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人史綱   》 十二 中法越南戰爭      柏楊 Bai Yang

  《聖彼得堡條約》簽訂兩年後(一八八三),中國又為了保護越南,而跟法國發生戰爭。
  上世紀(十八)末,流亡在外的廣南國王阮福映,得到法國傳教士的協助,於一七八九年,跟法國簽訂同盟條約,允許法軍長駐交趾中國地區(越南南部),並把土倫(峴港)割讓給法國。法國承諾派遣一支軍隊,幫助阮福映復位。五年後一七九四年,法國遠征軍攻陷首都順化,西山黨政權消滅。這時正逢法國大革命,無法消化它的勝利果實,而把軍隊撤回。阮福映繼續北伐,滅掉安南王國,統一全境。
  本世紀(十九)初葉,阮福映請求中國加封,中國改封他為越南國王,他就是越南歷史上著名的嘉隆王。一八二○年,阮福映逝世,他臨死時,囑咐他的兒子阮福皎說:“不可忘記法國的大恩,對法國要敬愛不衰,但千萬不要把土地割給法國。”可是他的後裔對法國卻采取敵視態度,法國傳教士受到動輒被殺的迫害,法國的憤怒自在意料之中。
  延遲到一八五六年,法國纔采取行動,海軍少將魯約裏到順化呈遞國書,要求越南履行一七八九年跟嘉隆王阮福映簽訂的條約。越南政府理也不理,原封退回。魯約裏就在土倫(硯港)登陸,摧毀越南炮臺。越南政府等法國艦隊撤退後,把在越南傳教的法國傳教士,屠殺淨光,作為報復。
  三年後,一八五九年,英法聯軍在中國大沽口挫敗,但對越南並不放鬆。法國艦隊再度光臨越南,攻陷交趾的首府西貢(鬍志明市)。越南衹好屈膝,於一八六二年,跟法國簽訂《西貢條約》,把交趾割給法國。
  法國政府對於占領越南三分之一的國土,似乎已經滿意,但法國商人卻垂涎被稱為“北圻”地區的越南北部,商人久闢酉在北圻首府,交趾古都東京(河內),發現一條可以通往中國雲南省的交通新道,就是紅河。他利用這條河道販賣軍火到雲南省,賣給正在作戰的伊斯蘭教變民和清政府的軍隊。但軍火在越南卻是違禁物品,越南官員無法阻止他,就要求駐在西貢的法國總督召回這位商人。一八七三年,法國總督派遣海軍官員葛爾裏前往調查,葛爾裏率領兩艘軍艦到達東京(河內)後,竟被久闢酉說服,建議總督派兵並吞越南北部——北圻。越南官員對葛爾裏痛恨入骨,就跟山區的黑旗軍秘密聯絡,葛爾裏遂在黑旗軍一次狙擊戰中,中伏被殺。
  黑旗軍的領袖劉永福,是中國廣東省人,在五十年代中國遍地民變時,劉永福是其中的一支,但他不像太平軍那些領袖有政治理想。太平天國失敗後,清政府逐漸恢復秩序,劉永福在中國無法立足,就率領他的部衆逃到越南,在中越邊境北圻西北部山區一帶屯墾,當然也免不了種種不法的勾當,自成一個獨立王國。越南一嚮把中國人當作天朝人,所以對劉永福的侵入,既無力驅逐,也不想驅逐。劉永福這批約二千餘人的緑林豪傑,使用黑顔色的旗幟,越南人因之稱他們為黑旗軍。當劉永福把葛爾裏等五顆法國人頭呈獻給越南國王阮洪任(二任王阮福皎的孫兒)時,阮洪任大為高興,認為法國已經喪膽,就任命劉永福當三宣兵團副司令(三宣副提督)。
  葛爾裏之死,引起法國更大的壓力。明年(一八九四),越南政府再次屈服,跟法國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
  一法國承認越南是獨立國。
  二越南外交由法國代理。
  三開放紅河自由航行。
  法國駐中國公使把條約副本,通知清政府,清政府正式覆函聲明:“條約中有承認越南是獨立國條款,中國大惑不解,越南自古就是中國的屬邦,所以對此條約,中國不能承認。”越南對這種連外交權都喪失了的屈辱條約,也根本不準備履行。可是中越兩國別無他法,衹把希望寄托在黑旗軍上,希望黑旗軍能對紅河通航發生阻撓作用。越南政府告訴法國說,因為來歷不明的黑旗軍盤據保勝城(中越邊界上紅河東岸的重鎮老街城)的緣故,紅河無法通航。一面不理會法國代理外交,繼續嚮中國派遣朝貢使節,法國用武力阻止貢使出發,貢使卻提前一天動身,使法國軍隊撲了一個空。
  法國當然不肯罷休,一八八二年,海軍司令李威利由西貢率艦隊北上,在北圻登陸,攻陷東京(河內),要求越南履行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嚮宗主國中國乞援,中國嚮法國交涉,兩國代表在天津簽訂《天津草約》,在草約上,法國同意紅河以北是中國保護區,中國承認紅河以南是法國保護區。但這個草約呈報給兩國政府時,立即受到反對,北京認為這樣做等於瓜分越南,而且堅信黑旗軍是法軍的剋星;巴黎認為法國必須全部占領越南,不能讓中國分一杯羹。
  次年(一八八三),中法兩國同時宣佈草約無效。法國大軍即進攻越南首都順化,越南國防軍瓦解,國王阮福升(阮洪任的兒子)投降,跟法國簽訂《順化條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內政外交,全歸法國管理。越南政府高階層拒絶承認,把阮福升罷黜,另立他的兒子阮福吳當國王,一面派急使到中國求救。清政府的反應十分迅速,立即派遣援越遠征軍進入越南,在東京(河內)附近的北寧府、山西府、興化府一帶佈防。可是等到法軍發動攻勢,援越遠征軍和被估計過高的黑旗軍,全部潰敗。清政府衹好再跟法國談判。
  第二年(一八八四),中國代表李鴻章,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李福協定》(或稱《天津簡明條款》)。
  一中國軍隊從越南撤退。
  二中國仍是越南宗主國,但不再過問法國和越南間所訂的條約。
  三中國不嚮法國索取賠款。
  然而,這草約再度受到兩國政府的反對,中國政府認為這樣等於出賣越南,法國政府認為中國仍保留宗主國名義,可能引起後患。法國首先突擊越南東北邊境城市諒山,被中國援越遠征軍擊退,法國駐北京代辦謝滿祿就嚮清政府提出最後通牒,限中國在兩天內承諾賠償法國軍費八千萬法元(法郎)。清政府拒絶,謝滿祿逾期得不到回答,即下旗回國。中國皇帝載湉下令各省備戰,而法國艦隊已開始攻擊。清政府的軍隊腐敗如故,停泊在福建福州閩江口的艦隊和號稱固若金湯的馬尾炮臺,被闖進來的法國艦隊全部摧毀。法國艦隊再攻擊臺灣,在基隆登陸,占領滬尾(臺灣淡水),封鎖臺灣海峽,切斷中國南北海道。
  明年(一八八五),法國軍隊再在臺灣海峽中的澎湖群島登陸。法國艦隊司令海軍中將孤拔,就死在澎湖。他的死,中國說是被中國擊斃,法國說是害病逝世。但法國的陸軍從東京(河內)嚮北進攻時,在中越邊界上的鎮南關(友誼關),被一位因這一次戰役而成名的中國將軍馮子材擊敗,並乘勝追擊,重占諒山,進逼東京(河內)。這對於一嚮習慣於勝利的法國,是一個人心震動的打擊,消息傳到巴黎的明日,法國內閣倒臺。
  就在這種情況下,中法接受調停,簽訂《越南條約》,承認《李福協定》,但取消中國是越南宗主國的條款,越南從此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中國雖然被迫放棄越南,但中國已盡了宗主國應盡的力量,沒有逃避。
  ——當時,越南的嘉隆王朝政府,跟中國的清王朝政府,同等的腐敗和同等的無知,對外國衹一味的閉着眼睛。這時候距鴉片戰爭已三十年,清政府應該瞭解通商貿易的本身,並不是一件罪惡,應該鼓勵越南接受。不去這樣做,卻去幫助越南利用烏合之衆的黑旗軍阻撓紅河通航,即令阻撓成功,對於已經土崩瓦解的越南危局,實質上也沒有補益。幸而中國乘着諒山的勝利,立即和解,否則法國非常有可能繼續占領臺灣、澎湖,造成割讓的事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第一章歷史舞臺
一 空中·馬上二 河流·湖泊
三 山四 沙漠·萬裏長城
五 城市六 地理區域
七 演員第二章神話時代
一 開天闢地二 五氏
三 東西方世界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 黃帝王朝二 姬軒轅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四 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