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先秦諸子係年考辨 》
三○、孔門傳經辨
錢穆 Qian Mu
《弟子列傳》有商瞿,記傳《易》係統。餘考孔子以前,無所謂六經也。孔子之門,既無六經之學,諸弟子亦無分經相傳之事。自漢博士專經授受,而推以言先秦,於是曾、思、孟、荀退處於百傢,而孔子之學乃在六藝,而別有其傳統。而孔門之與儒學,遂劃為兩途。茲姑就其傳統諸說辨之,亦孔門一重公案也。
漢儒傳經之說,有可信,有不可信。《史記 儒林傳》記漢儒傳經,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於燕則韓太傅。言《尚書》自濟南伏生。言《禮》自魯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於齊魯自鬍母生,於趙自董仲舒。此可信者也。蓋自秦人焚書,又經陳、項之亂,書籍散亡,學者亦稀。漢興,乃有一二大師,出為教授,始有傳統可言。史公本所見聞,記其源流,自可信據。至推而上之,謂某經自孔子若幹傳至某師雲雲者,大率妄造假托,不可信也。
言孔門傳經係統,莫詳於《易》。史遷雲:“自魯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此有可疑者:《易緯 乾坤鑿度》曰:“仲尼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請益於商瞿氏。”則謂商瞿乃孔子前輩,孔子嚮之請益,决非少孔子二十九歲之弟子。二說乖僢,同為無根,可疑一也。孔子晚年治《易》,既所重視,(其實此說亦不足信。)傳之商瞿,則瞿亦孔門高足。其年事長於回、賜,於遊、夏為前輩,何以姓名獨不一見於《論語》?孔子沒後,諸弟子論學,亦絶不及商瞿,可疑二也。(石林葉氏雲:“自司馬遷以來,學者皆言孔子傳《易》商瞿,瞿本非門人高第,略無一言見於《論語》。性與天道,子貢且不得聞,而謂商瞿得之乎?”則前人已疑之。)《史記》雲:“孔子傳《易》於瞿,瞿傳楚人馯臂子弘,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燕人周子傢竪,竪傳淳於人光子乘羽,羽傳齊人田子莊何。”而《漢書 儒林傳》則雲:“瞿傳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子傢,子傢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不但姓名裏居不同,傳授先後亦互異,可疑三也。即謂馬班二氏當有一誤,然孔子六經,何以無子遊傳《禮》至二戴,子夏傳《春秋》至嚴、顔雲雲,而顧於《易》之傳統,獨班班若是?可疑四也。苟謂“秦人禁學,獨《易》為卜筮書,得不禁,故傳授者不絶。”(《史記 儒林傳》。)然其他五經傳統雖絶,其秦前大師遞受,必有可考,不應均無稽。可疑五也。且孔子九世孫鮒為陳涉博士,而田何當漢興,距孔子僅七世。時壽又不符。崔適《史記探源》雲:“瞿少孔子二十九歲,是生於魯昭公十九年。至漢高九年,徙齊田氏關中,計三百二十六年。而商瞿至田何止六傳。是師弟子之年,皆相去五十四五。師必年逾七十而傳經,弟子皆十餘歲而受業,乃能幾及。其可信耶?”此可疑者六也。(《韓非 顯學》,儒分為八:有公孫氏之儒,陶潛《群輔錄》公孫氏傳《易》,《晉書》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發魏王塚,得竹書《易》五篇,公孫段與邵陟論《易》二篇,朱彝尊《孔子門人考》謂公孫段即八儒傳《易》者。今按據上諸書,又見商瞿傳《易》之無徵,公孫段亦未必孔子弟子,蓋七十子之後學也。)
《易》統之說既興,其後乃有《詩》統。《經典釋文 毛詩》徐整雲:“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倉子,薛倉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間大毛公,大毛公以授小毛公,為河間獻王博士。”考河間獻王立於景帝二年,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則生於魯定公二年,相距三百五十八年。而子夏至小毛公僅五傳,其不可信。尤遠甚於商瞿之與田何矣。或說“子夏傳曾申,申傳魏人李剋,剋傳魯人孟仲子,孟仲子傳根牟子,根牟子傳孫卿子,孫卿子傳魯人大毛公。”二說名字年代絶不同,雖後說世隔差似,而子夏與李剋同世。曾申雖同時,輩行不先於剋。雲子夏傳曾申,申傳李剋,亦已謬。至孟仲子,或謂乃孟子從昆弟,學於孟子,(趙岐。)或云乃子思之弟子,(《孟氏譜》。)又無可據信。(《日知錄》捲七“《詩 維天之命》傳,《閟宮》傳,皆引孟仲子曰。《正義》引趙岐雲:孟仲子,孟子從昆弟,習於孟子者也。《譜》雲:孟仲子者,子思弟子,蓋與孟軻共事子思,後學於孟軻,著書論《詩》,毛氏取以為說。則又有孟仲子之書。”今按:孟子尚不及師子思,遑論其昆弟?李剋、子思同時,亦不得為仲子師。)今考《史記》無《毛詩》。班氏《藝文志》、《儒林傳》但言毛公,無名。鄭康成《詩譜》有大小毛公。(見《毛詩 周南 正義》。)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有毛亨、毛長,其後又為毛萇。遞相增益,已增疑難。必遠溯《毛傳》迄於子夏,實為渺茫。
蓋《周易》本不與《詩》、《書》同類,故秦人焚書不之及。而漢初之傳授獨廣,故乃最先有孔門傳統之說。及漢武立五經博士,而《毛詩》猶晚出,故亦詳其傳受,以自引重。凡今之所以證彼之偽者,皆彼往昔之所以自鳴其真者也。
其他傳統不可信,有《春秋》三傳。徐彥《公羊疏》引戴宏,謂:“子夏傳公羊高,高傳其子平,平傳子地,地傳子敢,敢傳子壽。至漢景時,壽乃與齊人鬍母子都著於竹帛。”何休之註亦同。則子夏以後,《公羊》乃傳於一傢,又五傳而已至漢景時也。《公羊》傳統之不可信,明矣。(按:公羊一姓,自傳《春秋》外,惟一見於《檀弓》,有公羊賈。洪頤煊《經義叢鈔》謂“公羊賈疑即《論語》公明賈。(瀋欽韓《漢書疏證》亦有此說。)明古讀如芒,與羊聲相近。春秋傢公羊高,亦即?《孟子》所謂公明高也。”日人武內義雄著《孟子與春秋篇》,(見《支那學》第四捲)推引洪說,謂“公羊地即公明地。董仲舒《春秋繁露 俞序》有子池,池地二字形近易誤,蓋即其人。又池字為沱之異體,則公明沱即公明儀,儀與沱亦聲近也。”今按:公明高為曾子弟子,見《孟子 萬章上》註。公明儀與曾子問答,見《小戴 祭義》、《大戴 曾子大孝》。鄭玄註亦謂公明儀曾子弟子。若洪氏、武內氏之說可信,則公明高、公明儀同為曾子弟子,未見其相為祖孫也。且既同出曾氏之門,何以又謂受《春秋》於子夏?又公明高弟子長息,當魯穆公時,與子思同世。蓋公明儀、公明高年輩,皆當在曾、思之間。又《莊子 馬蹄》義臺路寢,章炳麟《解故》謂:義藉為巍,巍巍即峨峨也。是儀得有高義。以古人名字相訓之例推之,則公明高或即公明儀,《說苑 脩文》有孟儀問曾子疾,即公明儀(墨子與公孟子義問答,亦即公明儀也)。《說苑》又有公明宣亦學於曾子,則當是別一人矣。又訛而為公明沱、公明地。此猶如穀梁赤又名穀梁俶,穀梁寘也。惟穀梁子尚知其為一人,而公羊則一人而訛為數世耳。今《公羊傳》稱公羊子與引子、瀋子、子司馬子、子女子同類。漢初舉其書,或言《春秋》,或言《傳》,並不係諸公羊。則知造為公羊一傢數世之傳統說者亦妄也。)應劭《風俗通》謂:“子夏傳穀梁赤,一傳而為荀卿,荀卿傳申公。”(楊疏。)是子夏三傳而至漢也。《穀梁》傳統之不可信,又明矣。(《漢志》本註“穀梁子魯人。”師古曰:“名喜。”晁氏雲:“應劭《風俗通》稱穀梁名赤,子夏弟子。糜信則以為秦孝公同時人。阮孝緒則以為名俶,字元始,皆未詳也。”崔述雲:“說《穀梁》者,名既不同,世亦互異,學者將何以為據乎?蓋戰國以後,簡殘文絶,傳《穀梁》者莫詳其初,各以意坿會之為說,是以參差而不一耳。不但《風俗通》諸書不可信,即《漢志》之註,亦未有以見其必然也。”日人武內義雄論穀梁氏名字,(見《支那學》四捲《孟子與春秋篇》)則雲“其名當為俶,訓始,故字元始。楊士勳《疏》作淑,乃俶字之誤寫。俶字又單作叔,古文作尗,與赤形近而誤。又王充雲,穀梁名寘,則以淑實音近,寘又自實誤也。”惟於顧氏名喜一註仍無說。近人吳承仕儉齋則謂“尗與赤聲相近,寂寞之[宀尗]前歷反,赤音昌石反,是其比。尗又與喜聲近,饎昌志反,字亦作飠叔,與饎同音。寘即置之異文,置喜同部,赤淑俶寘喜五文聲轉通作,故字異而人同。”(《經典釋文敘錄疏證》)觀其一名之紛綸,即知非確有師承傳統,歷先秦迄漢弗絶矣。)《論語》孔子稱左丘明,其人蓋隱君子,而為孔子之前輩。故記者以之與夷、齊、微生高諸人並列,猶其前之以孔文子、子産、晏平仲、臧文仲、令尹子文、陳文子、季文子、寧武子諸人並列也。明非孔門弟子。杜氏《集解》謂左邱明受經於孔子,可謂無根之談。(論《左氏春秋》傳統,參讀《考辨》第六七及一四七諸篇。論《公》《穀》傳統,參讀《考辨》第九○。)
《書》之傳統見於《孔叢子》。然《孔叢》書不可信,其言尤不足辨。《禮》《樂》《論語》無傳統。(《小戴禮 雜記》恤由之喪,哀公使孺悲之孔子,使學士喪禮,士喪禮於是乎書,知《儀禮》尚出孔子後。)
大抵史遷言漢初傳經本師,其可信者也。諸師或出荀子之門,則有可信,有不可信。荀子在漢時為近古大儒,其弟子李斯,當秦政,荀學獨得勢。謂漢人多傳荀子學,可也。謂由荀子傳孔門之經藝於漢,則非也。且學者傳經,好推本大儒以自重,亦人情。漢儒亦未必傳荀子之學,特口說心測,而引荀子為門面耳。故《小戴記》多載荀說,而亦主性善。董仲舒作書美荀子,而其治《公羊》,則講災異。劉嚮《別錄》稱張蒼親為荀子弟子,傳《左氏春秋》,然其言五德之運,可謂傳鄒衍,不傳荀卿也。嚮《別錄》又謂蒼傳洛陽賈誼,然《史》稱蒼絀賈生、公孫臣等言正朔服色事。則張、賈之傳受亦虛。要之荀子斥譏祥,而漢儒信緯讖,即為西漢經術不盡傳自荀子之確證。推而上之,謂孔子時已有六經,皆傳自子夏,各有係統,尤非情實。韓非僅雲儒分為八,未聞分六經之傳統也。儒傢六經之說,至漢初劉安、董仲舒、司馬遷之徒始言之。然《史記》亦僅言漢儒傳經,無孔門傳經。孔門傳經係統,見於《史》者惟《易》,而《易》之與孔門,其關係亦最疏,其偽最易辨。其他諸經傳統之說,猶遠出史遷後,略一推尋,偽跡昭然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新版增定本識語 | 自序 | 一、孔子生年考 | 二、孔子為委吏乘田考 | 三、孟懿子南宮敬叔學禮孔子考 | 四、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老子辨 | 五、孔子適齊考 | 六、孔子自齊返魯考 | 七、孫武辨 | 八、陽虎名字考 | 九、孔子五十學易辨 | 一○、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孔子考 | 一一、鄧析考 | 一二、孔子仕魯考 | 十三、孔子相夾𠔌墮三都考 | 一四、孔子行攝相事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辨 | 一五、孔子去魯適衛考 | 一六、蘧瑗史鰌考 | 一七、孔子畏匡乃過蒲一事之誤傳與陽虎無涉辨 | 一八、越句踐元年考 | 一九、孔子去衛適陳在魯哀公二年衛靈公卒歲非魯定公卒歲辨 | 二○、孔子去衛適陳在衛靈公卒後非卒前辨 | 二一、孔子過宋考 | 二二、孔子在陳絶糧考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