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批評於丹 》
第3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2)
李悅 Li Yue
在這本書第2頁,於丹教授寫道:
莊子雖然幽默而有涵養,但並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生活富足的人。他還需處處求人,等米下鍋。
他的生活一直是相當貧睏的。
在第7頁於丹教授寫道:
莊子生活貧窮,但他不在乎利;莊子思精纔富,但他不在乎名。
於丹教授在同一頁接着寫道:
莊子從來就是一個不懼怕死亡的人。他不懼怕的方式就是樂生這兩個字,也就是說,活的好比怕死要強得多。
於丹教授嘴中筆下的莊子就是一個貧窮,能夠超越名利、言破生死,幽默而有涵養的隱者。
於丹教授隨後的9種心得衹不過從不同角度進一步闡述以上觀點。
正因為有了這種觀點,所以於丹教授認為:
《莊子》這本書,歷代被奉為經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經典中,它也許是最不帶有經典意味的,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在《莊子》這本書中,都是一些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
順便指出,於丹教授的第一句話有明顯的語法修辭錯誤。
據史料記載,莊子生活在動蕩、戰亂不斷的戰國時代,是一位平民知識分子,他代表了城鄉小生産者的利益和需求。
由於他的社會地位、生活經歷與學術思想,他一直關註着知識分子在亂世中的地位和命運,出於對他們深切同情理解,産生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意識。他對於統治者與社會上層名流深惡痛絶,在《
篋》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在《在宥》中指出,由於統治者的倒行逆施,纔造成了“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的悲慘景象。他在《徐無鬼》中揭露出統治者是發動戰爭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罪魁禍首,所謂“愛民,害民之始也,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也。”在同一文章中莊子還抨擊了各國統治者相互徵戰不惜給百姓帶來禍殃,所謂“君獨為萬乘之主,以苦一國之民,以養耳目鼻口”。因此,莊子反對統治者製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和道德規範,認為他們違反人性,是造成社會混亂與紛爭的主要原因,莊子當然也痛斥為統治者所用的儒傢的仁義之道,揭露其學說的虛偽性與欺騙性。
莊子反對封建統治者的專製統治,不滿現實,堅决不與封建統治者合作。《秋水》篇中講到楚王派專人請莊子到楚國擔任大官,掌管國傢政事,但被莊子拒絶了。他說:“吾將曳尾於塗中。”也就是說寧可拖着尾巴在泥漿中爬,也不願為封建統治者服務。
莊子嚮往的是“至德之世”,作為一種社會理想,顯然有着烏托邦的性質,但仍是對封建經濟、政治關係的堅决否定,是對現實世界精神枷鎖的解脫,是對自由自在的美好人生的熱切追求。
總之,莊子及《莊子》的最獨特的思想就是不與封建統治者合作,追求精神自由。
不與統治者合作是因,追求精神自由是果,二者缺一不可!
於丹教授在《於丹〈莊子〉心得》一書中沒有談到一句“因”,對“果”也談得很少,甚至避而不談。
於丹教授在回應我對她的《論語》心得的批評時說:“千心有千得。”這一次於丹教授又該說對《莊子》也是千心有千得了。有千得原本是可以的,於丹教授當然可以回到傢中品味自己的心得,但在《百傢講壇》上講,並且出書幾百萬册,也宣揚這種心得是不可以的。況且於丹教授已經因講《論語》而獲得了2006年中國“十大教育英才”的稱號,她在回答記者時自稱“我是一個傳統文化的普及者”。(見 “於丹官方網站”)
於丹若是要普及傳統文化,就不應該談吐閹割與麯解《莊子》的心得。《莊子》明明主要是講不與封建統治者合作,而於丹卻一字不談。不談這一點,就講不清楚莊子何以追求精神自由,不談這一點,講的就不是《莊子》心得,而衹能是於丹自己憑空想象的心得。數以億計的電視觀衆和數以百萬計的讀者都會因此被誤導,錯以為莊子真的是因“貧睏”與“超越”而遨遊呢!貧睏對於莊子來說並不是遨遊之因,不與封建統治者合作的傲骨纔是遨遊的原因。這正如墨子所言:“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 | 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 | 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 | 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 | 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 | 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 | 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 | 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 | 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 | 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 | 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 | 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 | 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