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老子的幫助 》
第十六章 緻虛守靜(2)
王蒙 Wang Meng
一時的晦背衹能增加你的光彩。
所以我們不太喜歡活動這個詞,你活動得太厲害了必然就輕飄了,輕佻了,掉分兒了。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這一句,有點旁觀的超脫,有點恬淡,令人想起程顥的詩《秋日偶成》: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這位近千年前的儒傢學者大程,此詩除豪雄雲雲可能為老子所不取外,其餘的話與老子的學說完全一致。我甚至覺得他的“萬物靜觀皆自得”之名句,當出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而富貴如何、貧賤如何,也不無寵辱無驚之意。
這一章還有一個重要的論述,觀復,復命,歸根,曰常,知常。許多學者先賢主要從事物變化的循環往復上解釋這些命題,認為老子的用意在於說一說萬物的變易不已。我的經驗主義的理解,則偏重於設想老子所強調的在於:千變萬化之後回到本態。任何人與物都有自己的本態、本初狀態,也可以說是常態。但是人又受許多外力的影響,受許多機緣、群體、社會、歷史、他人與集體意識、集體無意識的影響而偏離本態常態。忘乎所以,叫做不知道自己是老幾了。
比如江青本來是一個愛出風頭、愛表現自己的二流左翼演員,是一個追求革命卻又對於革命沒有太多瞭解的年輕文藝工作者,後來陰差陽錯,成了非本態非常態人物,成了禍害。最後竟沒有能恢復本態,就是沒有能復命歸根。悲夫!
比如薩達姆丒侯賽因,他是一個民族主義和信仰主義者,勝利者、獨裁者、英雄、囚犯、問絞者……他也轉悠了一大圈,沒有能復命歸根、知常曰明。他的命運主兇,是一個悲劇。
比如魯迅,被視為聖人,被樹為完人與超人,又被一些人痛恨與詈駡。其實魯迅有自己的本態常態,他是一個深刻批判的冷峻的作傢與戰士、思想傢與鬥士,有他的偉大,也有他的悲情與激烈。
比如鬍適,他是學者,但是他的學術上尤其是思想上的創意性貢獻有限。他是自由主義者,他為中國的思想界學界帶來了許多啓發。他被列為候補戰犯,他被全國批判,現在又恢復了他的本態,他的書在海峽兩岸都出版,卻也熱乎不到哪裏去。
比如我自己,本來是個“好學生”、“好孩子”的狀態,少年時期一心當職業革命傢,成績有限,弄成對立面也是歷史的誤會,與其說是誤會不如說是歷史拿人開玩笑尋開心。然後是委員、部長,然後……回到我的積極參與的與孜孜不倦的寫作人的本態常態。我的幸運就是終能復命歸根,略略知常曰明,當然衹是基本上與大概其。
誰能清醒?誰能明白?誰能不被一時的潮流捲個暈頭轉嚮?誰能不跟風前行?誰能不勢利眼?誰能不苟且迎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華夏出版社 |
|
|
前言:老子的幫助 | 第一章 衆妙之門(1) | 第一章 衆妙之門(2) | 第二章 知美即惡(1) | 第二章 知美即惡(2) | 第三章 虛心實腹 | 第四章 和光同塵(1) | 第四章 和光同塵(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1) | 第五章 天地不仁(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3) | 第五章 天地不仁(4) | 第六章 𠔌神玄牝 | 第七章 無私成私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九章 功遂身退(1) | 第九章 功遂身退(2) | 第十章 如嬰兒乎(1) | 第十章 如嬰兒乎(2) | 第十章 如嬰兒乎(3)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1)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2) |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 第十三章 寵辱無驚(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