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中国风景黑皮书:大败笔   》 第31节:一地恶俗大明湖      老枪 Lao Qiang

  但是现如今走进大明湖公园,除了岸上翠柳、湖中碧波还像那么回事儿之外,其余的景色均大打折扣。莲花种在缸里;湖中荷花尚未开放;水中的小舟、画舫都是玻璃钢或铁皮船,电瓶或是脚踩,樯橹木船均不见踪影;偶有摩托艇呼啸于湖面,荡起水波千重浪;楼台亭榭,均做了茶坊或食肆,甚至有烤羊肉串的烟火;湖边有儿童游乐场,大喇叭此起彼伏,招揽着生意,闹声喧天刺耳;一队身穿简陋仿古服装的"荷花仙子"游行队伍,鼓乐喧天地穿梭于游人之间,那仙子浓妆艳抹、忸怩作态,一群随从仪仗心不在焉,偶有东北口音喝令游人不得给"仙子"拍照,实在败兴。
  此外还不得不说的是铁公祠。铁铉是明初兵部尚书,因反对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永乐皇帝)南下争夺王位而被朱棣所杀,铁公祠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祠内临湖有小沧浪亭,亭接回廊,廊中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对联,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话如今已经成了济南人夸自己的语录之一。小沧浪亭,大约源自宋代所建的苏州名园沧浪亭,小沧浪亭依湖岸而建,面临百顷碧波,回廊曲折,本也有几分气势,但亭子做了茶坊,回廊做了游船码头,当年的雅致风姿荡然无存,只剩下唯利是图的铜臭气。
  从小沧浪亭可观济南一景"佛山倒影",可惜,远处的千佛山不肯露峥嵘,湖上倒映着的只是那些丑陋的高楼。
  对了,大明湖湖心还有岛,岛上有亭,名曰历下。此亭始建于北魏。唐天宝四年,诗人杜甫与书法家李邕在此欢宴,杜甫即席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历下亭自此名播天下。现存的亭子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为重檐式八角建筑,雕梁画栋,琉璃覆顶。倘若停舟靠岸,入亭而观,肯定先是被茶坊堵眼,继而被羊肉串摊子的烟火和吆喝弄恶心了。海右名亭顿时斯文扫地、风雅全失!
  今天的大明湖之游,耳闻目睹的只是一地恶俗,令人失望。其实,哪怕像刘鹗《老残游记》里描述的那样世俗,也不会让人如此败兴。只是现在的人能把"俗"都玩成低俗和恶俗了。现在的人怕是连"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蛤蟆"这样的打油诗也做不出,眼里只剩下钱了。
  真让人没法儿说了!
  什么叫坐井观天
  济南自古有八景。其中:"鹊华烟雨"、"佛山倒影"、"汇波晚照"、"明湖秋月"四景全在大明湖。
  现在,大明湖还可再添上一景了,就叫坐井观天。因为大明湖快成"井"了。南面座座高楼把千佛山分割得支离破碎;北面两座高层住宅直逼湖边,东面一座高层建筑刚刚封顶,西面的高楼大厦更是把高架路变成了一条"玉带"--四周高层建筑突起,压迫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其实古人早有"杀风景"之说,其中大多是什么"日下把火、果园种菜,花架下养鸡鸭"虽然,也提到了"背山起楼",但大多还是骚人墨客无伤大雅的小事。比起现在大明湖畔的高楼大厦,那真是小巫见大巫,现在的开发商借兴建景观住宅,破坏景观,那才是真正的杀风景呢!
  有一幅摄于1976年的"佛山倒影"照片是这样子的:站在湖北岸,湖光山色一览无余,"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境油然而生。
  老济南人说,旧时来大明湖玩,看"佛山倒影"是最寻常的事。甚至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登上千佛山,还能看到更远处的黄河,也曾是一大景观。后来,在湖山之间这条视觉走廊的显眼位置,某宾馆数十层的高楼忽一下起来了。尽管许多专家和市民纷纷提出质疑,但楼还是照盖不误。此风一开,高楼蜂起,视觉走廊再也不复存在。
  被遮挡的其实不只是一条曾带给人们许多美好遐想的视觉走廊。作为一个"城中湖",周围的建筑高度应该是扁平的锅底式,严格控制体量和高度,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然而一幢幢高层建筑还是不顾一切地拔地而起。一个有着1400年历史,名闻海内外的大明湖,几乎变成了高楼中的水湾。
  大明湖危急!
  因为在今天,任何对这条视觉走廊所造成的破坏,实际上都是对城市外部形象和内在文化格调的双重破坏。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提北京,人们立马想到的是紫禁城,是北京胡同。济南也是这样,无论城市怎么扩展,代表它的还是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这"老三件"。几千年自然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地域特色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优势,别人想学也学不了,争也争不去。
  济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老三件",同时也是一条自然历史文化轴。在古代,山湖城是一体的,湖与山、城与湖、城与山的这种精巧布局,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从大明湖北岸看千佛山,这条视觉走廊也是古人仔细推敲过的,近了,山看上去太陡,远了,又太迷茫。
  这是济南的宝贝。
  现如今,宝贝已经破碎了。
  15年:人间始无大明湖?
  泉水是济南的魂,没有泉水,济南就没有灵气。泉水对于素有"泉城"美誉的济南,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的问题。
  上世纪50年代时整个济南市每昼夜用掉2万吨地下泉水。现在自来水公司每天要从地下提取45万吨泉水;另外还有市区内的142眼单位自备井,每眼出水量每昼夜都在几千吨,总计又有几十万吨提水量;还有居住在南部山区上的农民的自备井,无法估计的庞大的泉水提取量严重地削弱了泉水源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1节:南京的忧伤第2节:未老先衰的景区第3节:世界遗产致命伤第4节:中国景区十大愤怒
第5节:旅游与环保第6节:美国经验第7节:什么都卖第8节:周庄的伪民俗
第9节:只有小聪明第10节:那时周庄第11节:写在周庄边上第12节:中国的艾菲尔铁塔
第13节:拆不去的天梯第14节:从最高到最长第15节:遗憾之旅第16节:平遥搬不动
第17节:平遥和丽江第18节:坍塌的古城墙第19节:神圣制造第20节:孔子乘泰山索道
第21节:泰山生气了第22节:泰山石有没有明天第23节:过把瘾就死第24节:“买断”桂林山水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