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女仙外史   》 第三十二回兩奇兵飛救新行殿 一番騎廛戰舊細君      呂熊 Lv Xiong

  建文五年春正月,有塞外俺答,聞知中國內變,燕王自稱年號為永樂,便統精騎三萬前來,叩關請貢。實係窺伺釁隙,需索金幣之意。邊報到了南京,燕王這一驚不小,因集百宮廷議。姚道衍進曰:“北平以居庸為鎖鑰、遼陽為屏蔽,密邇諸部落朝發夕至,脫有疏虞,長驅莫禦。我太祖起義在南,故都南京。陛下興王在北,宜都北闕。今宜遷都於燕,臨之以天威,示之以信義,彼必屈而自服。此目前之形勝,萬世之良策也!”
  燕王曰:“卿見與朕適合。但寇臨門戶,未遑遷徙。朕今親率六軍,直臨關外,相機進戰。一面修整宮闕,駐駕北都。卿仍輔佐太子,留守南京,俟平青州,然後北遷。但必得幾個威望重臣,以安江南黎庶之心。卿可公舉薦來。”道衍與廷臣共薦文臣楊榮、茹常、夏元吉、蹇義、劉竣黃淮、古樸、芮善等,武臣張輔、陳璮、王佐等。燕王準奏,以姚道衍為少師,總理軍國大事,夏元吉為戶部尚書,蹇義為兵部尚書,楊榮為禮部尚書,茹常為吏部尚書,古樸為工部尚書,劉俊為刑部尚書,張輔為鎮國大將軍,陳璮為護國大將軍,王佐為留守將軍,黃淮、芮善為經筵學士,共輔太子。其餘文武大臣,隨駕北行。
  至桃源地方,羽檄報到,登州已失,寇勢甚大。燕王曰:“此疥癬疾耳!但恐遁入海洋,結連倭夷,亦為後患。”乃命李遠為平寇將軍:“汝可統領二萬雄兵,為朕踏平三郡。若大兵未經臨城,先迎接者,方準納降;倘敢抗拒堅守,破城之日,盡行屠戮。”李遠曰:“此寇起於大盜,多亡命之徒。請選猛將二員,為臣臂指之使,剋日便可掃平。”燕王大喜。隨揀驍勇番將兩員,一名火耳灰者,一名王騏為先鋒。自把玉杯,執李遠之手,酌而送之,曰:“當日卿救永平,不出一月,建立奇功。今次奏績當亦如是。”李遠曰:“誠如聖諭。”於是叩辭燕王,分路進發,直薄青州。
  城中早已整備,開門迎敵。燕陣上王騏,與董彥升大戰三十餘合,騏拖槍佯敗,彥升驟馬追去。不妨王騏善用標槍,飛手一擲,正中左眼,墜於馬下。張倫、餘慶兩將齊出,捨命救回,傷重身亡。燕軍每日索戰,無敢出敵。李遠便令軍士解鞍散甲,裸體辱駡。鐵定九年少性剛,按不下心頭的火,點起二千將土,飛奔殺出。燕軍跳起來,亂竄而走,都穿入山坡、樹林內,且走且駡。定九馬到林邊,恐有伏兵,方欲勒住,忽一聲吶喊,定九已連人和馬,跌入陷坑。撓鈎、套索亂拋將來,活捉去了。林內弩箭如雨,將士不能奔救。火耳灰者又率番騎掩至,二千軍逃回城者,不上五百餘名。燕兵遂四面圍定,晝夜攻打。新附諸文武等,皆欲逃去。李希顔與王璡,朝衣朝冠,哭於行殿曰:“臣嚮者偷生,衹為欲圖恢復。今若脫有不虞,臣即抱聖像、玉圭,自焚於行宮,决不為賊子所辱!”於是諸文武皆涕泣,誓死堅守。
  飛報到登州,已是二月十二,月君正與女仙真宴會之日。
  呂軍師傳集將士,下令曰:“青州危在旦夕,若有意外,則新立行殿必遭焚燹,難以號令天下。此行即勤王救駕,非同小可。
  誰敢先行?”董彥杲、滿釋奴同聲願往。階下諸將,個個爭先要去。”軍師隨下令:“董彥杲、賓鴻、劉超、卜剋、小皂旗五位大將,爾等於各營中各挑一百名敢死勇士,健馬一千匹,限今夕酉刻起身。十三日夜子時,攻劫敵寨,務獲全勝。違限一刻者斬!”衆兵士皆披軟甲,不帶弓箭,不執旗幟,手中衹用筆管鋼槍,腰間衹跨兩刃鋼刀,銜枚而走,馬倦即易,砍寨之時,卻要人人吶喊,如千軍萬馬一般。追奔不過十裏,疾回守城,俟後隊兵馬來到,別有軍令。”董將軍等遵命,即結束星馳去了。軍師又命阿蠻兒、孫翦、楚由基、彭岑、瞿雕兒五員大將,各領軍一千,於十三日卯刻起行。限十六日夜半劫寨破敵,追奔二十裏,便回紮營城下。自率大軍,於十三日申刻進發。
  滿釋奴見調不着他,大聲道:“軍師以番將火耳灰與小將有舊耶?不可調遣麽?小將與他要决一死戰,上報公仇,下泄私憤!衹用女兵一百,不必煩動大軍!”軍師諭曰:“非此之故。
  汝乃聖後親近之人,現掌啓奏,未經奉旨,不便私調。今有奏章留於將軍轉達。”滿釋奴不得已退去。於十六日清早,方得送進。月君展視畢,贊曰:“軍師之斷,利於銛鋒。”滿釋奴奏道:“火耳灰者驍勇無敵,小將頗能製之。願得女兵三十名,前往取其首級。”月君笑曰:“夫妻反目至此!”顧謂聶隱娘曰:“汝可用縮地法,於今日午後,令其交鋒。”釋奴大喜,與隱娘同去不題。
  且說李遠親自督率,並力攻城。自初七日起,至十一日未刻,打破西北角,燕軍奮勇齊登。正值新來武將宋義帶領數百軍士,都拿的亂石頭,雨點般打去,皆紛紛墜死城下。兩邊排着強弓硬弩,射住來軍,登時修築完固。燕兵又攻兩日,反多折傷。兵士睏憊,皆出怨言。李遠衹得傳令退軍二十裏下寨。
  業已九晝夜不解甲,一聞令下,正如死囚遇了恩赦。到得黃昏,各人擁被而臥。李遠又料城中膽裂,斷不敢夤夜出兵,隨傳下暗號,令小心巡更,自己亦覺神思昏沉,歸帳安寢。時正二月十三夜三更時分,董彥杲等五將,拔寨而入,人人吶喊,殺聲震天。燕軍在夢寐中驚覺,有和衣枕戈者,尚能奔逃性命;其脫衣安寢者,惟有伏地受砍,一個也走不脫。那時李遠在中軍,急得走頭沒路,扯斷繮繩,騎匹劃馬,望後營而逃。二員番將,隨後趕來保護。幸虧青軍衹有五百,緊緊趕殺了一程,自回青州去了。
  李遠走到天明,方知後面並無追兵,坐於地上痛哭道:“我自隨皇上起兵,百戰百勝,何曾如此敗衄!有何面目見我主上?”隨欲掣刀自刎。二番將亟止之,曰:“黑夜誤中賊計,何足為慮,主將何短見至此?”李遠曰:“卿等有所不知,此非青州之兵,乃登州之兵也。計算程途日子,止一晝夜工夫,其內必有善用兵者。眼見此城難破,大功難成,不死安待?”
  二將曰:“主將高見,雖看得透,然一死不足以塞責。還須招徠兵卒,再進决戰。我二人誓不與他幹休!”李遠收淚謝之。
  殘兵稍稍聚集,差不多折去其半。李遠撫恤一番,休息兩日,搖旗擂鼓,大張聲勢而進。
  正遇滿釋奴、聶隱娘率領三十名女兵,一字兒擺開,當道攔祝火耳灰者見止數十個婦女,一騎馬、一條槍,直衝過來。
  滿釋奴舞動雙刀,劈面架住,大駡:“反國逆賊,有我在此!”
  火耳灰者定眼看時,卻是老婆,吃了一驚,隨駡道:“潑賊婦!
  有何顔面見我?”釋奴道:“你是反賊,罪該萬剮!到有顔面見我麽?”火耳灰者大怒,挺槍劈心刺來。滿釋奴閃過,雙刀齊下,一夫一婦,大戰五十餘合。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安立營寨。隱娘道:“我們止二三十人,要防他夜劫,這卻須用道術了。”遂令砍伐樹枝一大束,剁作四五寸的數千條,暗畫靈符,運口氣噀去,都變作關西大漢,四圍團團守住營外,方與釋奴回帳安息。
  火耳灰者進稟李遠道:“敵人兵止數十,輒敢對立營寨,小將夜半前去,盡斬首級,以獻麾下。”李遠道:“用兵之道,或強而示之以弱,弱而示之以強,如何料得定?”王騏道:“主將也太謹慎了!眼見幾十個潑老婆,就都是一丈青,也殺他個盡情!主將請安守寨柵,我們兩個也衹各用三十來人就夠了。”
  李遠不能拗他,聽其自去。正是十六日夜半,登州來的瞿雕兒、楚由基、彭岑、孫剪、阿蠻兒五員大將,奉呂軍師將令前來劫寨,恰好與二番將相遇。火耳灰者見兵馬甚多,心中吃了一驚。
  衹道老婆也來劫寨,拍馬挺槍嚮前殺進。誰知多是生力兵,把六十餘人捲在重圍之內。二番將左衝右突,脫身不得。正在心慌,忽西北角上喊殺連天,稍稍分開,甫能乘勢拼命殺出。乃是李遠恐怕有失,親來接應。月色朦朧,互相混戰。青軍皆奮勇爭先,以一當十。燕兵乃驚弓之鳥,十不敵一,大敗而走。
  追有三十餘裏方回。
  卻見大路上紮下個大寨,寨外都是壯士守着,又無旗幟。
  諸將勒馬看時,既不是燕兵,又不是自傢的人馬。昨夜如此相殺,怎不見這枝兵馬?心甚狐疑。阿蠻兒便拍馬嚮前,厲聲喝道:“是恁麽賊兵,敢在此立寨?”連問者三,全然無應。瞿雕兒焦燥,揮兵徑殺將去,砍倒了幾個,卻不見有屍海中軍滿釋奴衹道燕兵砍寨,同隱娘飛奔殺出。見是瞿雕兒等,隱娘大笑,詢其來由。雕兒道:“我等奉軍師將令,來劫燕寨,已殺得他大敗去了。請問仙娘何因在此?這些壯士大為奇異!”
  隱娘遂收了法術。諸將方知仙師妙用。滿釋奴又將來由說過,合兵一處屯紮。候至申刻,軍師已到。五將備述交戰,並隱娘立寨之事。軍師道:“滿將軍報仇心切,隨營聽戰。外有一事,奉煩隱師。”因書數字付之。隱娘看畢,飛跨蹇衛去了。
  軍師安下營寨,帶領數員將士,入城去朝行闕。李希顔、王璡等接着,相陪朝覲畢。軍師於袖中取出兩函密札,一付與董彥呆,令同小皂旗去行事,一付與賓鴻,令同阿蠻兒去行事。
  各照札內所言,須極秘密,漏泄者斬。軍師方出朝,別了諸文武回營。諸將佐進稟道:“探知燕軍連敗兩次,兵馬折去五停之四。主將李遠甚是膽怯,唯有番將恃其驍勇,要來决戰。又聞得各處請救兵去了。”軍師道:“請救衹有濟南、臨清兩處,我旦夕間一鼓擒之,救何能及哉!”隨下令將大兵撤回城內,衹用三千勇士以驕其氣,待他自來送死,按兵不進。
  那時李遠計點部下兵士,衹剩得六千餘名。既不敢嚮前,又不能退兵,又不好埋怨二番將,心下籌思無策。有王騏偏將高強進言:“今上以一旅之師,南嚮而定天下;主將以二萬之衆,喪於草寇之手。失律之罪,又烏可逃?與其退守而死於法,不若進鬥而死於疆場,尤不失為勇也!”王騏道:“這是好漢子的話!”火耳灰者毅然作色道:“今日有死無生,有進無退!”
  於是李遠心中决一死以殉國。安息了兩天,大犒軍士,賈勇而進。望見青兵營寨,零零星星,兵不滿三千,中軍尤為單弱。
  李遠私喜道:“今日勝之矣!”遂在平原列成陣勢,下令曰:“若勝敵人一將,看我鞭梢揚起,合力攻其前營。前營一破,餘皆自潰!”早見對陣上飛出一員女將,怎生打扮?
  頭戴一頂紫金鳳翅掠鬢冠,內襯黑縐紗,包裹着烏雲細發;身穿一領藍紵團鶴捲臂袍,外罩銀葉甲,擁護着菱花寶鏡。腰細如狼,束一條織就玄絲帶,上扣着碧玉連環結;腳大於熊,穿一雙辮成黑綫靴,下踹着鑌鐵雕花鐙。錦袋內藏着打名將的鐵彈子,綉簰中插着墮飛禽的鐵胎弓。手執三尖兩刃刀,坐下一日千裏馬。
  燕陣上門旗開處,衝出一員大將,便是火耳灰者。看他怎生打扮?
  戴一頂獸吞頭、烏油亮鐵盔,穩簪着兩根雉尾;披一件鱗砌體、水磨熟銅甲,牢扣定數縷絨縧。七寶絲蠻帶,拴勒的窄削猩紅袍,緊緊隨身;雙佩鐵連錢,搖撼的鋒棱赭白馬,斑斑流汗。左懸一張雀畫硬角弓,右插一壺狼牙钅比子箭。
  手挺丈二梨花槍,更不打話,徑取滿釋奴。釋奴輪動神刀,劈面相迎。這一場好殺,但見:一來一往,一上一下。一個槍似蟒翻身,點點不離心窩上;一個刀如電掣影,幾幾衹在頂門間。一個要復建文安社稷,誰更念當年魚水綢繆;一個要助永樂定江山,全不思昔日雨雲狎昵。一個嚼碎鋼牙,大喝道:“潑賤人!我雖曾牀上求饒,今日定然取你首級!”一個竪起劍眉,大駡道:“反賊子!我而今戰場再勝,夜來定然吃你心肝!”直殺得天地昏霾日月,塵沙颯颯亂風雲。
  兩個之中,早輸了一個,原來是釋奴知道武藝半斤八兩,撥馬佯輸而走。火耳灰者待要追趕,忽想起老婆鐵彈利害,返勒馬跑回。釋奴亟背翻身一彈,打中火耳灰者鐵盔左側,把個盔打歪在半邊。火耳灰者又惱又羞,正欲回馬再戰,王騏大聲道:“將軍且祝待我拿來憑你處治!”一騎馬飛出陣去。劉超舞動大刀,叫道:“滿將軍暫息,看我斬這賊顱!”釋奴見不是丈夫,遂讓劉超迎敵。兩將在陣前各逞威武,鬥有三十餘合。
  王騏雖勇,如何敵得劉超?衹自盡力支持,被劉超賣個破綻,大喝一聲,神刀落處,夾左脖子連右肩胛,削去小半個身子。
  燕軍見王騏被斬,個個齒噤股慄。這裏軍師羽扇一揮,三千猛士,如烈風捲將過去。燕軍誰敢接戰,唯有棄甲丟盔,拋旗撇鼓,各自逃生,把個陣勢如灰塵一般的散了。
  李遠見此光景,衹得與火耳灰者帶着中軍百餘騎,嚮西南奔走。早見旌旗招颭,兩員大將當先,大呼:“休放走了李遠!”
  認旗上,一是“先鋒小將小皂旗張”,一是“左軍大將軍董”。
  兩騎馬,兩條槍,攪將進來。李遠便從刺斜裏嚮南而逃。諸將合兵追趕,燕軍羅拜求降,擁住去路,李遠方得脫身。走至酉刻,已近齊河地方,距濟南止四十多裏。又饑又渴,方欲下騎暫息,忽林子內早丟出紙炮五六十團,都是十個一束的,轟然大震,馬皆闢易。跳出一員步將,卻是賓大刀,嚮着李遠馬頭就砍。那馬直立起來,把李遠掀翻在地。火耳灰者疾忙舉槍來敵,李遠跳起,搶匹馬先奔去了,火耳灰者亦隨後逃來。其殘敗兵馬,被這數千紙炮打昏了。跌下地的,都被踹死,下得馬的,盡遭砍殺,跟得上主將走的,衹有十餘個。忽見又是一將當前,舞動大刀喝道:“反賊!認得阿蠻將軍麽?”後面追兵看看又近,李遠自忖被他拿去,張信是個榜樣,即拔刀於馬上自刎。火耳灰者見主將已死,躍馬來戰阿蠻兒,衹一合,奔路而去,單身走脫。阿蠻梟了李遠首級,與賓鴻合兵一處,連夜回來。次日即到大寨。各獻功畢,滿釋奴見說衹走了火耳灰者,怒氣更增一倍。
  看書者,要知道董彥杲、小報旗統領的止二百名馬軍,伏在背後,邀其歸路,趕他南嚮的。賓鴻、阿蠻兒,各統的一百名步卒,是截其去路的。恐被燕兵探知消息,所以在朝內授計,各帶着暗器,悄然前往。又恐步兵難勝騎卒,所以用紙炮奪其驚魂殘魄,且以壯己之威勢。軍師當下計點將佐軍士,一個也不少,衹受傷的有二、三十名。外有新降的燕將高強一員,兵卒二千餘名,分散各部。隨申表奏捷,並請以張倫暫攝青州將軍,仍兼護衛行殿。
  忽報高軍師來到,忙出寨相迎,入帳就座。鹹寧舉手道:“前聖後駕過萊郡,早料及青州有虞。原奉命交代之後,即行入衛,不期林知府染病來遲。小弟聞知圍城信息,正在集兵赴救,沿路報來,已有大將五員,奉先生將令,星飛前去,諒必剋敵,所以中止。今有一策,候尊旨裁奪。”呂軍師道:“且不必說出。各寫一折,看是何如?”遂各背寫了,互相遞看,兩軍師鼓掌大笑道:“英雄之見,大略相同。即今言別罷了!”鹹寧仍故返青州,卻悄然於夜間潛嚮濟南,自去行事。呂軍師隨傳董彥杲、賓鴻,授以密計。然後下令曰:“各營軍士,於三月朔起,操演一月,聽候起兵。”一面發表奏請出師日期。到第五日親下教場閱視。
  巳牌時分,忽探馬飛報,濟南大兵前來攻打青州,接連兩次。軍師大喜道:“正好來送死!”即傳命就此起兵。弓強馬壯,人人擦掌磨拳,嚮大路進發。行夠兩日,並不見濟南軍馬。又有探卒飛報,燕兵三萬,已在濟南城外七十裏,下着三個大寨。
  看書者,要知道此信方是真的。大凡用兵者,兩邊俱有間諜及緝探之人,若明示三月初五日發兵,則濟南探知,城門戒嚴,就要盤詰姦細。高鹹寧已往濟南,若有差池,將何是了?所以軍師先令操演一月,故示緩局,無非待鹹寧入濟南城也。然又恐忽而發兵,則號令不信,將佐或有後言。所以先授計於董、賓二將,密遣心腹健卒,佯報燕軍來襲,即於教場發兵。一以釋軍心之疑,一以鼓赴敵之愾。兵不厭詐,不特詐敵人,並以詐自己將士,此因時製勝之道。且看下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西王母瑤池開宴 天狼星月殿求姻第二回蒲臺縣嫦娥降世 林宦傢後羿投胎
第三回鮑仙姑化身作乳母 唐賽兒誕日悟前因第四回裴道人秘授真春丹 林公子巧合假庚帖
第五回唐賽兒守製辭婚 林公子棄傢就婦第六回嫁林郎半年消宿債 嫖柳妓三戰脫元陽
第七回掃新壟猝遇計都星 訪神尼直劈無門洞第八回九天玄女教天書七捲 太清道祖賜丹藥三丸
第九回賑饑荒廉官請奬 謀伉麗貪守遭閹第十回董傢莊真素娥認妹 賓善門假端女降妖
第十一回小猴變虎邪道侵真 兩絲化竜靈雨濟旱第十二回柳煙兒捨身賺鹿怪 唐月君為國掃蝗災
第十三回邀女主嵩陽懸異對 改男妝洛邑訪奇才第十四回二金仙九州島遊戲 諸神女萬裏逢迎
第十五回姚道衍倡逆興師 耿炳文拒諫敗績第十六回王師百萬竪子全亡 義士三千鐵公大捷
第十七回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第十八回陳都督占讖附燕王 王羽士感夢迎聖駕
第十九回女元帥起義勤王 衆義士齊心殺賊第二十回太陰主尊賢創業 禦陽子建策開基
第二十一回燕王殺千百忠臣 教坊發幾多烈女第二十二回鐵兵部焦魄能誅衛士 景文麯朽皮猶搏燕王
第二十三回鮑道姥賣花入教坊 曼陀尼懸珠照幽獄第二十四回女無師延攬英雄 諸少年比試武藝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