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阳光八万里:2007年最具实力的散文集   》 第32节:顾景星:结茅为庐著大书(2)      Gu Qingsheng

  顾景星聪慧早熟,在父亲顾天锡的悉心调教下,六岁会吟诗作赋,九岁则已经遍读经史。崇祯七年(1634年),顾景星15岁,父亲带着他去黄州参加黄州府试,初出茅庐,一考高中,冠九属第一。科举时代,考试是人生第一关,15岁初次参加府试获取第一名,自然可以将诸多范进式白发皓首屡试不第的祖父级老童生活活气死,黄州考棚街不给庸才留席位,但是历史就必然会给天才留席位吗?只有历史可以回答。
  第二年,顾景星去参加学政王澄川主持的院试,再次获第一名。这一次考试不仅考试格局提升,重要的是它排除了一次考试中的偶然因素,如能返回历史现场,足以掂出两试第一名的分量,并理解以后清廷一而再、再而三地对顾景星的垂慕了。然而,该考却不意卷中有一字犯考官名讳而被黜。
  一颗新星升起,还未发亮即被阴霾笼罩。顾景星承传了顾家和蕲州的读书传统,顾景星的曾祖父顾阙,曾祖叔父顾问均为声名远播的理学家、教育家,顾问是大科学家李时珍的老师。冯(冯天驭)、顾(顾问、顾阙)、郝(郝守正)、李(李时珍)史称“蕲州四大家”,深厚的地域文化储备与个人天资结合,在顾景星身上得到充分验证。
  返回明朝末年的蕲州城,复活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在熊化岭,顾家占据着当地的文化高地。城内有荆王府,大明王朝的官宦名流、文人商贾、贤达隐逸,无论陆路(驿道)南北往来,还是水路(长江)东西穿梭,皆要来蕲州逗留。因此,蕲州的文化与京城和其他发达地区具有同构性。又有书院、族学、义学和私塾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率高,信息通达,这块文化高地的历史地位可以探知。
  顾景星府试院试皆获第一,且严父指教,博学广记,加之深厚的文化积淀浸润,前程应是不可限量的。进则为仕,辅佐朝政,治国安邦;退则为隐,著书立说,设馆讲学,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断不可能无为。然而,世界上的天才总是选择糟糕透顶的时间出世,顾景星的时代,正值明朝日渐衰弱,官员腐化,民不聊生,民起义的烽火纷纷燃起,直逼没落又腐化的大明王朝。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二十六日,天空下起了大雪,江北大地一片银白,凤凰山和麒麟山银装素裹,雨湖众多长堤如银链弯曲盘桓,残荷白鹭,清水微澜,春节过后的蕲州城安详、宁静,青石板街上的爆竹纸屑被雪花轻轻掩盖,玄妙观的井沿被高覆银白一圈。正月大雪天,蕲州城的人照例来来往往,商铺摆出琳琅满目的商品,绫罗绸缎、瓷器、金银首饰、米茶油盐等一应尽有;读书声在众多族学、私塾和私家书房里回荡;照例也是蕲芹炒丁香干子,山药炖板鸭,九孔莲藕煨排骨,荆王府内外杯盏交错,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而读书人家,则是围着红泥小炭炉,用小盅斟酒,砂钵中或是豆腐煮鲫鱼,那一钵沸滚……恰好与诗文下酒。自饮自斟,人生便是充满了自爱的暖意。其时,观赏冰灯的时尚业已兴起,蕲州人做冰灯,惟不同北方的天寒地冻,故做法有别,是用竹筷结冰制作。无独有偶,中国最早用文字记载冰灯就是顾景星的《白茅堂集》。收入《白茅堂集》的《排冰箸雪中作灯》一诗描绘了当时在庭院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的情景:“排冰聚雪在庭中,垮蜡光涵影不红。”用结冰的竹筷制成灯形,外面用雪涂饰,内中燃以蜡烛,置于院内,供人欣赏。这时候蕲州城的许多院落中,已经燃起了美丽的冰灯。
  是夜,江风劲吹,雪花飞旋。张献忠率200轻骑从蕲州城下游60里的广济县长途奔袭,梦中的蕲州城,荆王府的人突然从温柔梦乡惊醒,映入眼中的是一个血光淋漓、惨绝人寰的噩梦:屠城!江水呜咽,北风凄厉,这是辛巳罗州屠城之后,再次降临蕲州人民头上的灭顶大灾!张献忠屠城,结束了蕲州城十代荆王的统治。封王制在明朝的皇家家族权力分配制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关于荆王府的一切巨细变故,正史野史皆有记载,惟张献忠的屠城细节,在民间流传多个版本。如张献忠的出发地有黄梅出发与广济出发两个版本,真实的应该是从广济出发,率200轻骑。屠城之前,张献忠已在荆王府安置了密探,因而得以从荆王府、蕲州城里应外合,将荆王府里王爷和他的后裔、亲戚家眷、乡绅世族一网打尽,惟有将军得到一个丫环的报信从城墙上吊筐放逃了两个朱家后代,他们埋名隐姓给人放牛为生,其余悉数被张献忠捉拿尽斩。当然,逃到城外东长街的文人士子也幸免于难。那一夜悲声响彻蕲州城,血光与火光染红雪夜的天空!意外的是,顾景星和父亲顾天锡、姑妈顾永贞也被张献忠手下的民起义军捉拿。顾天锡、顾永贞和顾景星三个人被带到张献忠面前。顾家是蕲州城文昌世家,居蕲州熊化岭、全胜坊一带,张献忠定然知晓。然而三人中,一父一子两个男人不杀,张氏屠刀直指弱女顾永贞。一个民起义领袖,或曰一个草莽首领,张献忠不会放过不共戴天之敌朱家王朝的任何人,不放过荆王府的亲属及其密切相关的人自是推理之中。要杀顾永贞,顾天锡首先不干,他挺胸昂首,要求以自己的一命换取顾永贞的命,便要替顾永贞死!顾景星年轻气盛,心里搁不得一点沙粒,非贪生怕死之流,他见状亦上前去,面向屠刀请求一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住父亲和姑妈的生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节:我心中的梯田第2节:惟有茗者留其名(1)第3节:惟有茗者留其名(2)
第4节:秋椒小烧(1)第5节:秋椒小烧(2)第6节:黪子鱼
第7节:味蕾上的故乡第8节:鱼宜三吃(1)第9节:鱼宜三吃(2)
第10节:我敬爱的番薯第11节:桑椹(1)第12节:桑椹(2)
第13节:燕坐华榭第14节:土鱼的品味报告(1)第15节:土鱼的品味报告(2)
第16节:带着鱼去旅行(1)第17节:带着鱼去旅行(2)第18节:遥远的地衣(1)
第19节:遥远的地衣(2)第20节:遥远的地衣(3)第21节:遥远的地衣(4)
第22节:遥远的地衣(5)第23节:遥远的地衣(6)第24节:年酒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