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傳   》 第32節:"安保批判之會"和"年輕的日本之會"(3)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ō Ōe    許金竜 Xu Jinlong

  "安保批判之會"創立三十年之後的一九九〇年前後,對於保守黨派那些領導人來說非常合適且足可依賴的理論傢,比如說江藤淳這位評論傢,便獲得了堅實的立足之地。在商業戲劇領域,則有同樣深受日本領導階層喜愛的淺利慶太的活動。此人不僅在戲劇方面,還曾在中曾根康弘與裏根總統的會見場所進行演出。自不待言,石原慎太郎後來成了政治傢,作為承擔日本這個國傢之中心的團隊成員,他實現了自我。對於他們,我和武滿等人並未嚮着中心前進,而是從邊緣的場所,在被既成權力機構的社會視為異端的場所,以批判性立場的想象力為原動力而從事工作。當然,在音樂的世界裏,武滿是中心人物,而我這樣的人,則作為寫作所謂純文學的人而被賦予進行工作的空間,並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文學奬。但是,面嚮中心的人與身處邊緣之地進行批判的人這之間的差異,卻存在於我的一生之中。我覺得,從剛出發的時候就已經如此了。
  現在,我之所以對愛德華·薩義德那樣熱衷於巴勒斯坦問題的文學理論傢和文化理論傢抱有親近感,是因為他將自己規定為"流亡者①"。作為巴勒斯坦人,他淪為失去故鄉並被從故鄉放逐出來的流亡者這樣的境地。"失去了故鄉的流亡者,將永遠無法安居,衹能面嚮中心一直保持着批判的力量。"他極為明了地如此說道,並如此從事着他的工作。我們同樣作為無法返回故鄉的流亡者,希望在對中心進行批判的場所從事自己的工作。從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那時開始,我的這個態度越發清晰並鞏固起來了。
  --剛纔您說到了所謂"中心",指的是政治權力吧?另外,由流亡者=喪失故鄉者的感覺這個問題,我所聯想到的,是您從一九六一年秋天開始動筆,完成之際在文庫版的解說文中回顧為"超越了最初的難關"的《叫喊聲》這部長篇小說。發生於一九五八年的那起朝鮮少年在高中的樓頂上將女高中生掐死的"小鬆川事件",被您收到了該作品之中。大岡升平後來也寫了題為《事件》的小說。就整體而言,《叫喊聲》是一部從政治、性、暴力問題等各個角度掘進的鬱暗的青春小說。不過,現在閱讀這部作品,還是可以感受到在一九六〇年年初那個時期,流亡者的痛苦和悲哀以及這個問題的厚重,就已經在《叫喊聲》中的十八歲少年吳鷹男身上顯現出來了。
  在敘述這種事時,鷹男這樣說道:"咱覺得呀,自己所從屬的並不是名為朝鮮的那個存在於地圖之上的國傢,而是這個世界所沒有的另一個世界,說起來,就是這個世界反面的那個世界。說到這個世界,咱覺得那是別人的東西,並不是咱原來居住的地方。即便眼前,即便現在,咱也是在別人國傢裏的別人的深夜,用別人的語言在說着話。明天早上,咱或許會行走在別人國傢裏的別人的早晨。有時咱也以為,這種感覺僅僅是欲求沒得到滿足而已,不過,如果就實際感受而言,咱可真的沒有正常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實際感受呀。"在邂逅薩義德氏很久以前,大江先生您本身就已經有了流亡者的感覺。對於您的這種感覺,我覺得非常能夠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1)第2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2)
第3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3)第4節:多餘的序言 文/莫言
第5節:作傢生活五十周年來臨之際第6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1)
第7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2)第8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3)
第9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4)第10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5)
第11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6)第12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1)
第13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2)第14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3)
第15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4)第16節:立志要當小說傢(1)
第17節:立志要當小說傢(2)第18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1)
第19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2)第20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3)
第21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1)第22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2)
第23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3)第24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