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李連傑傳   》 第32節:艱難中博擊人生(3)      廖小東 Liao Xiaodong

  該片比起前兩集來要遜色許多,首先是表現的主題被淡化了,流於一般功夫片追求熱鬧的路子,搭檔的演員也變得平平,對手亟亟無名,儘管有百獅群舞的壯觀場面,十三姨熱烈追求的偕頭,莫少聰二百五似的滑稽,但總給人以亂哄哄的感覺。
  值得的提的是該片中第一次出現了黃飛鴻小徒弟鬼腳七的形象,是由第二集中飾白蓮教“九宮真人”的熊欣欣飾演的。
  拍完《獅王爭霸》後,李連傑與徐剋暫時分手,過了不久,李連傑出現在王晶的新片《鐵雞鬥蜈蚣》中,《鐵雞鬥蜈蚣》的內容是:一天,黃飛鴻與衆徒弟前往茶樓飲茶,見到父女兩人在外賣藝。黃飛鴻對其很是欣賞,遂命徒弟打發了賞錢。父女二人上前道謝,認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黃飛鴻師傅。夜晚,父女二人無意間聽到兩個僧人在談論黃飛鴻的隻言片語,就跟蹤到能仁寺。在寺廟內,兩人發現朝廷的捕快正和僧人在商議販賣人口的計策。父女倆很吃驚,在撤退的時候但不料被發現,結果父親被打傷,女兒逃了出去。逃出去的女兒嚮黃飛鴻求救,黃飛鴻大怒,設計一並消滅姦人,救出賣藝女的父親。
  《鐵雞鬥蜈蚣》是一部純粹的搞笑片,除了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一板正經以外,其他如飾梁寬的梁傢仁、飾牙擦蘇的張衛健、飾大茶壺的陳百祥,還有女主角袁詠儀,都不擇手段的出洋相。不過武打場面還是很精彩的,尤其是李連傑與同是“少林派”的劉傢輝初次相逢,儘管劉傢輝已到中年,但仍免不了一場竜爭虎鬥。
  李連傑在拍等《鐵雞鬥蜈蚣》這部片子的時候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他常常搞不懂片子裏的男人早晨在對一個女人表白感情,怎麽下午又要去追求另外一個女人。導演對他說戲的時候,李連傑想不通,問:“他為什麽要這樣做,這不是沒有必要嗎?愛情那有這麽容易變化的?”
  導演哭笑不得,嚮他解釋也解不通,衹好說:“你衹要這樣演就可以了。他們不是你衹是角色而已。”
  李連傑衹好照着導演的意思演,但他始終無法投入,因為心中還是不理解。
  李連傑的第五部黃飛鴻影片是《西域雄獅》,該片是功夫片與美國西部片的結合。由老搭檔徐剋導演,洪金寶掌舵,將中國的黃飛鴻故事拉到西方發展,構想與成竜的《我是誰》有點類似。劇情描述黃師父到美國視察牙刷蘇所開設的寶芝林分店,但中途發生意外使他失去記憶,忘了自己是誰,一度變成印第安人的勇士,一次偶然的機會,十三姨等人在西部小鎮與黃飛鴻重逢,雙方見面了,竟如素不相識一般。鬼腳七千方百計要恢復他的記憶,二人搏鬥中撞翻了蓄水桶,黃的頭部再度被擊,竟奇跡般地得以恢復。此時,一股土匪襲擊了他們的村鎮,黃飛鴻與衆徒奮起反抗,擊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土匪,在歧視華人的當地人之中樹立起中國人高大的形象。
  李連傑一連五飾黃飛鴻,已成為觀衆心目中繼關德興之後的正宗黃師父。其實,二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在形象上,關德興更象黃飛鴻本人,李連傑則是典型北方人,且從不戴瓜皮帽;二者相同之處在於都愛拄一把雨傘,戴一副水晶眼鏡。其次在武功上,李連傑習北派功夫,長橋大馬,翻縱跳躍,招式舒展美觀;關德興是戲劇武生出身,練的是南派功夫,剛勁短促,表演起來不那麽大方。再次是在人物性格上,雖都是沉穩練達型的,但關德興性興總是忍無可忍纔發作,李連傑卻是該出手時就出手。
  自《黃飛鴻》大獲成功之後,各式各樣的黃飛鴻頻頻亮相,真假莫辯,拍完《獅王爭霸》後,李連傑結束了與徐剋的合作,嘉禾便重新啓用趙文卓,趙文卓從影前是北京體院的學生,武術和藝術體操的冠軍獲得者,身高1米76,長得英俊有型,玉樹臨風,且與李連傑一樣英氣勃勃。
  徐剋啓用趙文卓拍了第四集《黃飛鴻之王者之風》、第五集《黃飛鴻之王者爭霸》,前者是《獅王爭霸》的姊妹篇,描寫黃飛鴻勇得獅王稱號後,應愛國王爺納蘭成都之邀,參加八國聯軍舉行的賽獅會,雖賽場大勝,仍於救國無補,最後黯然離去的故事。後者講述的是黃飛鴻在離開京城的路上,與衆徒一起大戰海盜張保仔的一段傳奇經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節:出生(1)第2節:出生(2)第3節:出生(3)第4節:出生(4)
第5節:出生(5)第6節:出生(6)第7節:出生(7)第8節:棄武從影(1)
第9節:棄武從影(2)第10節:棄武從影(3)第11節:棄武從影(4)第12節:棄武從影(5)
第13節:棄武從影(6)第14節:師哥迎娶小師妹(1)第15節:師哥迎娶小師妹(2)第16節:師哥迎娶小師妹(3)
第17節:師哥迎娶小師妹(4)第18節:師哥迎娶小師妹(5)第19節:師哥迎娶小師妹(6)第20節:師哥迎娶小師妹(7)
第21節:師哥迎娶小師妹(8)第22節:事業愛情雙豐收(1)第23節:事業愛情雙豐收(2)第24節:事業愛情雙豐收(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