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老子的帮助 》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2)
王蒙 Wang Meng
一时的晦背只能增加你的光彩。
所以我们不太喜欢活动这个词,你活动得太厉害了必然就轻飘了,轻佻了,掉分儿了。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一句,有点旁观的超脱,有点恬淡,令人想起程颢的诗《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这位近千年前的儒家学者大程,此诗除豪雄云云可能为老子所不取外,其余的话与老子的学说完全一致。我甚至觉得他的“万物静观皆自得”之名句,当出自“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而富贵如何、贫贱如何,也不无宠辱无惊之意。
这一章还有一个重要的论述,观复,复命,归根,曰常,知常。许多学者先贤主要从事物变化的循环往复上解释这些命题,认为老子的用意在于说一说万物的变易不已。我的经验主义的理解,则偏重于设想老子所强调的在于:千变万化之后回到本态。任何人与物都有自己的本态、本初状态,也可以说是常态。但是人又受许多外力的影响,受许多机缘、群体、社会、历史、他人与集体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影响而偏离本态常态。忘乎所以,叫做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
比如江青本来是一个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的二流左翼演员,是一个追求革命却又对于革命没有太多了解的年轻文艺工作者,后来阴差阳错,成了非本态非常态人物,成了祸害。最后竟没有能恢复本态,就是没有能复命归根。悲夫!
比如萨达姆丒侯赛因,他是一个民族主义和信仰主义者,胜利者、独裁者、英雄、囚犯、问绞者……他也转悠了一大圈,没有能复命归根、知常曰明。他的命运主凶,是一个悲剧。
比如鲁迅,被视为圣人,被树为完人与超人,又被一些人痛恨与詈骂。其实鲁迅有自己的本态常态,他是一个深刻批判的冷峻的作家与战士、思想家与斗士,有他的伟大,也有他的悲情与激烈。
比如胡适,他是学者,但是他的学术上尤其是思想上的创意性贡献有限。他是自由主义者,他为中国的思想界学界带来了许多启发。他被列为候补战犯,他被全国批判,现在又恢复了他的本态,他的书在海峡两岸都出版,却也热乎不到哪里去。
比如我自己,本来是个“好学生”、“好孩子”的状态,少年时期一心当职业革命家,成绩有限,弄成对立面也是历史的误会,与其说是误会不如说是历史拿人开玩笑寻开心。然后是委员、部长,然后……回到我的积极参与的与孜孜不倦的写作人的本态常态。我的幸运就是终能复命归根,略略知常曰明,当然只是基本上与大概其。
谁能清醒?谁能明白?谁能不被一时的潮流卷个晕头转向?谁能不跟风前行?谁能不势利眼?谁能不苟且迎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华夏出版社 |
|
|
前言:老子的帮助 | 第一章 众妙之门(1) | 第一章 众妙之门(2) | 第二章 知美即恶(1) | 第二章 知美即恶(2) | 第三章 虚心实腹 | 第四章 和光同尘(1) | 第四章 和光同尘(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1) | 第五章 天地不仁(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3) | 第五章 天地不仁(4) | 第六章 谷神玄牝 | 第七章 无私成私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九章 功遂身退(1) | 第九章 功遂身退(2) | 第十章 如婴儿乎(1) | 第十章 如婴儿乎(2) | 第十章 如婴儿乎(3) |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1) |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2) |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 第十三章 宠辱无惊(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