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揭秘中国探月工程:月球密码   》 第32节:巅峰时刻——鹰已降落(3)      双平 Shuang Ping

  在登月舱里,奥尔德林默默地把手伸过仪表板与阿姆斯特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与此同时,地球上的人们正在慢慢领悟着眼前这个难以置信的事实:人类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16时17分43秒。
  为了保险起见,登月舱着陆后最初只被允许停留15分钟。利用这短短的15分钟,两名航天员对登月舱内的仪器、着陆地点等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当确认一切正常后,停留的时间被延长到40分钟,以后又被延长到两个小时。
  按照定的飞行计划,着陆后航天员打开舱门到月面上去的时间安排在9小时39分以后。这段时间用来进行两个小时的检查、两次共计1个半小时左右的用餐、4小时的睡眠,以及两个小时的出舱准备。为了争取当晚电视直播的黄金时间,急于踏上月球的两名航天员决定不吃、不睡,准备比预定时间提前5个小时开始月面活动。他们的请求很快得到了指挥中心的批准,可是全世界所有毫无准备的电视台却为此乱成了一片。
  做好出舱的准备后,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在奥尔德林的帮助下,倒着钻出了舱口,然后小心翼翼地走下扶梯。他先用左脚轻轻地试探了一下布满细细粉状砂砺的月球,当确认不会下陷时,才把右脚放到了月面上。于是,月球上留下了一个15厘米宽、32.5厘米长的人类的第一个足迹。阿姆斯特朗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说道:“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是对人类来说,这是一大步。”这句话如今已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一句名言。
  5分钟后,奥尔德林成为了踏上月球的第二人。后来奥尔德林回忆道:“踏上月面,我感觉轻飘飘的,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我立即看了看我的双脚,就在那时,我被月尘独特的性质吸引住了。在月球上,尘埃在各方向上溅落都很精准,所有砂粒都会落到几乎相同的距离上。我缓步跑了起来,以测验自己的机动能力。这给了我一种奇怪的感觉,穿着笨拙的宇航服,我们就好像是在放慢动作。我很快便注意到我的惯性似乎大多了。在地球上,我在跑动中只需用一步就能停下来,但在月球上我得用三四步才能将就着停下月面颜色从土灰色到浅褐色。整个月面千篇一律,只有一处格外显眼:我们的登月舱‘端坐’在那里,其黑色、银灰色和亮橙黄色的隔热涂层在没有色彩可言的景观中闪闪发光。在月球上,宇航服那不自然的白色显得分外耀眼。我们还可以环顾四周,并能看见地球。尽管比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大得多,但在月球上看,地球似乎很小——那是一片诱人的绿洲,在遥远的天际闪闪发光。”
  随后,两名航天员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面活动。他们掀开了安装在登月舱下部的一个塑料盖子,那里面有一个薄薄的金属纪念牌,上面镌刻着地球的东西两个半球和这样一句话:“公元1967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首次登上月球,我们是全人类的代表,我们为和平而来。”接着,他们在月球上安插了用尼龙制成的美国国旗。由于被镶嵌在金属丝框里,所以即使在没有风的月球上,国旗也仿佛在猎猎飘扬。另外,他们还采集了22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安放了月震仪、电视摄像机、激光反射器和太阳风探测仪等仪器,并通过无线电接受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祝贺。
  公众并不知道,此时尼克松总统的口袋里还装着另一份讣文,那是为了应付登月时万一发生的不测事件而准备的向全球广播的讲话稿,这份机密文件在政府档案中保存了30多年。讣文中写道:“命运已注定前往月球寻求和平的航天员们将在月球上安息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是两个勇敢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已没有回来的希望,但是他们知道,他们的牺牲会为人类带来希望。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们将怀念他们;他们的祖国将怀念他们他们两个人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幸运的是,两名航天员成功地登上了月球,这份声明成为了一张永远的废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它肯定不是一个好去处(1)第2节:它肯定不是一个好去处(2)第3节:月球那些事儿(1)
第4节:月球那些事儿(2)第5节:月球那些事儿(3)第6节:月球上的名人公寓(1)
第7节:月球上的名人公寓(2)第8节:月球上的名人公寓(3)第9节:我们所知甚少的月球(1)
第10节:我们所知甚少的月球(2)第11节:我们所知甚少的月球(3)第12节:月亮消失会怎样
第13节:艰难的探月历程(1)第14节:艰难的探月历程(2)第15节:艰难的探月历程(3)
第16节:奔月初征苏联一路歌(1)第17节:奔月初征苏联一路歌(2)第18节:奔月初征苏联一路歌(3)
第19节:奔月初征苏联一路歌(4)第20节:起步维艰的美国探月第21节: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1)
第22节: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2)第23节: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3)第24节: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