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傳記女作傢張雅文傳奇人生:生命的吶喊   》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11)      張雅文 Zhang Yawen

  我佩服張燮林教練,他不僅教練鄧亞萍高超的球技,更教練她如何做人。打球衹是技術,而做人卻是品德,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人們佩服在公平競爭中的勝利者,而鄙視那些靠“黑哨”、“黑裁判”獲取奬牌的人……
  特殊的職業,造就了特殊的個性。特殊的個性,又造就了特殊的人生。
  我是運動員出身,我渴望陽光下的競爭,從不會搞陰謀詭計。有一次,在研究我的二十集電視劇《不共戴天》劇本時,我和北京電視臺的製片人潘洪業先生爭論得面紅耳赤,可我們從此卻成為要好的朋友。因為我們敬重對方的人格,敬重對方對文學藝術精益求精的精神。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把劇本改好,而不是為了其他……
  鄧亞萍是幸運的,因為她選擇了體育。體育競技場上的冠軍是貨真價實、真刀真槍拼出來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偽劣。
  但是,文藝作品卻不同於體育,它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所共知,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曾被十五傢出版社退稿,最後卻成為世界暢銷書。凡·高的作品,在他活着的時候一幅沒賣出去,後來卻賣到了天價。中國的獲奬小說也多有被編輯退稿的情況。曾轟動中國文壇並榮獲茅盾文學奬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就遭到屢投不中的尷尬。影視作品就更難說了,人為的因素就更大了。但有一點是最重要的——讀者和觀衆是作品的最好“裁判”……
  第二天,我撥通了中國婦聯秘書長的電話,問她編劇署名是怎麽回事。
  秘書長感到很吃驚,問我:“雅文,你怎麽知道的?聽誰說的?”見我沒有回答,又安慰我說,“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就告訴你吧。你是編劇這是早就定的。我們婦聯肯定會堅持我們的意見。如果他們堅持他們的意見,再另想辦法……”
  後來得知,A先生在中國婦聯秘書長面前承認我是編劇,但在劇組上報《蓋》劇主創人員名單時,卻將趙女士署為“編劇”,而將我署為“原著”,但被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領導一眼發現了,她立刻以製片方(之一)的名義嚮瀟湘電影製片廠廠長及央視領導打電話闡明了觀點:“張雅文是編劇這是早就定的,不能再改變了!”
  這事之後,我的失眠更嚴重了,而且出現了心慌、心悸、心絞痛,脈搏忽高忽低。我經常在夜深人靜時,像個幽靈似的在房間裏走來走去。一天深夜,我的心憋得像要爆炸似的,打開窗子想透透空氣。先生被我驚醒了,跳下床來抱住我,苦苦地哀求我:“雅文,你快把那些破事看淡點吧!要不你就完蛋了。咱還是先要命吧。有命纔有一切呀!”
  我趴在他肩頭嗚嗚大哭,問他:“他們為什麽這樣對待我?為什麽左一次右一次地欺騙我?你說我到底有什麽錯?”
  “雅文,你沒有錯,是他們欺人太甚了!我求你千萬想開點吧,要不咱這個傢就完蛋了!”
  不久,又發生了一件更氣人的事……
  十六
  那個鼕天,實在太可怕了。
  我的身心壞到了極點,每天衹能靠安眠藥睡覺,隨時都發生心絞痛。而且,牙床潰爛,牙齦出血,口腔沒有一點唾液,鼻子上一個接一個地長癤子,一連長了五個,吃藥、上藥全不管用,弄得鼻子又紅又腫,出門衹好戴口罩。而且天天感冒,在屋裏穿着毛衣毛褲披着棉大衣還冷,清鼻涕一把接一把的……
  更可怕的是,我越來越自閉,不願見任何人。在北京小區裏住着,衹跟在國傢體育部門工作的李振如和張巨芳夫婦接觸,一見到人傢就沒完沒了地嘮叨我那點破事,像祥林嫂似的。這對善良的夫婦給了我很大安慰,從此成了要好的朋友。
  即使這樣,我每天仍然按照人民文學出版社及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的要求,玩兒命地修改着《蓋》劇本和小說,把兩部四十五萬字的作品分別壓到三十五萬字,就連參加全國作代會期間都在改稿。
  2002年除夕,午夜時分,全家都在電視機前興致勃勃地觀看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活潑可愛的外孫女滿屋追趕着姥爺給買的一隻紅色心形氣球,追着追着,衹聽“砰”的一聲,小傢夥立刻喊起來:“哎呀!我的心碎了!我的心碎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書評目錄
第一章 “絶筆”作品  (1)第一章 “絶筆”作品  (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3)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4)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5)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6)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7)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8)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9)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0)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1)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3)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4)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5)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1)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2)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