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中國人的精神(貳)   》 第3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27)      辜鴻銘 Gu Hongming

  正因為如此,上個世紀,當英國處於革命的風雨飄搖中時,竟然沒有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站出來幫助貴族們或這個國傢的統治階層。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最偉大的智者——托馬斯?卡萊爾,當時正過着單調而刻板的生活,並在蘇格蘭的政治泥沼裏糟踐自我的性情。就在英國貴族束手無策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個並不出色的猶太小夥子——這個猶太人後來被證明衹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平庸之輩,後來,他成為了比肯斯菲爾德勳爵(53 )。
  比肯斯菲爾德勳爵曾說,當他發現所謂的“自由黨”其實不過是一個寡頭政治集團——即新興資産階級的寡頭集團或“倫敦佬”階層時,他纔真正明白,大不列顛政府究竟是怎麽運作的。後來,比肯斯菲爾德勳爵帶領群氓幫助紳士們推翻“倫敦佬”的寡頭政治集團的統治。在摧毀了這個集團之後,他見群氓無法管治,於是就宣佈英國再回到帝國主義的老路上去。
  比肯斯菲爾德勳爵在晚年時曾指出:“我不知道君權神授論是否還能站得住腳,但我相信,除非一個國傢的現政府有權去做它認為正確的事情,否則治國安邦便無從談起。”由此可見,比肯斯菲爾德的帝國主義論,意味着政府絶對有權——既無顧慮也沒有偏襢地去做它認為正確的事情,這實際上意味着“允執厥中”(54 )的統治——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中國的統治哲學的精髓所在。
  比肯斯菲爾德勳爵死後,高傲的英國貴族們又變得束手無策了,他們的領袖索爾茲伯理勳爵遇到了一個具有“倫敦佬智識”的青年——伯明翰。這位年輕人接過比肯斯菲爾德勳爵的“帝國主義”大旗,並為盎格魯-撒剋遜民族的傲慢與專橫搖旗吶喊,以此獻媚於傲慢的英國貴族,從而鞏固自己的位子。
  實際上,那些優雅的舊式英國貴族們,在這個淺薄、自以為是、揮舞着盎格魯-撒剋遜“帝國主義”大旗的伯明翰小青年的領導下,既缺銀子花,又胸無大志,並且思想貧乏——其境況雖然還不至於淪落到“惶惶如喪傢之犬”的悲慘地步,但說他們的嘴臉同蘇格蘭那些“身無分文,徒有往日門第”的女傭一樣滑稽,也不是空穴來風。
  最近,有人讓一個叫“水上學校”的男生給所謂的“羅馬公民權”下個定義。對於這個定義,他解釋道:“所謂羅馬公民權,就是羅馬人在出去幹‘免費捕魚’的勾當時乘坐的一艘大船。”
  我很想知道索爾茲伯理勳爵和真正的英國國民是否瞭解,在那群卑鄙、貪婪的倫敦佬當中,究竟有多少英國人是打着冒牌的“帝國主義”旗幟,抱着“免費捕魚”的目的而經過敞開的大門,徑直走進中國的?
  當然,我並不責怪這些旅居中國的窮睏潦倒的“倫敦佬”,我衹是在偶爾看到這些傢夥時很討厭他們。這些流氓無産者雖然毫無維生的資本,但正如我最近所見到的,他們竟變得越來越恬不知恥,整日就知道招搖撞騙,試圖在忠厚老實的中國苦力面前抖威風,並喋喋不休地議論中國官員們的腐敗事件。這些可憐的魔鬼啊——這些旅居中國、如餓狼般卑鄙的倫敦佬們,此時他們腦中所存的惟一念頭便是得到像從京津兩地“劫來之物”那樣的一筆橫財。Non ragionamdilor(別跟他們講道理)。
  孔子說:“善人,吾不得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也。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然而,對於英國倫敦佬在中國幹的那些“免費捕魚”的勾當,真正應該負責的乃是那些“亂臣賊子”,是他們使大不列顛的冒牌“帝國主義”的公職服務體係變得百孔千瘡。我在此舉一例為證:竇納樂爵士(55 )曾真心實意地試圖清除中國公職服務係統中的腐敗現象——真難為這個可憐的英國紳士了!後來,他卻把事情弄得一塌糊塗。但必須指出的是,他的任務是永遠都完成不了的,因此也不能全怪他。話說回來,是什麽動機驅使他,讓他擔負這一特殊使命的呢?應該說,他不是為了捍衛女王陛下的榮譽和英國國民的好名聲,也不是為了捍衛公理,而是為了維護切實的“利益”,英國商人的利益——老爵士為了英國商人的實際利益,甚至還跑去參與在北京展開的公然搶劫活動!我曾發現,要他將軍人職責、紳士般的本能和他肩負的使命進行協調的話,非常睏難。最近,爵士大人幾乎被這種協調工作弄得精神分裂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第2節:序言(1)第3節:序言(2)
第4節:序言(3)第5節:序言(4)第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
第7節:總督衙門論文集(2)第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3)第9節:總督衙門論文集(4)
第10節:總督衙門論文集(5)第1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6)第1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7)
第13節:總督衙門論文集(8)第14節:總督衙門論文集(9)第15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0)
第1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1)第17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2)第1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3)
第19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4)第20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5)第2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6)
第2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7)第23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8)第24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9)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