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揭秘千年干尸之谜:西域密码·失落的文明(选载)   》 3我不太赞同“水断城空”之说(1)      Shu Min

  对于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一直以来,“水断城空”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考古学家认为,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因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遂改道南流,加上水位下降,于是,楼兰绿洲得不到灌溉,楼兰城水源枯竭,草木相继死亡。古楼兰人被迫弃城出走,留下了一座死城。
  在漫长的岁月中,肆虐的沙漠风暴渐渐湮没了楼兰。在楼兰古城遗址的汉文简牍中有“宜渐节省,使相周接”之语。可见由于水源不足,环境逐渐恶化,农作物生长困难,导致粮食紧张,连士兵的口粮都不能保证,一般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了。水源日益减少,大有断水的可能,人们只好早作打算,于是弃城出走,另谋生路。
  地理学家认为,楼兰古城的消亡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大约在公元前后至4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旱化加剧,湖沼消亡,海退发生。这个时期不仅楼兰古城消亡,由于沙漠不断扩大,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先后相继消亡。
  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是人类过度的开发加速了罗布泊的消亡。当年的楼兰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有清澈的河流在门前流过,附近有茂密的胡杨林,人们在森林里狩猎,在碧波上泛舟捕鱼,楼兰人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是由于他们毫无节制地大量砍伐树木和芦苇,建造城堡、烽燧和墓地,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滥伐林木,破坏环境,已经引起楼兰、鄯善王国时期的人们的警觉。楼兰国的统治者们,已经认识到树木对治理沙漠的作用,并借助法律来保护树木。在楼兰城出土的文书中,发现了一件禁止随便砍伐树木的条文,上面写着:“连根砍树者,不管谁都罚马一匹”,“在树木生长时期,应防止砍伐。如果砍伐树木大枝,则罚牝牛一头”。这大概要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森林保护法了。可想而知,当时乱砍乱伐树木的情况有多么严重,以至于要颁布法令禁止。对于楼兰人来说,这样的觉悟似乎太迟了一些。
  在出土的文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用水紧张不能下种,要求配水和水源严格控制的记录等,这些都说明楼兰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的生存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
  这样看来,“水断城空”的观点似乎不无道理。
  可是,我不赞同“水断城空”的观点。“水断城空”可能是楼兰消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一定还有其它的更重要的问题存在。
  从当年斯文?赫定的发现,到我国后来的多次发掘,均显示出楼兰古城遗址中,遗留下来大量的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屋内有各种农用工具,储粮食的瓮内还盛着籽实,遗址中留有大批的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器,以及毛丝织品等生活用品。尤其是,近年在楼兰佛塔东的台地下曾掘出宽约1米、厚70厘米的糜子堆积层,在食物并不充裕的时代,为什么会有大量的粮食遗存?这些现象给人的感觉,好像楼兰人在宁静繁忙的生活中,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使人们来不及搬运和逃生,整个楼兰城顷刻之间便消亡了。
  试想,罗布泊不会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干涸。由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看,罗布泊好像一个人的“大耳朵”,一圈圈的耳轮显现出湖水慢慢消亡的轨迹。既然罗布泊是慢慢消亡的,其它河流沼泽的水源也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断绝,那么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时期,人们会有一定的时间从容地带走他们想要带走的东西,尤其是生产工具和食物等,又怎么会留下那么多生活的必需品呢?
  再者,也有人提出疑问,当罗布泊干枯时,生活在两岸的楼兰人会不会抛弃古城去寻找另一个有水的湖泊呢?这似乎与“水断城空”说不谋而合,但据文献记载,楼兰古城荒废以后那里仍然有水,如果水是唯一的关键,那么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罗布泊水量多次变化而楼兰也未重现昔日的辉煌。看来“水断城空”的观点显然证据不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目录自序(1)
自序(2)1张骞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
2丝绸之路的三条古道3历史凝结下来的见证:玉门关
4不为时间所衰减的历史光彩:阳关5嘉峪关上的明代壁画不可不看
6东西文明的碰撞(1)6东西文明的碰撞(2)
1远古的记录:《穆天子传》2寓意深奥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3千年干尸之谜(1)3千年干尸之谜(2)
4华光四射的战旗使罗马军团溃不成军(1)4华光四射的战旗使罗马军团溃不成军(2)
5诗人岑参竟然在古墓中留下一纸账单6一个女人和丝绸的美丽传说
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1)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2)
2从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交河故城(1)2从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交河故城(2)
3火焰山中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寺(1)3火焰山中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寺(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