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思考 何以为生:文化名人的经济背景   》 第31节:周作人的经济状况(4)      陈明远 Chen Mingyuan

  可见此时尚有坚守民族气节、以"苏武留胡节不辱"为榜样的想法。熟读经史的周作人当然知道大汉奸洪承畴等鼠辈的千古骂名。再说,东洋指挥刀并没有架在他脖子上威胁呀。
  留在沦陷区北平确实很寂寞。老朋友大多走了,滞留的几位也都深居简出,连老友马裕藻、钱玄同、俞平伯等人也不来走动了。周作人实行"闭门读书"计划,偶尔写一点读书随笔之类的小文,换取一点稿费。
  收入徒减,而周宅的开支又特别大,他设法扩大财源。他同胡适主持的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联系,每月交译稿2万字,按千字10圆的优惠稿酬,每月可收入法币200圆(当时法币1元合今人民币30元)。于是他翻译《希腊神话》10万字,又译《希腊神话论》《希腊研究》也有10万字;共得到稿酬2 000圆(合今人民币6万元)补贴了开支。后来,编译会迁到香港,周作人的翻译收入中断,经济又拮据起来。
  这期间,周作人也确实做了一些保护北大校产的事。他也拒绝了伪政权一些官办学校的聘约,他辞去了北平师院、北平女子师范的教职,拒绝担任伪北大校长兼文学院长一职,辞却了满洲大学的邀请,也拒绝加入"留日同学会",辞去了东亚文化协会的宴会,辞却了日本朝日新闻社的约稿等等。
  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
  1938年2月9日,周作人却出席了由日本大阪《每日新闻》出面召开的"更生中国文化建设座谈会"。与会者皆是日伪军政文化机构的要员。这是为巩固日本殖民统治开始进行的安抚、拉拢和奴化教育为主的大陆思想战。
  周作人参加"更生中国文化建设座谈会"的消息传出后,进步文化界舆论哗然,很快便做出了反应,一致谴责周作人的忤逆。5月14日的《抗战文艺》 1卷4号,发表了茅盾、郁达夫、老舍、胡风等18人签名的《给周作人的一封公开信》。
  参加了"更生中国文化建设座谈会"以后,2月11日、12日连续两个晚上,他在家里打麻将消遣;接着,他又经常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这种情况他的一生中是很少见的。其实,他是在麻醉自己,借以忘掉苦闷。
  而经济的拮据,更使阔绰惯了的周作人难以忍受。
  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这种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拮据状态:
  10月6日:"金城银行通知,昆明9月14日汇300元,还煤店欠帐。"
  11月22日:"至金城银行取款,往孔德还前借之150元,还米店欠帐。"
  1939年元旦,周作人被天津来的两个刺客打了一枪。这次惊吓之后,他就再也不敢出门了,他辞去了燕京大学的教职。
  不过,1939年1月12日,伪北大送来了任命他为北大图书馆的聘书,周作人却收下了。后来,他又就任北大教授兼文学长之职,又成为日本军方控制的东亚文化协会的成员。兼了众多的职务,周作人只在家中领着干薪,而不去干事。但日伪要的是"周作人"这个招牌,至于他干不干事并不重要。
  这些吃"干薪"(挂了名不做事)的职务,却给周作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他不仅结束了靠借贷过日子那种窘迫情状,而且又恢复往日那花钱如流水的阔绰生活。
  1939年,八道湾周宅大兴土木,翻修了左右两个偏门,在院子里凿了水井,改造了厕所,又裱糊内屋,修造上房,陈旧的"苦雨斋"焕然一新。
  周家的日常生活明显地优裕了起来,三天两日宴请宾客。周家人的衣着也讲究起来,他购置了狐皮衣袍等上等衣装。
  泯昧良知的辩解
  关于周作人的忤逆,他在《知堂回想录》等处再三为自己辩解。
  他自己回顾:"关于督办事,既非胁迫,亦非自动(后来确有费力气自己运动的人),当然由日方发动,经过考虑就答应了。"
  请注意在这里周作人承认"经过考虑",可见他是权衡过名誉地位、掂量过利弊得失,才下定决心"答应"卖国投敌效鹰犬之劳的。他反复"考虑"的究竟是什么呢?究竟是何等致命的因素,比东洋指挥刀更厉害的因素,使得周作人泯昧良知就任伪职"督办"的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第1节: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1)第2节: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2)
第3节:《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1)第4节:《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2)
第5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1)第6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2)
第7节:鲁迅参与"索薪"斗争(3)第8节:鲁迅为版税而奋斗(1)
第9节:鲁迅为版税而奋斗(2)第10节:致命的昏和卖(1)
第11节:致命的昏和卖(2)第12节:鲁迅、琉璃厂和旧书、文物
第13节:对琉璃厂的眷念第14节:鲁迅和电影(1)
第15节:鲁迅和电影(2)第16节:鲁迅和电影(3)
第17节:王韬的经济状况(1)第18节:王韬的经济状况(2)
第19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1)第20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2)
第21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3)第22节:康有为的经济状况(4)
第23节:章太炎的经济状况第24节:蔡元培的经济状况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