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新解——思與行   》 雍也篇第六(2)      何新 He Xin

  [原文]
  原思為之宰①,與之粟九百②,辭。
  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③!”
  [譯文]
  (6.5)原思給孔子管傢,孔子給他九百(鬥)小米,原思拒絶。
  孔子說:“不要推辭,拿去分給你的鄰里鄉族吧。”
  [註釋]
  ①原思,孔子弟子,原憲,字子思。與孔子孫子思同名。宋人,少孔子三十六歲。宰,主事曰宰。孔子為魯司寇,以原思為傢邑宰。(包註)孔子仕魯,奉粟(年)六萬。
  ②九百,下無量名。
  ③鄰里,鄰即連。古編戶單位。裏,古鄉邑單位。五傢為連,二十五傢為裏。一萬二千五百傢為一鄉,五百傢為一黨。
  何按:以上兩則殊可註意。孔子作為導師,對其學生贈以糧粟。則諸學生與孔子關係,亦近於後之養士和寄客乎?
  [原文]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①。雖欲勿用,山川其捨諸②?”
  [譯文]
  (6.6)孔子談論仲弓,說:“他是耕牛之犢,毛色通紅且有硬角。雖然有人不想用它,但是山川之神難道會放棄它嗎?”
  [註釋]
  ①孔子學生冉雍。犁牛,耕牛。騂,赤色。周朝以赤色為貴,所以祭祀的時候也用赤色的牲畜。
  古代供祭祀的犧牲不用耕牛,而且認為耕牛之子也不配作犧牲。
  ②用,義同《左傳》“用牲於社”之“用”,殺之以祭也。其,意義同“豈”。諸,“之乎”兩字的合音。
  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仲弓的父親是賤人,仲弓卻是“可使南面”的人才。因此孔子說了這番話。
  孔子的意思是,耕牛之子如果優秀,山川之神也一定會接受。仲弓這樣出色的人才,難道會因為他出身卑賤就捨棄不用嗎?
  何按:這一則正是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反映。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譯文]
  (6.7)孔子說:“顔回呀,他的思想三個月都不會離開仁善,其他人不過偶爾考慮一下而已。”
  [原文]
  季康子問①:“仲由可使從政也與?”
  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②?”
  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
  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③?”
  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譯文]
  (6.8)季康子問:“仲由可以讓他從政嗎?”
  孔子說:“仲由呀很果斷,從政又有何難?”
  又問:“端木賜能讓他從政嗎?”
  孔子說:“端木賜呀,很通達,從政又有何難?”
  又問:“冉求能讓他從政嗎?”
  孔子說:“冉求呀,多才多藝,從政又有何難?”
  [註釋]
  ①季康子,魯執政大夫。哀公時主國政。
  ②仲由,子路。何有,有,讀為憂,難也。皇疏引衛瓘:“何有者,有餘力也。”不確。
  ③賜,即端木賜,字子貢。求,冉求。
  [原文]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①。
  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②
  [譯文]
  (6.9)季氏要讓閔子騫擔任費邑的長官。
  閔子騫說:“婉言替我辭去吧!如果再來找我,我就要逃到汶水之北去了。”
  [註釋]
  ①閔子騫(前515—?),孔子學生閔損,字子騫,比孔子小三十六歲。孔子學生子路、冉有,皆曾為季氏宰。
  費,舊音秘,故城在今山東平邑東南七十裏。時為季氏私邑。
  ②汶上,汶音問,水名,就是山東的大汶河。當時為齊魯之界河。桂馥《札樸》雲:“水以陽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謂水北。”故“汶上”指齊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學而篇第一(1)學而篇第一(2)
學而篇第一(3)學而篇第一(4)為政篇第二(1)為政篇第二(2)為政篇第二(3)為政篇第二(4)
為政篇第二(5)八佾篇第三(1)八佾篇第三(2)八佾篇第三(3)八佾篇第三(4)八佾篇第三(5)
八佾篇第三(6)八佾篇第三(7)裏仁篇第四(1)裏仁篇第四(2)裏仁篇第四(3)裏仁篇第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