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寶島佛教六十日參學記:僧眼看臺灣 Taiwan Buddhist sixty days participating school in mind: Taiwan sight monk 》
第31節:僧眼看臺灣(30)
體恆 Ti Heng
他說因為證件的不被承認和身份的不明確性,臺灣民衆去外國時會遇到許多的不便,這種不順心的遭遇一經別有用心之人的挑撥,就變成了是大陸對臺灣"打壓"的後果。於是這些人對大陸遂心生憤恨,口生怨言,進而仇視大陸。他說其實臺灣人絶大多數都對自己是中國人的實質絲毫不否認,衹是,縱然口頭承認又能怎樣,與其總是強調一個中國,不如實實在在給他們一個體面的中國人的待遇,若能這樣,就是個別政治傢、個別政黨再跳,又有誰會去跟隨呢?選票會决定一切。
他說很多人雖然嘴巴叫得很兇,其實誰都知道臺灣根本不是大陸的對手,大陸大可不必總是在一些小節上與臺灣斤斤計較,大陸若能以大的胸懷包容臺灣,臺灣自然也折騰不到哪裏去!但是,若讓他們常常感覺到一種被威迫感,那就事與願違了。
他說大陸總是談統一,可是臺灣民衆很害怕統一之後失去自己現有的條件與生活,統一的前提條件應該是大陸先把大陸的社會建設得富強、穩定、民主、和諧,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不用說,臺灣人也自然願意與大陸統合,因為有利益。如果統一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麽幫助的話,為什麽要統一呢?人最現實的還是生活問題!
我並不完全贊成他的觀點,因為環境也使他的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他不在大陸,也不瞭解大陸的實際情況。不過,畢竟是肺腑之言,聽聽也好,說不定會帶給誰什麽啓發呢!更何況,有些現象也確實值得我們反思,改變。
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
我們的地球兄弟
小油坑是臺灣的一處地熱自然景觀,位於陽明山莽莽群峰之中。因為地處海洋性溫濕氣候的臺灣東海岸,陽明山自然景觀非常美麗,到處是青翠的植物。山頂雖然風大,可是也長滿了一種叫芒草的植物。這種植物類似大陸河灘上的芭茅,一到秋末,開滿了白色的花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微風拂動,波光粼粼,猶如銀色的波浪,令人陶醉。小油坑四周的山峰上就都是這種芒草。
車在彎麯的山路上盤旋,一個大拐彎之後,就到了景區停車場。下了車來,大為吃驚,小油坑與周圍的對比太強烈了。衹見一大片山壁煙霧繚繞,山石都呈鬆散的灰黃色,到處都是冒着熱氣的小縫縫,熱氣的下面,是汩汩的流水,它們也是溫熱的,有的還燙手,可見溫度之高。
據同行的朋友介紹,那灰黃的山石,都是硫磺礦,十分疏鬆,鐵鏟輕輕一掘即可開採。山上的煙霧都是石縫中冒出的,是熱水揮發的水蒸氣,水的熱量源自於幾千米的地下,是幾千度高溫的岩漿炙烤而成,它們沿着地下岩石的裂縫噴涌到了山上。這種奇特現象會在陽明山出現,是因為臺灣島正好處於地球板塊的交界處,岩石的擠壓與斷裂給地心的巨大熱壓,造就了一個十分舒適的疏散通道,於是熱氣蜂擁泄出,這纔引生了我們看到的景象。因為熱氣已經揮發了成千上萬年,在含硫水氣的不斷侵蝕之下,岩石也就變得極其疏鬆。雖說山石疏鬆,但因為高溫與含硫,地縫的附近都長不了植物,所以與周圍景象迥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自序 | 第2節:僧眼看臺灣(1) | 第3節:僧眼看臺灣(2) | 第4節:僧眼看臺灣(3) | 第5節:僧眼看臺灣(4) | 第6節:僧眼看臺灣(5) | 第7節:僧眼看臺灣(6) | 第8節:僧眼看臺灣(7) | 第9節:僧眼看臺灣(8) | 第10節:僧眼看臺灣(9) | 第11節:僧眼看臺灣(10) | 第12節:僧眼看臺灣(11) | 第13節:僧眼看臺灣(12) | 第14節:僧眼看臺灣(13) | 第15節:僧眼看臺灣(14) | 第16節:僧眼看臺灣(15) | 第17節:僧眼看臺灣(16) | 第18節:僧眼看臺灣(17) | 第19節:僧眼看臺灣(18) | 第20節:僧眼看臺灣(19) | 第21節:僧眼看臺灣(20) | 第22節:僧眼看臺灣(21) | 第23節:僧眼看臺灣(22) | 第24節:僧眼看臺灣(2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