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陽光八萬裏:2007年最具實力的散文集   》 第32節:顧景星:結茅為廬著大書(2)      古清生 Gu Qingsheng

  顧景星聰慧早熟,在父親顧天錫的悉心調教下,六歲會吟詩作賦,九歲則已經遍讀經史。崇禎七年(1634年),顧景星15歲,父親帶着他去黃州參加黃州府試,初出茅廬,一考高中,冠九屬第一。科舉時代,考試是人生第一關,15歲初次參加府試獲取第一名,自然可以將諸多范進式白發皓首屢試不第的祖父級老童生活活氣死,黃州考棚街不給庸纔留席位,但是歷史就必然會給天才留席位嗎?衹有歷史可以回答。
  第二年,顧景星去參加學政王澄川主持的院試,再次獲第一名。這一次考試不僅考試格局提升,重要的是它排除了一次考試中的偶然因素,如能返回歷史現場,足以掂出兩試第一名的分量,並理解以後清廷一而再、再而三地對顧景星的垂慕了。然而,該考卻不意捲中有一字犯考官名諱而被黜。
  一顆新星升起,還未發亮即被陰霾籠罩。顧景星承傳了顧傢和蘄州的讀書傳統,顧景星的曾祖父顧闕,曾祖叔父顧問均為聲名遠播的理學家、教育傢,顧問是大科學家李時珍的老師。馮(馮天馭)、顧(顧問、顧闕)、郝(郝守正)、李(李時珍)史稱“蘄州四大傢”,深厚的地域文化儲備與個人天資結合,在顧景星身上得到充分驗證。
  返回明朝末年的蘄州城,復活那個時代的文化記憶,在熊化嶺,顧傢占據着當地的文化高地。城內有荊王府,大明王朝的官宦名流、文人商賈、賢達隱逸,無論陸路(驛道)南北往來,還是水路(長江)東西穿梭,皆要來蘄州逗留。因此,蘄州的文化與京城和其他發達地區具有同構性。又有書院、族學、義學和私塾等較為完善的教育體係,教育普及率高,信息通達,這塊文化高地的歷史地位可以探知。
  顧景星府試院試皆獲第一,且嚴父指教,博學廣記,加之深厚的文化積澱浸潤,前程應是不可限量的。進則為仕,輔佐朝政,治國安邦;退則為隱,著書立說,設館講學,衹要有一個合適的平臺,斷不可能無為。然而,世界上的天才總是選擇糟糕透頂的時間出世,顧景星的時代,正值明朝日漸衰弱,官員腐化,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的烽火紛紛燃起,直逼沒落又腐化的大明王朝。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二十六日,天空下起了大雪,江北大地一片銀白,鳳凰山和麒麟山銀裝素裹,雨湖衆多長堤如銀鏈彎麯盤桓,殘荷白鷺,清水微瀾,春節過後的蘄州城安詳、寧靜,青石板街上的爆竹紙屑被雪花輕輕掩蓋,玄妙觀的井沿被高覆銀白一圈。正月大雪天,蘄州城的人照例來來往往,商鋪擺出琳琅滿目的商品,綾羅綢緞、瓷器、金銀首飾、米茶油????等一應盡有;讀書聲在衆多族學、私塾和私傢書房裏回蕩;照例也是蘄芹炒丁香幹子,山藥燉板鴨,九孔蓮藕煨排骨,荊王府內外杯盞交錯,歡聲笑語此起彼伏。而讀書人傢,則是圍着紅泥小炭爐,用小盅斟酒,砂鉢中或是豆腐煮鯽魚,那一鉢沸滾……恰好與詩文下酒。自飲自斟,人生便是充滿了自愛的暖意。其時,觀賞冰燈的時尚業已興起,蘄州人做冰燈,惟不同北方的天寒地凍,故做法有別,是用竹筷結冰製作。無獨有偶,中國最早用文字記載冰燈就是顧景星的《白茅堂集》。收入《白茅堂集》的《排冰箸雪中作燈》一詩描繪了當時在庭院砌冰堆雪,於其中燃點蠟燭的情景:“排冰聚雪在庭中,垮蠟光涵影不紅。”用結冰的竹筷製成燈形,外面用雪塗飾,內中燃以蠟燭,置於院內,供人欣賞。這時候蘄州城的許多院落中,已經燃起了美麗的冰燈。
  是夜,江風勁吹,雪花飛旋。張獻忠率200輕騎從蘄州城下遊60裏的廣濟縣長途奔襲,夢中的蘄州城,荊王府的人突然從溫柔夢鄉驚醒,映入眼中的是一個血光淋漓、慘絶人寰的噩夢:屠城!江水嗚咽,北風凄厲,這是辛巳羅州屠城之後,再次降臨蘄州人民頭上的滅頂大災!張獻忠屠城,結束了蘄州城十代荊王的統治。封王製在明朝的皇傢傢族權力分配制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關於荊王府的一切巨細變故,正史野史皆有記載,惟張獻忠的屠城細節,在民間流傳多個版本。如張獻忠的出發地有黃梅出發與廣濟出發兩個版本,真實的應該是從廣濟出發,率200輕騎。屠城之前,張獻忠已在荊王府安置了密探,因而得以從荊王府、蘄州城裏應外合,將荊王府裏王爺和他的後裔、親戚傢眷、鄉紳世族一網打盡,惟有將軍得到一個丫環的報信從城墻上吊筐放逃了兩個朱傢後代,他們名隱姓給人放牛為生,其餘悉數被張獻忠捉拿盡斬。當然,逃到城外東長街的文人士子也幸免於難。那一夜悲聲響徹蘄州城,血光與火光染紅雪夜的天空!意外的是,顧景星和父親顧天錫、姑媽顧永貞也被張獻忠手下的農民起義軍捉拿。顧天錫、顧永貞和顧景星三個人被帶到張獻忠面前。顧傢是蘄州城文昌世傢,居蘄州熊化嶺、全勝坊一帶,張獻忠定然知曉。然而三人中,一父一子兩個男人不殺,張氏屠刀直指弱女顧永貞。一個農民起義領袖,或曰一個草莽首領,張獻忠不會放過不共戴天之敵朱傢王朝的任何人,不放過荊王府的親屬及其密切相關的人自是推理之中。要殺顧永貞,顧天錫首先不幹,他挺胸昂首,要求以自己的一命換取顧永貞的命,便要替顧永貞死!顧景星年輕氣盛,心裏擱不得一點沙粒,非貪生怕死之流,他見狀亦上前去,面嚮屠刀請求一死,用自己年輕的生命保住父親和姑媽的生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節:我心中的梯田第2節:惟有茗者留其名(1)第3節:惟有茗者留其名(2)
第4節:秋椒小燒(1)第5節:秋椒小燒(2)第6節:黲子魚
第7節:味蕾上的故鄉第8節:魚宜三吃(1)第9節:魚宜三吃(2)
第10節:我敬愛的番薯第11節:桑椹(1)第12節:桑椹(2)
第13節:燕坐華榭第14節:土魚的品味報告(1)第15節:土魚的品味報告(2)
第16節:帶着魚去旅行(1)第17節:帶着魚去旅行(2)第18節:遙遠的地衣(1)
第19節:遙遠的地衣(2)第20節:遙遠的地衣(3)第21節:遙遠的地衣(4)
第22節:遙遠的地衣(5)第23節:遙遠的地衣(6)第24節:年酒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