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园往事   》 第32节:同光名伶十三绝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第32节:同光名伶十三绝
第32节:同光名伶十三绝
  梨园趣闻
  同光名伶十三绝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政权出现了暂时的安定。京剧在这个时期以四大徽班为基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比较完善的剧种。同治和光绪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各怀绝技的名伶。一位叫沈蓉圃的画家用写实方法将京剧舞台上享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画了出来,名为"同治名伶十三绝"。他们是:谭鑫、杨月楼、程长庚、卢胜奎、张胜金、徐小香、时小福、梅巧玲、金紫云、朱道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
  光绪和慈禧都很喜欢京剧,凡有些名气的演员都被传唤听差,叫做"内廷供奉","十三绝"实际上成了清宫的御用戏班。这在客观上为京剧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这里只谈谈其中卓有影响的谭鑫和杨月楼。
  谭鑫是"十三绝"中的佼佼者,他旁搜博采,无所不精。著名演员萧长华说他是"逮着谁学谁",后终成大器,影响深远,所谓"无腔不学谭"即由此而出。谭鑫名气大,架子也大,为此也吃过亏。有一次,慈禧看到戏目上没有谭鑫的戏,便问是怎么回事?太监说他有病请假。慈禧说:他在我面前还摆架子,给我打他二十板子。旨意一下,谁敢不遵?但掌印者一想:要真打二十板子,非打坏了不可,等慈禧再提出要看老谭的戏,说打坏了不能演,责问起来谁担得起?于是只好装模作样地把谭鑫带到一间小房子里,只听板子响,其实没有真打。然后再带到慈禧面前谢罪并请点戏。慈禧想刁难他就说:这小子怎么使怎么有,就演《盗魂灵》吧。这可难住了谭鑫,他根本就不会这出戏。名丑王长林说:你不要怕,我保你上。于是赶紧在后台给他说戏。他还真行,演猪八戒上场"闷帘倒板",唱的是"龙凤阁内把衣换"。出台后"慢三眼"是"杨延昭下位迎接娘来"。此后每一句唱腔换一出戏词,还恰到好处。遇到妖精大开打,他仗着一身好武功,也演得极为精彩。最后又做出猪八戒几个呆像,慈禧看了甚为欢心,传旨给赏。谭鑫挨打又受货哭笑不得。
  杨月楼在十三绝中也很有影响,他和儿子杨小楼都是享誉全国的著名武生。由于善演猴戏,素有杨猴子之称。父子俩不仅演技高,戏德也好,故深受欢迎。有时慈禧一见剧目没有他们的戏,必问杨猴子怎么没有?有一年二月二耍龙灯,杨小楼照例要来参加。但这天他实在累了,在台上耍珠子时,不小心把檀香木架子给撞倒了。众人大惊,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慈禧问:小猴子今儿怎么了?杨小楼说:奴才今天已连演四场挑滑车,实在有点支撑不住了,不小心惊了驾。慈禧听后说:也真难为你了,今后不许应这么多活,赏你二十两银子下去休息吧。
  接着上台的是李寿山。他见杨小楼惊驾倒得银二十两,也想来一下,故意把台角的架子撞倒了。龙灯一停,慈禧问道:李七是怎么回事?李寿山一愣,不知怎么回答。慈禧说:你是看小楼得了赏,也想试试,存心搞乱啊?来人,给我打。李嘉山偷鸡(投机)不成反蚀一把米,一直埋怨西太后对杨小楼偏心眼。
  梅巧玲生死见交情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大作《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卷首第二章《梅家旧事》中,有一段"梅巧玲焚券"(梅巧玲为梅兰芳祖父)的叙述,感触良深。
  "焚券"的故事是记述梅兰芳先生于一九五六年在扬州演出时,接到当地张叔彝先生的信,提到焚券的对象,据他了解是谢梦渔。当时,住在扬州市海岛巷五十一号的谢泽山,正是谢梦渔先生的侄孙子。
  谢泽山君将从小在家里听到的事实,对梅先生陈述。他说:
  "先伯祖梦渔公,名增,是扬州仪征籍,前清道光庚戌科的探花,官做到御史,一生廉洁,两袖清风。他的旧学渊博,兼通音律,梅慧老(梅巧玲字慧仙)常常和他在一起研究字音、唱腔,又兼是同乡关系,所以往来甚密,交谊很深。慧老知道先伯祖的景况很窘,凡遇到有了急需的时候,总是诚恳地送钱来帮助他渡过难关,但他每次拿到了借款,不论数目多少,总是亲笔写一张借据送给梅家,这样的通财继续了好多年,总共积欠慧老三千两银子。
  接着,他讲其伯祖谢梦渔享年七十余岁,病逝在北京,在扬州会馆设奠,梅巧玲亲来吊祭的情景。当时的社会习惯,交情深的吊客有向孝子致唁的,梅巧玲见了梦渔的长子,拿出一把借据给他看,谢子看完,不胜惶恐地说:"这件事我们都知道,目前实在没有力量,但是一定要如数归还的。"梅巧玲摇了摇头说:
  "我不是来要账的,我和令尊是多年至交,今天知己云亡,非常伤痛,我是特意来了结一件事情的。"
  梅巧玲讲完,就拿这一把借据放在灵前点燃的白蜡烛上焚化了。紧接着,转身又向孝子:"这次的丧葬费用够不够?"
  当他得知谢家的情况实在拮据时,又顺手从自己的靴统里取出二百两的银票交给谢子,作当奠敬。他在谢梦渔的灵前徘徊了很长时间,然后黯然登车而去。
  当时,在场目睹这种情况的亲友们有不少感动得流泪的。此事马上传遍了北京城,李莼客所著的《越缦堂日记》中也曾记述了这件事。
  梅巧玲作为一个京剧艺人,他这种慷慨好义,雪中送炭的事迹,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第9节:"猴王"李万春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