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31节:老北京评书、京戏(1)      冯大彪 Feng Dabiao

  解放初期, 由于一些原来把持会馆的人或南逃或隐蔽, 会馆形成没人管的状态, 房屋年久失修失养,圮坍倒坏者甚多。在使用上也极不合理, 人口少的占房多, 个别同乡甚至占用房屋私自高价出租。针对这种情况。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将会馆财产有步骤地过渡到全民所有, 从1949 年开始进行全面调查,1950 年颁布"北京市各省市会馆管理暂行办法", 经过说服教育, 废除了旧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吸收各阶层进步人士及住户中进步分子, 成立了统一的管理委员会。经过大量工作, 收缴和调整了房租, 以其所入, 统筹统支,对房屋作了必要的修理和养护, 并登记和检查了会馆财产。从1951 年起到1956 年止, 陆续将全部会馆移交北京市人民政府房管局管理。
  近年来国家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已将其中有价值的几所会馆, 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以供后人参观。
  附记
  在完成此稿的过程中, 承蒙李廷发、王克昌、刘安澜、孙兴亚、吴松泉等同志提供资料、大力协助, 在此谨致谢忱。
  老北京评书、京戏
  听京戏可算是老北京人的一种嗜好。从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 北京出现了一大批有名的戏园子和票房。
  老北京人也爱听评书, 爱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评书和谜曾流行了一个时期。
  戏 园
  叶龙章
  清朝管演戏的地方叫茶园, 后来一度称戏园,以后改称戏馆子。到民国又改称剧场、剧院、戏院。
  广和楼戏园
  地址在前门外肉市街路东, 它是北京外城最早的一个戏园。这个地方原是明末盐务巨商姓查的一个花园。
  那时候前门大街还是土马路, 马路两边有好多摊贩,卖吃的、喝的、用的都有。姓查的为了凑热闹, 就把他的花园改成茶园, 以前都称它查园, 后又改名广和茶园, 设有几十张长桌和长板凳, 只卖清茶。乾隆年间, 因为前门大街的土马路改建为石条马路, 所以马路两边的浮商、摊贩也都纷纷盖起了铺面房, 这样一来, 整个广和茶园就被遮住。后来前
  门外商业日渐繁盛, 广和茶园的买卖也很兴隆。查姓人家为了多盈利, 扩大茶园面积, 加筑了一个小型戏台。开始是说评书, 演杂耍、八角鼓、莲花落。这些全在掌灯以后才开演, 白天仍旧是卖清茶。到光绪年间, 广和茶园重新修建,扩大了戏台和听戏的座位。能坐八九百人, 约请北京许多名伶、梆子班、二簧班、高腔班经常演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后, 查氏无心再经营广和茶园, 就卖给当时北京崇文门税关专办所独揽白薯税收的商人王善堂( 又称白薯王家) 经营。王善堂开始将广和茶园改名广和楼茶园, 后又改名广和楼戏园, 内部修建一新; 并在肉市街通往前门大街的一条小胡同( 叫小二条)西口临街处, 搭上一个牌楼, 是两根方木柱子, 高约一丈多, 两根柱子上面分别写着"吉祥新戏"、"风雨勿阻"; 正面有铁板刻花大聚宝盆, 上边写着"广和楼"三个大字, 下边写着"富连成社"四个字, 看上去很醒目。这小二条胡同长约50 米, 宽有3 米, 胡同东口, 斜对着广和楼大门。大门两旁, 左边是天泰轩二荤铺, 右边是天福堂饭店, 中间是宽约五米、长约五十米的一条大甬道。甬道最东边是个砖影壁墙, 墙的上端写着"今天准演吉祥新戏"八个大字, 下边陈列当天大轴子戏应用的小砌末( 今称道具)。例如, 今天要演大轴戏《艳阳楼》,就摆上石墩、石锁; 如果演《铁冠图》, 那就摆上几个竹马; 如果演《金钱豹》, 就摆上几个大镲等。戏园既不贴海报, 也不登戏名, 可是所有到这里听戏的人, 一看到砌末就能知道当天是演什么戏。从这座影壁墙右边往里去是个四方院, 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楼房, 上下均六间, 左边楼下是后台专用帐房, 右边的楼房是前台帐房和休息室。这个四方院的东端有一道砖墙, 墙的中央有个椭圆形大门, 大门往里三四米就是戏园子正中入门处。从这个椭圆门到戏台正门, 这里也是个小偏院, 宽约三米, 长十米多。由戏园大门往南是通往后台的夹道。戏园内分楼上楼下两层。楼下座位是长条桌子和长板凳, 都是竖向舞台放置, 看戏的人坐下后, 都要侧过身来看戏, 两廊散座全是大长板凳横放, 最后是大墙。楼上前排全是包厢, 后边是散座。戏台是坐东朝西, 四方形, 最前边有两根大台柱子, 柱子上挂有一副油漆对联, 上联是"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 汇千古忠孝节义, 重重演出, 漫道逢场作戏", 下联是"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 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 管都拍案惊奇。"还有横匾一块, 悬挂在通向后台的上下场门中间,上面写着"盛世元音"四个大字。据说这副对联是清朝咸丰年间二甲进士陆润庠撰写的。广和楼后台地势很宽敞, 北边有个大院, 上搭天棚, 南边是入门处,有木制栅栏。从院里往西就是后台的房屋。屋里南边正中设祖师爷佛龛, 佛龛系用檀香木雕刻成宫殿式, 高三尺、宽二尺, 内有圆形座椅, 坐着唐明皇塑像,头带九龙冠, 身穿杏黄龙袍, 足蹬黑缎厚底官靴, 两旁有全份銮驾。桌上有长明油灯、铜制香炉、烛扦, 早晚烧香两次。如遇到演老爷( 关公) 戏, 扮演人另行烧香, 并把青龙刀放置神前, 上挂黄纸钱焚烧, 以示尊敬。神桌右边是大衣箱,左边是二衣箱, 往北是盔头箱、三衣箱、靴包箱、把匣等。后台上场门旁边设有一个长方桌, 上面铺红毡子, 桌上放有水牌一个。水牌是硬木架, 牌上镶有几排象牙条, 上写当天戏码。桌子两边摆着四把椅子, 是社长( 富连成社) 和大管事的座位。坐在上场门这个地方, 是为了便于观察角色是否穿错戏衣、戴错盔头及扮相有没有错。后台南北大墙上, 悬挂着用宣纸墨笔书写、用樟木镜框装着的梨园规则和惩罚条例。民国三年(1914 年), 广和楼二次和富连成社订立长期演唱合同以后, 票价还是卖十六枚铜元一位( 那时铜元四百枚换银元一元)。民国八年(1919 年)加演夜戏, 楼上一律卖女座, 楼下一律卖男座,白天戏还是不卖女座; 到了民国二十年(1931 年)以后, 才开始男女合座。喜连成社科班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就在广和茶园演戏, 演了近三年。那时梅兰芳、周信芳( 麒麟童) 也正在喜连成科班搭班学艺, 和老生王喜秀、雷喜福,旦角律喜云等同台演唱。民国三年(1914年)科班又返回广和楼演戏时, 已是富连成科班了。喜连成和富连成两次在广和楼演戏二十多年, 因此我对于广和楼的印象较深, 对它知道的也比较详细。解放后, 广和楼经政府扩建, 焕然一新,现已改名广和剧场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第1节:谈谈北京的往事( 代序)第2节:饭 庄第3节:饭 馆第4节:风味饭馆(1)
第5节:风味饭馆(2)第6节:大 茶 馆(1)第7节:大 茶 馆(2)第8节:大 酒 缸
第9节:风味小吃(1)第10节:风味小吃(2)第11节:风味小吃(3)第12节:风味小吃(4)
第13节:风味小吃(5)第14节:老北京交通(1)第15节:老北京交通(2)第16节:老北京交通(3)
第17节:老北京交通(4)第18节:老北京交通(5)第19节:老北京交通(6)第20节:老北京交通(7)
第21节:老北京交通(8)第22节:老北京交通(9)第23节:老北京交通(10)第24节:老北京交通(1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