令人奇怪的不止这些,最让人不解的是美国在战斗中的袭击精确度。众所周知,美国通过军事卫星侦测到了拉登高级助手阿提夫的所在,而后迅速利用导弹进行了攻击,将这名猛将一举击毙。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高科技检测和精确制导的不俗功力。然而如此精湛的战争装备,却在这次战争中屡次出现失误。先是塔利班在"北方联盟"的狂轰滥炸下全身而退,"北方联盟"却从美国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然后是美国在空袭中的频频出错,将盟友的飞机炸得损失惨重。这种意外与美国击毙阿提夫的行动相去甚远。如此怪异的变化让许多人不得不怀疑美国这场反恐战争的真实目的。
美国为什么会在阿富汗战争中暴露出如此多的失误与缺点,绝不是因为美国的大意或是武器的纰漏,而是因为背后有着更加深远的考虑和计划。
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在其兴衰败亡的历程中,却处处折射出各个大国的野心。
美国在"9·11"事件中物质上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但是面对恐怖组织对于自己威信的挑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作罢的。作为世界经济政治上的大国,在全世界占有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更加不能失去一个大国所应有的威信。从古至今,美国除了珍珠港事件外,就没有让外来的战火烧到自己领土上过,然而恐怖主义的袭击却让美国威严扫地。作为超级强国,如果不做出反击,就难以保住自己的颜面,也无法再在自己国人面前昂首挺胸。
然而,这次挑衅自己的偏偏是长期以来美国心头的一根刺。众所周知,长久以来阿富汗都是美国的一块心病。
美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它的能源消耗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但是能源生产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石油的占有量更是稀少。面对暗淡的资源前景,美国不得不另寻他法。就阿富汗而言,其地缘政治的意义向来为各个大国所认同,并就此展开了争夺,美国当然也不例外,阿富汗战略也是美国诸多国际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这项策略的实施,美国先后通过巴基斯坦,支持过希克马蒂亚尔和塔利班,但是也先后因为这两个代理人的"背叛"而使自己的计划遭受重挫。
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便抓住这个契机,名为反恐实是为了自己的计划利用反恐,利用阿富汗反恐战争进行地缘争夺。反恐只是一个幌子,美国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此。
美国之所以在阿富汗战争中处处犯错是对塔利班还报有希望。因为一旦塔利班倒台,那么执掌阿富汗政权的将是"北方联盟",这点正是美国所不希望看到的。"北方联盟"长期以来反对塔利班,并且受到俄罗斯的强大支持。在美国看来,"北方联盟"在阿富汗政权的确立,就意味着俄罗斯在阿富汗优势的确立,那么与其让"北方联盟"执政不如让塔利班继续执政。但是前提是塔利班对美国的臣服,而交出本·拉登就是"表忠心"的最好礼物。
由此不难想像,美国对塔利班的一再"失误",正是还对其抱有希望的表现。美国对巴基斯坦态度的转变除了巴基斯坦对美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可以很好地充当美国与塔利班之间的中介。巴基斯坦与塔利班微妙的外交关系正是美国所能利用的,因为巴基斯坦向塔利班发出过斡旋的建议,这正好与美国对于解决本·拉登问题的计划不谋而合。美国正好借助巴基斯坦的建议向塔利班暗示自己希望其臣服的想法。而在战争中采取的复杂的进攻路线正是给塔利班思考时间。要知道,美国发动战争并不是真的希望生灵涂炭,只是希望通过战争来让塔利班妥协,所以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导弹会炸到自己的"盟友"。他希望有足够的时间来供塔利班考虑。
在提供塔利班思考时间的同时,美国也用塔利班来牵制"北方联盟"的势力。在美国提出对塔利班实施军事打击的一刻起,"北方联盟"便热烈响应并对美国主动示好。然而美国却对这种响应不加理睬。在战争开始,"北方联盟"以势不可挡的攻势对塔利班发起了疯狂的袭击。但是美国时刻注意其行动,一旦过火就用"误炸"来提醒"北方联盟",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是美国。不仅如此,美国还对慌忙撤逃的塔利班手下留情,给其宽裕的空间让其撤离。可是往往事与愿违,美国为塔利班提供的宽松环境并没有博得塔利班的感激和认可,反而更加坚定地维持原来的想法。面对塔利班的强硬态度,美国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计划而对其痛下杀手。而此时,"北方联盟"也因为得到俄罗斯的援助而顺利成为继塔利班后,阿富汗新的政治力量。面对无可挽回的局面,美国只能忍痛将阿富汗计划搁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