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细述金瓶梅 》
一 西门庆帘下遇金莲
杨鸿儒 Yang Hongru
《金瓶梅》第二回写道:武大自武松走后,果然依兄弟之言,每日只做一半炊饼,卖了早早归家,下帘关门。婆娘潘金莲当初又闹又骂,武大只是忍气吞声不理她。如此惯了,妇人约摸武大归来时分,先自去收帘子,关上大门,倒也无事。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一日,三月春光明媚时分,金莲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就在门前帘下站立。约莫将及他归来时分,便下了帘子,自去房内坐的。一日也是合当有事,却有一个人从帘子下走过来。自古没巧不成话,姻缘合当凑着。妇人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上。妇人便慌忙赔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得十分浮浪。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玲珑簪儿,手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才,身穿绿罗褶儿,脚上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越显出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可意的人儿,风风流流从帘子下丢与个眼色儿。此人正是西门庆(词话本于此回始出)。但见西门庆“立住了脚待要发作时”,回过脸来一见是个“美貌妖娆的妇人”,不觉“先自酥了半边,那怒气早已钻入爪哇国去了”,即刻变出“笑吟吟脸儿”,又是曲腰唱喏,又是自责不是。这段情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也有,但《金瓶梅》作了改写和充实,尤其是将两个不尴不尬人的眼神心态,着实渲染了一番:西门庆“那一双积年招花惹草,惯觑风情的贼眼,不离这妇人身上,临去也回头了七八回,方一直摇摇摆摆,遮着扇儿去了”;潘金莲“见了那人生的风流浮浪,语言甜净,更加几分留恋”,在帘下直到“眼巴巴的看不见那人”,方才收帘关门归房去了。小说将这两个淫魁在其相遇的片刻间的眉来眼去,写得极细微,从一开始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描写西门庆回首观看潘金莲体态风流的一刹那:“黑赛鸦翎的鬓儿,翠湾湾的新月的眉儿,清冷冷杏子眼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 脚儿,肉妳妳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紧揪揪、白鲜鲜、黑裀裀,正不知是什么东西?……但见: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髻,一迳里垫出香云,周围小簪儿齐插。斜戴一朵并头花,排草梳儿后押。难描画柳叶眉,衬着两朵桃花。玲珑坠儿最堪夸,露来酥玉胸无价。毛青大袖衫儿又短,衬湘裙碾绢绫纱。通花汗巾儿袖口儿边搭剌,香袋儿身边低挂,抹胸儿重重纽扣香喉下。往下看,尖巧巧金莲小脚,云头巧缉山鸦。鞋儿白绫高底,步香尘偏衬登踏。红纱膝裤扣莺花,行坐处风吹裙袴。口儿里常喷出异香兰麝,樱桃口笑脸生花。人见了魂飞魄丧,卖弄杀俏冤家。正是:
风日晴和漫出游,偶从帘下识娇羞。
只因临去秋波转,惹起春心不自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序 言 | 一 关于《金瓶梅》创作之传说(1) | 一 关于《金瓶梅》创作之传说(2) | 二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1) | 二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2) | 二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3) | 三 新中国成立后《金瓶梅》之际遇(1) | 三 新中国成立后《金瓶梅》之际遇(2) | 三 新中国成立后《金瓶梅》之际遇(3) | 三 新中国成立后《金瓶梅》之际遇(4) | 四 《金瓶梅》是比较难以研究的小说 | 一 版本流传(1) | 一 版本流传(2) | 一 版本流传(3) | 二 作者之谜(1) | 二 作者之谜(2) | 二 作者之谜(3) | 二 作者之谜(4) | 二 作者之谜(5) | 一 西门庆 | 二 潘金莲(1) | 二 潘金莲(2) | 三 李瓶儿(1) | 三 李瓶儿(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