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32節:老北京評書、京戲(2)
馮大彪 Feng Dabiao
阜成園
地址在北京阜成門外, 橋頭路西。建於明末清初, 是北京最早的茶園之一。清朝鹹豐末年(1861 年),由內廷升平署加以重修改建, 並修了方形戲臺, 竪置長條桌凳, 被稱為外城戲園之一。此戲園僅能容納五百多人, 一切約角演戲和所有收支全由管理精忠廟事務的衙門直接處理, 不接待私人戲班演戲, 衹約過徽、湖兩班演員來京演唱。名角在阜成園演唱是由升平署指派的, 這是為了選拔演唱出色的伶人進宮演戲。每出戲、每個角兒, 都要經過升平署管事的太監過目挑選。在宮廷演唱,能得到皇上寵愛, 就會被賜給內廷"供奉"的職銜, 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錢糧待遇。據說在阜成園演過戲的名角有四大徽班的程長庚、張二奎、盧勝奎、徐小香、楊月樓、梅巧玲、時小福、餘紫雲、朱蓮芬、劉趕三、楊鳴玉、譚鑫培、何桂山、葉中定、郝蘭田、竜長勝、黃潤甫。光緒年間, 劉鴻聲、楊小樓、陳德霖、餘玉琴、王瑤卿等也都在阜成園演唱過, 以後也被賜為內廷"供奉"。光緒二十六年(1900 年),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 阜成園被焚毀, 到現在連個基跡也找不着了。
廣德樓戲園
地址在前門外大柵欄西口內路北。廣德樓建於清光緒初年,它的內型和廣和樓相仿, 戲臺也是坐東朝西, 四方形, 臺前有大明柱子子根, 臺頂有天花板, 上下場門匾額是"出將"、"入相"。臺下觀衆席也是長條桌子、長板凳。曾約過名伶程長庚、餘紫雲、梅巧玲、餘三勝、汪桂芬等演唱。清光緒末年(1908 年), 喜連成社科班每天在廣德樓演唱白天戲近二年。民國以後,喜連成班改名富連成社科班轉入廣和樓演唱, 廣德樓戲園就由俞振庭的雙慶社長長期演唱, 又由俞振庭創立之斌慶社科班, 如王少樓、李萬春、俞步蘭、俞華庭、俞贊庭等長期演唱。它也是北京最古老的戲園之一。解放後改名前門小劇場, 現在以演麯藝為主。
三慶園
地址在前門外大柵欄中間路南。它在清朝中葉就有了, 後由天津人駱九蓮等集資改建。它的規格由於地勢關係比廣德樓小一些, 前後臺以及臺面佈局大體和廣德樓、廣和樓一個樣。能容觀衆八九百人。民國後也改為橫排長條椅子。光緒末年(1908 年),名角如譚鑫培、路三寶、賈洪林、餘玉琴等都在三慶園演過戲。民國以後,梆子班十三旦、李鳳雲等常去演唱, 後來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的重慶社和他所創辦的榮春社科班, 也在三慶園演唱很長時間, 那時三慶園可謂盛極一時。由於三慶園的後臺狹小, 演大型武戲不太適宜, 因此大型京戲班社都不去演唱, 以後僅有評戲班, 如芙蓉花等在那裏演唱, 也曾興旺一時。解放前夕, 三慶園因房屋失修一直停演, 改為某商店的倉庫。
天樂茶園
地址在前門外鮮魚口街內路南, 後更名華樂園。興建於光緒初年(1875 年), 規模不太大, 起初衹賣清茶, 有時下午加演評書和雜耍等。民國初年由萬子和、吳明泉等集資經營,加以改建, 臺面成圓形, 觀衆席位改為單人座椅, 能容納觀衆千餘人, 改名為華樂戲院。曾約請北京和外埠名角如楊小樓、郝壽臣、高慶奎、尚小雲、金少山、馬連良、張君秋、葉盛章、味盛蘭、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言菊朋等輪流在這裏演唱。民國十九年(1930 年),富連成社科班一度在此演唱認錯戲。民國二十五年(1936 年), 富連成社科班退出廣和樓, 長期在這裏演唱日、夜兩場, 上座始終不衰。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因隔壁長春堂藥鋪失火, 延及華樂戲院, 戲院全部焚毀, 連同富連成社科班全部布景、戲衣一並燒毀。二年後重建, 戲院形式依舊。解放後這個戲院由政府贖買重修後改名大衆劇場。
平樂園
地址在崇文門外興隆街中間。始建於清光緒初年(1875 年), 規模比天樂園小, 最早也是衹賣清茶, 後加演評書、雜耍, 以後又演梆子、高腔和昆麯。民國初年京劇也經常在這裏演出,如餘玉琴、賈洪林、瀋華軒等都在平樂園演唱過。後來因為戲園太小, 又因為地勢偏僻, 各戲班都不願去演唱。民國以後就自行關閉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