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今辛苦耕砚席,无处卖文长绝食。
卷中邂逅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识。
负郭无须二顷田,一双栗角能几钱。
数口之家便可饱,要如此图知何年。
平生富贵非所愿,城府近来尤可厌。
何时倒乘牛背眠东风,胜如仰看宣明面。
——《题江贯道百牛图》,原载《淮安府志》卷三十
江贯道就是江参,他是宋代著名的江南画家,“笔墨学董源,而豪放过之 ”。原来宋人作画,常以黑牛为对象,其中珍品便是“黑牡丹”。
早在苏轼之前,就有许多大家以画牛闻名于世,比如晋代的戴逵,曾有《三牛图》传世;唐代名家韩滉,“牛羊最佳”;其弟韩嵩,“不善他物,唯善水牛而已”,“尝画山泽水牛之状,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故居妙品 ”。画《百牛图》的江参,所师董源,更是“善画山水,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兼工画牛、虎,肉肌丰混,毛毳轻浮,具足精神,脱略凡格……有《春泽牧牛》、《牛》、《虎》等图传于世 ”。苏轼与章惇借刘训典故,将黑水牛称作“黑牡丹”,从此画中便增此一绝。
而这一绝,与“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相连,不仅表明了苏轼的“老妻”王闰之会医牛、能替牛接生崽儿,还为后世诗坛画界,留下一桩传世佳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