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青銅時代的鰐魚戰爭 第一章 三傢分晉 (475B.C.—425B.C.)      瀟水 Xiao Shui

  (一)
  晉國的趙簡子先生(趙鞅),是晉國六卿裏邊最得意的一個。
  他的爺爺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趙武,他是名門之後。
  趙簡子為了復興趙氏,出人頭地,就弄了生鐵480斤,把從前範宣子製定的刑書,鑄刻在大鐵鼎上,頒布了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替代過去的“習慣法”。這一壯舉,使他知名於天下(當然更多是招致守舊派比如孔子的咒駡),但是博得了晉國絶大多數新興勢力的支持,因為國君再也不能口含天憲了,憲法成了“緊箍咒”套在國君腦袋上了,大臣們一念,國君的腦袋就疼。國內各界的喝彩使得趙簡子有了登上政治舞臺的資本。果然,他在公元前497年,升任晉國正卿,執掌國政。
  沒執上半年,高興還沒高興完,就捲入了滔滔沒頂的六卿內訌之中,一訌就是八年之久,訌完了以後歲數也差不多了,離死也不遠了。
  這場內訌,最一開始,是在老趙傢的內部訌。趙簡子的同族親戚趙午,把持着邯鄲城。邯鄲誰都知道,在河北省南部,就是“邯鄲學步”的那個地方,本來屬於衛國的地盤,被晉國人占去了。
  不知道是經過什麽手續,老趙傢最終接管了衛國的邯鄲城,由趙午把着,但是城裏還有500傢衛國老百姓,卻是屬於趙簡子名下的。
  趙簡子正嚮山西中部發展,從那裏的狄人手中搶到了晉陽,並修築晉陽城(今山西太原)。城修好了,但是還沒有人住進去,因為晉國人的活動範圍,都是在山西南部地區(晉南),越嚮北越開化的晚,越是狄人縱馬的所在。所以,山西中部的這個晉陽,是晉國人眼裏的西伯利亞,沒不愛去。
  於是趙簡子打算把寄放在河北南部邯鄲的500戶屬於自己的衛國人,遷到晉陽來藉種。邯鄲的主人趙午當即應諾,但是他的兄長們覺得折了面子,還怕惹了衛國人,就想扣住這500傢不發。
  趙簡子一看,自己在邯鄲的存款被凍結住了,大怒,以族長身份召來趙午。趙午嚮西北登上太行山,走了400裏地,下到太原盆地,來到晉陽,一進門,就被解除了佩劍,傢臣保膘全部擋在外邊,然後被趙簡子抓住,沒過兩天,就給勒死了,罪名是“抗命”。
  邯鄲立刻宣佈緊急戒嚴,把全城的冷兵器對準400裏外的趙簡子,“范氏”和“中行氏”是邯鄲一派的趙氏的姻親,也暗自磨戈,準備幫忙。
  形勢對趙簡子明顯不利,董安於(此人是從前的大名人董狐的後代)是個聰明人,提醒趙簡子先發製人,攻打“范氏”和“中行氏”,因為這兩傢就在身邊,隨時會對我們下手。
  趙簡子說:“我們國君要求過,‘始禍者死’,挑頭鬧事的死路一條,咱得聽國君的話,不能先動手。”
  剛說完,范氏、中行氏舉起大戟夷矛,猛攻趙簡子。趙簡子被打得措手不及,倉皇北逃,退守晉陽。
  趙稷(邯鄲派趙午的兒子)、中行寅、範吉射,窮追趙簡子不捨,揮師直趨晉陽城下,睏城猛攻,必欲置簡子於死地,以滅後患。晉陽城剛剛建成就遭遇戰火。
  就在趙簡子睏守晉陽的危急關頭,晉國其他三卿,即智、韓、魏三氏,因為跟范氏、中行氏一嚮有過節,不願意看見二氏滅掉趙氏而自壯,於是稟明了晉定公之後,率兵攻擊中行寅和範吉射,解晉陽之危,救趙簡子於倒懸。
  但是這三傢不肯齊心協力,雖說聯合徵討范氏、中行氏,並且打着國君旗號,卻勞而無功。范氏、中行氏樂了,利令智昏,反而起兵攻打晉定公。激起國人反對,晉定公組織軍隊,把范氏和中行氏打跑出了國。趙簡子這纔得以從晉陽放了出來,回到晉國都城。
  然而,事情沒有結束,智氏因為忌憚董安於的高智商,就要挾趙簡子說:“咱國君說了,挑起內亂的人死路一條。這次內亂是由於董安於想對范氏、中行氏下手,纔鬧起來的。現在,范氏中行氏已經逃亡,算是得了報應,但董安於不能逍遙法外。”
  趙簡子十分為難。董安於坦然說道:“如果我的死能夠換來晉國的安寧和趙氏的安定,那我何必吝惜。”於是,自縊身亡。晉陽城的始建者最終暴屍於晉陽的街市上。
  趙簡子非常內疚,把董安於陪祀在趙氏傢族的宗廟裏,昭彰後世。
  這次危難,使趙簡子明白了兩個道理,第一,國君還是要尊重的,因為可以拿他來說話;第二,要善於團结多數力量,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才能勝利。
  於是他多次搞盟誓,拉來智、韓、魏三傢,進一步孤立和打擊范氏、中行氏(這些盟誓的講話稿,都在1965年的侯馬出土了)。
  范氏和中行氏,是晉國的六卿之一。趙氏、知氏、魏氏、韓氏,也是。當時的晉定公,君權嚴重滑落,國內卿大夫傢族依靠私人封地積蓄起了如火如荼的經濟軍事實力,號稱六卿。六卿之間,互爭雄長。這次內訌,就是六卿之間的對壘掐架。
  范氏、中行氏人緣不錯,但是腦子傻,不應該進攻國君。倆傢跑在國外流亡了兩年,由於人緣好,得到了國際各界的聲援,齊國、衛國、魯國、宋國、鄭國運兵運糧,準備武裝干涉,謀送范氏、中行氏回晉國。代國的鮮虞人,雖然語言服裝迥異,也跑來給范氏、中行氏打氣,襲擊晉國國都。
  趙簡子急眼了,統兵去斷齊人接濟范氏、中行氏的糧道,在河南濮陽和人數衆多的鄭國送糧軍隊展開激戰。戰前,趙簡子做了件創舉的事情,宣佈:“戰功卓著者,上大夫,可以授予縣長官職,下大夫授予郡守官職,士人賞田十萬畝。在軍中當奴隸搬道具的,也殺敵立功的話,免去奴隸身份,不再搬道具。”這些incentive,充分激勵了那些不要命的軍士的鬥志。
  趙簡子還說:“另外,假如我帶頭後退,我情願領死,自縊以後再戮掉我老趙的腦袋,以薄棺材素馬車等等沒面子的方式下葬,還不許葬在祖宗公墓裏。大夥聽到了嗎?”大傢一聽,主子都這麽發狠,咱也別客氣了,於是揮傢夥猛殺,大敗外國聯軍,重創其銳。趙簡子在戰鬥中被鄭人擊中肩膀,倒在車上直吐血,但是依舊擊鼓不斷。
  次年,趙簡子又出奇兵,把范氏、中行氏趕出衛國,又擊破邯鄲,連剋邢臺、趙縣(河北省)、保定(河北)、靈石(山西)、陽麯(山西)、隆光(河北)。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挫敗范氏、中行氏。趙簡子占領了以邯鄲為核心的河北省南部地區,據有了跳赴中原的重要落腳點。
  范氏、中行氏從前也是六卿中的望族,出過執政官範宣子、中行偃,如今都成了過眼雲煙。
  范氏完蛋以後,好東西都沒了,別人鑽到他的廢傢裏偷盜,衹剩一口鐘了,因為扛不動,還丟在那裏。這人想,把鐘鑿碎了,一樣能賣錢埃可是又怕人聽見。於是,他就捂住了自己那兩個聰明的耳朵,掄起傢夥鑿鐘——這就是掩耳盜鈴的故事,呵呵。
  趙簡子先生二三事:
  趙簡子性格咄咄逼人,但是也有溫良的一面,比如說他收買人心。在他的封地裏面,每畝的面積比國傢規格大,達到2.4倍。這意味着農夫可以多打糧食少交稅(因為收稅是按照畝數收的)。特別對邊區晉陽的人民,格外減稅。他的畝製標準,最終被商鞅效法,乃至最終推廣到了全國。這也算是一個歷史功績吧。總體來講,趙、魏、韓三傢的畝製都大,租稅輕,開明節儉,因而人心歸附,大傢都喜歡去他們那裏種地。畝製最小的范氏、中行氏先亡,也不奇怪。
  趙簡子還求賢若渴。要知道,在當時,官位都是被世族豪門壟斷着,布衣是沒機會當官的。但趙簡子對於凡有一技之長者,不論出身,均設法網羅其門下。這種用人之道,被出身低微的曹操所景仰和效法,曹操發出的《求賢令》裏邊,專門稱贊趙簡子為纔是舉的原則。趙簡子用人不拘一格,不論品行,甚至立排衆議,收服了魯國來的“恐怖份子”陽虎,用之不疑,使陽虎深為感動,在滅范氏、中行氏的鬥爭中——在與鄭國送糧軍的戰鬥中,獨當一面,威震鄭人。甚至那些在敵營裏服役過的人,比如范氏、中行氏屬下的人才,他也並不異黨殺滅,而是明令吸納己有。
  甚至遠在東方的人,也有不少慕名來到趙簡子門下。以至於孔子的心都動了,也想跑他那兒去找找機會吶,帶着周遊列國的徒弟們往晉國來。但是趙簡子突然殺了晉大夫竇鳴犢,這位竇鳴犢先生跟孔子一樣,是個保皇派,反對卿大夫傢族如趙簡子的崛起和威脅君權。孔子一看這陣勢,兔死狐悲,也就不敢來晉國求職了,而是對着黃河水浩嘆了一下:“渙渙乎,美哉!但是我不能去了1半途折回。
  趙簡子用人賞罰分明。他寵愛兩匹白色騾子(少見)——這是從鬍人那裏進口來的新奇物種,不會生小孩,非常特異。趙簡子把這種長着驢耳朵的馬視作珍品,但當他得知手下愛將需要吃騾肝治病,當即召來廚子殺了白騾取肝。後來這位將官在攻翟戰鬥中,帶領手下一千四百名勇士,首先衝上城去。趙簡子身邊有個服務生,因為一貫嚮他進貢聲色犬馬,而沒有推薦人材,最後趙簡子處死,沉入河中以示警戒。
  趙簡子也比較聽人勸。有一次,他指揮軍隊攻打衛國,出於安全考慮,他躲在箭矢不及之處,用盾牌罩着自己,發號施令。下邊人駡他,他立刻撤掉盾牌,走在敵人射程之內,指揮戰鬥。
  還有一次,趙簡子上山,屬下臣僚都脫光膀子,下去推車,惟獨“虎會”擔戟行歌,不推車。趙簡子說:“大膽,犯上,你是侮辱我!你知道大臣污辱主子是什麽最嗎?”虎會說:“知道,全家死罪。但你知道主子污辱大臣是什麽罪嗎?”趙簡子說:“什麽罪?”虎會說“主子污辱大臣,智者不再替他謀劃,辯者不再為他出使,勇者不再為他搏鬥。你讓我們推車伺候你,你這麽侮辱我們,誰還為你設謀賣勇?”趙簡子趕緊下車道歉,山也不上了,給大夥置酒群飲,待虎會為上賓。
  還有一個人(叫周捨),主動跑來求職,在門口立了三日三夜。趙簡子問他能幹些啥。他說:“我什麽都不會,我衹會拿着墨筆和牘版,跟在你後邊,把你做得這些可恥的錯事,全都給你記下來。”趙簡子趕緊施禮道歉。但是這個可憐的應聘者走上工作崗位幾天就死了,趙簡子當衆哭道:“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衆人唯唯諾諾,不如周捨之諤諤。”埋怨大傢不敢逆着竜鱗,批評進諫。這就是成語“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趙簡子這種廣開言路,敬重不同聲音的作法,也影響到了他的下屬。他的車右叫少室周,是他戰車上的保鏢,為了保衛元帥的安全,就犧牲個人休息時間出去打架:尋師訪友切磋武藝,提高自己的摔跤技術。晉陽城有一個叫牛談的傢夥,摔跤本領高強。少室周與他進行了一場摔跤比賽。少室周第一跤就被牛談摔了個臉朝天,第二跤又摔了個肩背着地。一連幾場都輸了。少室周十分佩服牛談的摔跤本領,便嚮趙簡子推薦,把自己車右的職位讓給牛談。主子心胸開闊,臣子也心胸闊開。
  趙簡子占據邯鄲後,邯鄲人民過“正旦”(就是正月初一),那時候沒有鞭炮,老百姓就送給趙簡子一籠斑鳩,讓他放生。趙簡子大悅。別人說:“老百姓為了送鳥讓您放生,競相捕鳥,斑鳩都快絶種了,豈不是傷生。”趙簡子大悟,取消了這個娛樂項目。
  趙簡子胸有大志(具體什麽大志不可告人),他主動北上,去邊遠地區拓展,在山西中部建立軍事據點晉陽,奠定了未來趙國的堅厚基矗
  趙簡子還喜歡體育運動,在統兵出徵的時候,他還帶着跟班,在中山國(今河北省石傢莊一帶)打獵。突然,躥出來一隻中山狼,這是石傢莊地區一種有名的優質狼,因為它會說人話,長得也比較帥。但儘管它會說人話,還是被趙簡子一箭射中了。
  狼先生負傷逃跑,終於被我們衆所周知的老好人“東郭先生”救起,裝在袋子裏。趙簡子帶着軍隊追來,問他:“看見了一條負傷中箭的狼嗎?會說人話的?”
  東郭是個動物保護主義者:“沒有,沒有埃”
  趙傢軍轟隆轟隆走過以後,東郭先生解開狼袋子。忘恩負義的狼先生說:“幹脆我咬死你得了。”
  東郭先生於是跟狼先生發生訴訟關係:“我用麻袋救了你,你幹嗎還想咬我。”
  “我肚子餓了。您是個大善人,怎麽好意思看我餓斃於道路。請藉您的寶貴身子讓我吃幾口吧1
  多虧趙簡子再次趕到,東郭先生和中山狼趕緊找上前請求評理。趙簡子說:“你們撒謊,這個袋子根本裝不下一頭狼。”狼急了,立刻躥進袋子裏給大傢看——等這個魔鬼再次鑽進瓶子裏,立刻被趙簡子亂棒打死。趙簡子是個剛強而有智的人啊,而忘恩負義的人從此就被叫做“中山狼”(負心漢子則作叫做“白眼狼”)。
  幾年前,太原市一個熱電廠在擴建施工時候,發現了一片春秋時期的墓葬。在一位省領導的支持下,施工者决定毫不留情地要把墓區推平。聞訊而至的考古學家急了,手拉着手,用身軀擋在轟鳴而來的推土機前面,纔使這片古墓幸存。這座幸存下來的古墓,僅青銅器就出土達兩千多件,而古墓的主人,就是我們了不起的趙簡子先生。
  大約這些可愛而柔弱的考古學家,是東郭先生一樣的柔弱而好心的人吧。趙簡子救了東郭先生,2500年後,算是善有善報了吧。
  (二)
  下面開始講八卦的事。
  趙簡子有好幾個媳婦,有的出身低賤,有的血統高貴。
  像趙簡子這樣的大傢族掌門人——貴人,都有三妻六妾。其中“夫人”級別最高,是“聘”來的,就是按照正式的婚禮程式進行,先派人到對方(對方往往也是名門望族,比如國君、卿大夫)傢裏請婚,得到同意後再派專人送聘禮,然後確定迎娶的吉日。最後,女方派專人護送新娘,男方遣人迎親,非常隆重,算是“八臺大轎擡進來的”。由於媽媽來自名門望族,所以她生下的兒子就是本傢族的“嫡長子”,傢族未來的接班人——下一代的掌門人。出身的傢族是否高貴决定媽媽的地位,媽媽的地位又决定兒子的地位,而不是兒子的智商决定其地位,這樣可以避免爭嗣內訌,因為繼承辦法明了,沒什麽好爭議的。叫做“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納”是另一種娶媳婦的辦法,一般指攻剋敵國以後,敵國諸侯公卿大傢族當了俘虜,把他們的女兒或者媳婦娶過來,就叫“納”。聽上去不是那麽尊重,沒有八擡大轎了。比如妲己、驪姬就是這樣,屬於姬妾。
  “嬖”(念幣),是寵幸的意思。當時還是有些奴隸的一些漂亮的女奴隸幹活的時候,由於勞動帶來的身體揚俯,麯綫畢露或者春光泄漏,一下子勾起了在堂上看書的主人的性趣,就撲下去扒掉她的衣服high了一次,就像西門慶強暴春梅那樣。當然文雅一點的也未必當場騎上去發作,可能慢慢地收到房裏享用,像賈赦老頭子軟硬兼施收鴛鴦那樣。這個女子就叫“嬖人”,地位是最低下的。立嬖人為夫人是非禮的,好比把小保姆當了女朋友。
  妾,主要是買來的,買來的地位當然也高不了,弄不好老公死了,還要跟着殉葬。還有“烝”也可以,就是兒子繼承老子的姬妾,這在當時不算非禮,跟繼承爹的房子院子箱子一樣。
  趙無恤的媽媽就是地位低微,來自狄國,估計是戰爭俘虜,要不是買來的,衹被當個小保姆對待。趙簡子有一次覺得她還好看,一時情欲發作,就跟她合作了幾次,製造出了趙無恤。因為母親卑賤,導致兒子卑賤,趙無恤混同於僕人小廝,平常連飯桌都上不了。
  有一天,一個鄭國著名的大相師來到趙簡子傢看相。趙簡子趕緊把兒子們都召來,請先生給看骨相。先生捏了半天,最後說:“一個能未來當卿的都沒有。”
  “嗎呀,那我們趙傢豈不要滅種?”
  “不過我進門的時候,看見一個收拾柴禾的小夥子,是您兒子嗎?他倒是挺有上卿骨相的1
  趙簡子摸了半天腦袋,想起來了:“對對,是有這麽個傻小子,給招呼進來。”
  趙無恤進來了,抱着個罐子,問:“誰要加開水?”
  “不是加開水!今天你運氣了,先生給你看相。”趙簡子說。
  趙無恤也不明白,被大相師揪住腦袋摸,好像小孩子被按住洗頭。
  大相師摸了半天他的腦袋,連連驚嘆:“這骨頭!這後腦勺!這腮幫子!此真將軍也1。
  趙簡子聞言大驚,瞪着眼珠子,瞅着自己與狄女雜交出的産物——趙無恤,見他眉目間確有一種風緻英朗,與衆不同。但是未來能不能做將軍,鬼纔知道。於是他把自己寫的一篇文章——人生的訓戒,寫在竹板上,分給孩子們拿回去研讀。三年過去了,叫大傢回來背文章,包括接班人嫡長子“伯魯”在內,誰都背不出來,甚至連竹板放哪兒都忘了。衹有趙無恤倒背如流,侃侃而談,把老爹的人生箴言發揮得淋漓盡致。
  趙簡子一聲長嘆,想不到我們趙傢,卻是由這個雜種來繼承呀:“好吧。我啊,我把一個寶符藏在恆山之上,你們都去找找看吧,先找到了有賞。”於是,這幫孩子駕着車,前往恆山尋寶(山西北部)。大傢鬼混了半天,寶符的影子根本沒有,衹好空手而歸。衹有趙無恤回來說:“我找到了。”
  “你找到了什麽?”
  “我找到了寶符。恆山地勢險要,居高望去,東面的代國盡收眼底,代國是狄人的國度,我們憑恆山之險可以攻代,代國即是我們囊中之寶。”
  趙簡子從此曉得,惟獨這個兒子胸有大志,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於是終於廢掉正夫人的兒子伯魯,改立無恤為趙傢族的接班人。
  又過了若幹年以後,趙簡子按照自然規律死掉了,其子趙無恤嗣立,這一年——公元前475年,被司馬遷定為戰國的起點,也是本書的起點,時光正是公元前五世紀的上葉(兩年後,吳王夫差敗死,吳越爭霸結束。)
  趙無恤成為趙傢族長以後,完成老爸未完成的遺志,遠行北上,駐車馬於恆山,俯瞰代國的風土人情。
  代國這裏正是狄人的樂土。
  (註:狄人分成很多種族和部落,什麽赤狄、白狄、長狄。他們曾經南下滅邢滅衛滅溫,伐齊伐魯,侵宋侵鄭,如火燎原,不可嚮爾。起先,晉國人不敢跟他們鬥,采取和戎政策,和平共榮,互相結婚。後來,狄人各部內訌,晉人趁機發兵剿殺,經過長達幾十年的消耗戰,赤狄六部殞滅殆盡,其他狄人殘部嚮北收斂,被壓縮到山西北部恆山地區,在恆山以東(今河北省北部蔚縣)建立了代國。恆山山勢陡峻,𠔌大溝深,道路崎嶇,關隘險要,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北嶽,是中原未來抗擊鮮卑、契丹、突厥的第一道門戶,自古號稱“天下之脊”。後代著名的寧武關、雁門關、平型關、飛狐關、倒馬關都在這裏,連環相望,易守難攻。)
  趙無恤雖然有一定狄人血統,但不跟代國的狄人同宗,所以準備北上去搶代國的地盤。經過觀察研究,趙無恤發現代國狄人有兩個特點,一是貪玩兒,唱歌跳舞是他們的拿手戲;另一是愛美之心強烈,就是熱愛美女。趙無恤於是使用美人計,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了代王。代王很高興,剝開這個糖衣炮彈,一看,美呀!歡喜過望,立刻給趙無恤送來代國駿馬。
  趙無恤於是在兩國邊境宴請姐夫(代王)。代王毫無防範地前來赴會,樂呵呵地坐在宴席上欣賞舞蹈。趙無恤派出的舞蹈演員都是特種部隊的,羽毛道具中間夾藏了青銅兵器,瞄着代王腦袋比劃。代王頻頻點頭:“有追求,有個性,有藝術,跳得好1他旁邊的一個趙姓廚官,舉起一個大銅勺子,說:“您別光顧了看呀,喝酒呀,我給您斟酒啦——”
  代王說,好好。尖着嘴兒去嘬酒。斟酒的這廚官舉起兩尺多長的大銅勺子,照着代王腦袋,啪地一下子就掄上去了。代王還尋思呢,咦,這酒怪了,勁兒這麽大呀,剛嘬了一口腦袋就暈啊!代王抱着已經癟了的腦袋,咚得一聲,死倒在地。旁邊跳舞的也揮着羽毛和兵器上來,盡殺代王左右保鏢。
  趙無恤的姐姐,聽說老公(代王)被弟弟殺害了,痛哭三天三夜,拔下簪子,刺喉自盡,表現的非常剛烈。代人哀之,把她自殺的地方稱為“磨笄(念基)山”,在河北省淶源縣東,至今名字沒改。淶源這裏,山川不錯,建議北京人周末去那裏玩,一邊回味當年趙姐姐的剛烈。一般高貴一點兒的人,自殺都是用自縊,求個光鮮的完屍,但趙姐姐用簪子,可見其相當暴烈激憤,歇斯底裏。趙姐姐因此還上了《列女傳》——是夠烈的。燕趙古來多慷慨激烈之士,趙無恤的老姐算是第一人。這也是因為受了北方狄人遊牧剛烈文化的浸染,所以燕趙多悲歌激烈。
  趙無恤吞併代國,為趙氏傢族獲得了《詩經》裏所說“代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的代馬。代馬——代國駿馬,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中原馬劣,代地駿馬則品質絶群,是狄人培養的,很好地武裝了趙傢的主力車騎,為後來的鬍服騎射打下基矗代馬、鬍犬、昆山之玉,是趙國三寶。
  (三)
  趙簡子死後,按照一種有意無意的輪換製,六卿中(其實自從范氏、中行氏敗亡,就衹剩趙魏韓智四傢了)的智氏成為晉國執政官。智氏祖上的名人是執政官荀瑩,指揮過三駕之戰勝楚,因封地在“智”(山西蒲州)而改姓智。智氏手裏一直握着不小分額的國傢軍隊以及私人武裝,勢焰甚熾,在晉國六卿裏邊綜合實力排名第一。
  智氏如今的掌門人是智伯,人長得高大漂亮,有一副美麗的豐髯,儀表堂堂,精於禦射,六藝畢全,能言善辯,智勇雙全。曾經單車衝擊齊國軍隊,親手擒拿齊將顔庚,使齊軍敗績,其勇常如此。他還曾送一口大鐘給北邊的小諸侯“仇猶國”,仇猶人樂呵呵地削山添溝,把鐘運了回去。智伯從修好的路上揮軍殺去,滅了仇猶。智伯之智常如此。但他卻有一項致命缺點,就是恃纔傲物,霸王脾氣,喜歡拿東西往別人臉上丟(虐待別人),象桃花島上的黃老邪,有本事但脾氣大。
  智伯執晉國政第十一年,也就是戰國時代第十一年,公元前464年,智伯帶着趙無恤一同出兵進攻鄭國,具體原因不祥。
  鄭國人在“巴爾幹”垓心被人打了二百多年,已經被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善於揣摩進攻者的意圖,有選擇性地采取投降、適度抵抗後再投降、強烈抵抗後再投降等多種對策(雖然總歸都是投降,但過程很微妙,就象陪領導下棋)。
  鑒於智伯勇猛,鄭國人遂選擇了20%的抵抗後再投降的方略。他們跑出城外,弄了些“碉堡”,藏在後面嚴陣以待。等晉軍打過來,鄭國人堅持了一頓飯功夫,覺得抵抗度數夠了,就棄了碉堡,拎着大戟逃回城內,連門也沒關。
  智伯滿意了,揮軍猛追!追到城門口,卻發現一點動靜都沒有:鄭國人不敢出來,也不敢從城上射箭砸石頭。由於抵抗度數太低,戰鬥過於微弱,智伯反倒猶豫了。城門裏有沒有藏着什麽秘密武器也未可知。於是他對旁邊趙無恤說:“趙軍長,你帶着你的趙傢部隊,先給我上1
  趙軍長纔不傻呢,也看出鄭人的抵抗度數太低了,我冒然進去,敵人突然把度數調高怎麽辦?於是他說:“智總,您是總指揮,您是主將,您先請。我不能搶在您前面去進城受降,那不禮貌。”
  智伯一聽對方不肯當炮灰,大怒:“好你個懦夫,好你個守雌主義者,一點兒勇也沒有,一點兒用也沒有1智伯口齒伶俐,駡人是一絶,再加上脾氣暴烈,這一頓臭駡沒有給對方留一絲面子。趙無恤確實是陰柔守雌的人,智伯駡得沒錯,他從小生身卑賤,養成了陰柔性格,滅代國就是用的嫁姐姐之類的陰柔手段,。
  趙無恤嘟囔着:“我膽怯,我懦弱,我忍恥,可我這樣才能保存趙氏1
  “懦夫,你照照鏡子,你總是一幅弱不禁風孬種的樣子。你是豬#
  “我是什麽管你什麽事1
  “雜種!你是狄人的騾子,驢子和馬的雜種!你爹是怎麽挑你這麽個沒用的人接班的1
  就這樣,進攻的兩夥人在城底下指着鼻子自相駡起來了,把城上的鄭國人看得一愣一愣的。這次戰役,智伯搶到了鄭國九座小城邑。慶功會上,他帶着幾分醉意嚮趙無恤挑釁,使勁灌他酒,就象往垃圾筒裏裝垃圾。趙無恤被塞得滿嘴都是,直往外噴,拒絶再張嘴。智伯幹脆把酒杯扔到趙無恤的臉上。酒杯硬硬的,撞在臉上,就象飛機撞了大樓,血立刻出來了。趙無恤的部下想動武,他卻擦擦鼻子上的酒水,示意左右坐好,說:“我爹之所以讓我當繼承人,就是看中我能忍辱負重。我建議大傢擦幹酒水,不要問,為什麽。”
  一般來講,燕趙之人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脾氣火暴,一言不合,則拔劍相嚮,稍受羞辱,就刎頸自殺。象趙無恤這種受了奇恥大辱而不報,算是相當的忍者了。趙無恤其實是“道傢陰柔派”來的。有一次,趙傢軍奪了狄人兩個城池。趙無恤正在吃飯,聞訊,立刻滿臉憂慮,不知不覺把手裏的米飯捏成了飯糰(當時吃飯用手抓,菜用筷子夾),然後說:“我們一上午拿下兩個城池,這不符合客觀世界的物質規律埃暴風驟雨不可能持續一個早上,中午的太陽也不過衹是一會兒。目前我們趙氏積纍德行太少,進速太猛,反倒滅亡。”
  這些話幾乎就是老子《道德經》的翻版。可以看得出來,趙無恤因為是姨娘生的,從小卑賤,習慣了道傢的陰柔,他從前滅代國就是通過假裝卑恭,以柔剋剛。但趙無恤的這種窩窩囊囊的守雌哲學,被我們非常牛氣的智伯狠狠地看不起。智伯是典型的燕趙人,火爆脾氣。
  智伯執政第十八年,突然想起范氏、中行氏來了。這倆氏自從被趙簡子聯合衆卿打跑到齊國以後,已經二十八年了,但他們留在晉國本土的田産還是原封未動(因為國君不讓動)。於是智伯帶頭,叫上趙、魏、韓,把范氏、中行氏的田産,全部瓜分了。
  這個“私分國有財産”的罪行觸怒了國君晉出公,大權雖已旁落的晉出公暗中聯絡齊魯兩國,調兵來滅智、趙、魏、韓四傢,奪回國君的榮耀。這個不自量力的蹩腳主意沒等實施,就被警覺的四傢聯手粉碎。四傢抄起武器,把自己的國君打跑了。(衹有在犯上的時候,四傢纔是齊心協力的啊)。
  可憐的晉出公死在出奔的道路上。智伯又立了一個晉哀公(唉,這個可憐的名字啊,湊活着對付幾年吧)。
  智伯這些卿大夫傢族自有封地和封地上的軍隊與糧食,勢力積纍了上百年,以至於可以凌逼國君。
  分完范氏、中行氏的地,國君又是自己一手扶立的,智伯感到自己偉大得一塌糊塗。而趙、魏、韓三個膽小鬼,純粹是寄活在我的卵翼下,跟着我沾光。如果不是我帶頭分范氏、中性氏的地,你們能有落嗎?所以,智伯就非常想給這三個吃白飯的傢夥看看臉色。
  次年,智伯跟魏桓子(魏傢掌門人,跟隨重耳長徵過的九袋長老魏仇的六世孫,未來魏國開國者)、韓康子(韓傢掌門人,晉司馬韓厥的三世孫,未來韓國開國者)一起在藍臺喝酒。席間,智伯不僅戲弄了韓康子,還污辱了韓康子的傢臣(具體細節不詳,不排除逼喝尿的可能性)。智伯的傢臣比較謹慎,建議智伯說:“主公,您這麽侮辱了他們,應該防備着他們的報復!馬蜂、蚊子雖小,也會咬人埃”
  智伯哈哈大笑,豪邁地說:“我不收拾他們就是好事了,這兩個吃白飯的傢夥。”
  三年後,智伯繼續找茬,他派人對三傢說:“咱們的國君太可憐了,你們都看見了。(是啊,要不怎麽叫晉哀公呢)。咱們身為上卿,都應該忠君愛國。沒有大傢哪有小傢,大河不滿小河怎麽滿。所以,我建議每傢各自拿出些地方來,贊助給國君。”
  韓康子最窩囊,排在四傢之末,趕緊跟傢臣商量。不拿出來吧,怕智伯找着了藉口,以國君名義,打將過來。拿出來吧,白吃虧,準被智伯私吞。傢臣說:“吃虧不要緊,衹要主義真。虧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等他智伯吃慣了便宜,上了癮,就會再跟別人伸手。別人不買他的帳,到時候打起來,咱就有戲瞧了。”
  耶,這主意不錯,就當花錢買張戲票吧,韓康子拿出文書,劃出一個萬戶人口的封邑,用銅璽蓋上大印,送給智伯。
  智伯接了,算你小子還不傻,然後把黑手又往魏桓子面前一伸:“快,該你了。”魏桓子很想拒絶,傢臣勸說:“人傢韓傢給了,咱要是不給,不是等着被他智氏打嗎,咱也給吧。《周書》上說‘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嘛。”於是,魏桓子也蓋了個戳,交出一萬傢。
  智伯看了看清單,基本滿意了,就差趙無恤了。不知道這小子是不是個硬骨頭。
  (四)
  趙傢從趙衰、趙盾、趙朔、趙武一脈下來,都比較文質,心慈面軟,類似大宋朝偃武修文的趙姓皇帝。這種傢族性格剛好跟智氏的粗魯桀驁相映成趣。但是,趙無恤外邊雖柔,內裏卻剛,這個“守雌主義者”也有咬人的時候,他不準備再伏首貼耳了,毅然回絶了智伯的使者。他說:“土地是先人的産業,我哪能隨意送人?”使者一走,趙無恤趕緊把僚屬張孟談叫來:“智伯移兵打我的話,我該怎麽辦?以我們的力量跟他對抗,衆寡懸殊,孤木難持埃”
  張孟談說:“我們在北方的晉陽城,城垣堅固,倉廩充實。我們治理那裏寬恤有恩,政教清明,不把老百姓當作蠶繭來抽絲,所以人們願意效死。”
  “對啊,我爹在的時候,也囑咐我,如果出現三長兩短,不管相離多遠,也要跑到晉陽去。那是我爹當時在北邊邊境上新修的一座堅城埃”
  於是,趙無恤收拾東西,避敵鋒芒,北上退保晉陽。《戰國策》中有這麽一句話,趙無恤“令車騎先至晉陽”。這大約標志着騎兵的出現。但還是和車兵混合編製的,尚未成為獨立的兵種,而且數量極少。
  晉陽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水(南北流嚮),左山右水,而且偏處山西中部,遠離晉南地區其它五卿的勢力範圍,地利安全,是一所不沉的航空母艦,趙氏戰略依托的重要據點。
  郊外的空氣真好啊,公元前454年,趙無恤一邊欣賞着新興的晉陽城外的山景,一邊在城頭檢查工事。晉陽城的一個特點就是“固”。城墻厚度三十米,堅厚的城墻以夯土打造,中間還加固以木樁、石矗晉陽人心也很固,百姓心無二志,不會嘩變。但是,趙無恤擔心武器弓箭不夠用,一旦打起持久戰來,彈盡糧絶,光有個城墻有什麽用呢。
  張孟談說:“當年董安於(就是大名人董狐的後代)奉趙簡子命修築晉陽城,他深謀遠慮,故意把宮殿的柱子都做成青銅的。現在我們把銅柱熔化了,就可以造武器。他用丈餘高的荻蒿編作宮殿的墻骨,我們也可以挖出來做箭桿。”
  趙無恤剛剛準備好,智伯咬着牙,驅趕智、魏、韓三傢聯軍,跑來攻晉陽了。三傢激烈仰攻三個月,毫無進展,城下陳屍纍纍。然後智伯改為圍城消耗戰,一圍就是一年多(一說三年),晉陽城穩絲不動。
  三年之後,時值雨季,山洪暴發,河水暴漲,智伯和青蛙一起樂了。智伯這人智商比較高——沒有點智商,也不敢傲物啊(就是情商有點差),他想出了水攻之計,命令士兵挖築人工河床,修築堤壩,决晉水入壩,以灌晉陽。
  於是,中國古代北方的第一個人工水庫出現了:晉陽四周高,中間低(所謂太原盆地),大水汪洋一片,在這裏積得象一個湖,湖中央是孤島一樣的晉陽城。水位最高的時候,升到了離城頭衹有三塊版的位置,眼看就要灌進城去了。
  智伯約來聯軍的韓康子、魏桓子兩傢,坐上小船,一起看水景。這下好了,趙無恤要喂王八了。躊躇滿志的智伯對着滔滔白浪忘情地說:“我今天才知道,水是可以亡人之國的呀。”韓、魏兩傢暗暗吃驚。智伯能水淹晉陽,也能水淹我們埃我們的首邑附近,也是有河的啊(任何城市都必傍河,沒聽說在沙漠裏築城的,沙漠裏的城也是在緑洲上)。
  遊船完畢,智伯的傢臣眼睛尖,趕緊提醒智伯道:“如今趙氏象甕中的烏龜,插翅難逃。韓、魏兩傢看到這種狀況,不但面無喜色,反倒憂心忡忡。可見他們跟您同床異夢。”
  智伯趕緊拿這話去問韓、魏兩傢:“你們倆怎麽面無喜色啊,是不是跟我同床異夢?為什麽面不高興。”
  韓、魏信誓旦旦:“沒有哇,我們很高興啊,我發誓,我真得很高興哇。”
  智伯心想:“晉陽城旦夕可下,城一下,滅了趙氏,就可以三分趙地,他們韓魏兩傢各得其三分之一。他們不至於這麽傻,放着眼下的好處不要,先要急着倒戈伐我吧。即便伐我,也不會在此時吧。”於是,放開了韓魏不問。
  這時候,晉陽城內一片澤國,城中水深兩丈四尺,人傢的竈膛裏遊出了青蛙和魚。老百姓衹好爬上房去“巢居”:在房頂支起棚子。竈臺也被搬上了房,懸起來燒火作飯,非常苦惱。不過這種苦惱並沒持續太久,因為已經不需要作飯了,因為米沒有了。於是,老辦法又出來了——晉陽城中“人馬相食,易子而食”,當兵的吃馬,當老百姓的交換着吃兒子,燉着吃(“易子而食”真是我們的國粹啊)。不好意思吃自己的兒子,就交換對方傢裏的吃。
  圍晉陽
  危急之中,趙無恤找來張孟談:“軍人都餓得骨瘦如豺了,水勢再漲起來,全城就保不住了。不行我看咱就投降吧。”
  張孟談看着主子臉上那塊青疤(智伯砸的)與屋子四壁被水泡出的青苔毫無二緻,都是陰鬱地讓人沮喪,張孟談說道:“您瞧我的。”當天晚上月黑風高,張孟談自告奮勇,深夜縋城而下,抱着塊門板,在水裏劃行,先後潛入韓、魏兩傢軍營裏串聯遊說。
  “我聽說,唇亡齒寒。倘若今天智伯滅了我們趙氏,接下來,就輪你們倆傢了。”張孟談靈牙利齒,一番鼓動,竟在一夜之間迅速完成了利益重組。韓魏同意陣前倒戈,約時動手,一起打倒智伯。
  第二天夜裏,過了三更,智伯正在營裏睡覺,夢見外邊下雨。他從臥榻上爬起來一看,不是下雨,是嘩嘩地發大水——衣甲寶劍全泡在水裏了,鞋子帽子也飄了起來。趕緊趟水出去,定睛一看,兵營裏水更深,而且還在猛漲。人馬鬼哭狼嚎。韓、魏兩傢已經倒戈,殺死守堤軍士,掘開堤壩,把水倒灌進了智氏軍營,奔涌如同海潮,哪裏堵得祝四方響起戰鼓,韓、魏兩傢占據了一切乾燥的湖岸以及逃跑的要道,從兩翼鼓噪夾擊,猛攻智軍,把他們往水裏推。智伯驚慌不定,拔腿往高處跑,摸黑亂撞,正好撞在槍口上,被逮個正着。而趙軍(雖然餓瘦得象猴)也跳城出來,駕着木筏,在水面衝殺。智傢兵腹背受敵,紛紛跌落水中,哭天叫地,狼狽一團,被殺了一夜,終於全軍覆沒——淹死的居多,死屍飄着,象滿鍋的餛飩,不計其數。這一年是公元前453年,智伯一敗塗地。
  瀟水曰:智伯的敗亡,在於他的貪而剛愎。貪就失去了同盟,剛愎就不聽人勸,幹傻事。
  另外,智伯灌水也未得要領。1400年後,趙匡胤先生再次跑到晉陽來打仗,圍攻晉陽城裏的割據勢力。他想起春秋時代的智伯來了,就也决開晉水,另把汾河也决了,修築長堤,水灌晉陽。好不容易泡開晉陽城一個缺口,卻被守軍堵上,攻不進去(守城者裏邊有楊傢將的老令公——楊繼業)。大水泡了很久,最終卻鬧得趙匡胤的軍士拉稀得瘟疫,無功而反。
  但是,等積水放幹以後,晉陽城墻接連多處崩塌。
  契丹使者從旁邊看見了,領悟出了引水攻城的奧妙:“宋軍衹懂得引水浸城,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如果先浸城,再抽去水,幹涸以後,城墻反倒塌得更快。”哈哈,當年智伯早知道這個灌水要領就好了。當時的城墻都是夯土的,沒有外包磚。
  (五)
  趙無恤論功行賞,張孟談首功,但有一個寸功未立的笨蛋,也獲得首功奬賞,大傢都很驚訝,張孟談也說:“這傢夥沒有什麽功勞呀?”。
  趙無恤說:“晉陽被圍困的時候,人們易子而食,你們很多人失去了革命信心,都想投降,見了我也怠慢了,眼神都不對了。惟獨這個很笨蛋的人,對我恪守臣子禮,一絲不苟,所以他受頭賞。”於是這傢夥拿了頭等賞賜。趙無恤這麽作,是為了鼓勵人們忠於主子,這是一個傢族或王國能否長治久安的根本,也表達了戰國初期統治者開始意識到強化君權的必要。
  智伯沒有立刻退出歷史舞臺,相反,他被捉住以後以酒杯的形式繼續存在。智伯遭到了梟首的處理,腦殼被送到官方管理的手工藝作坊,接受各道工序處理,最後變成了一個大酒杯,在趙、魏、韓的慶功大會上,被他的仇人們抱着親嘴——喝酒用。當然,更有一種說法,他的腦殼做成了尿壺。每天半夜,趙無恤內急,就不用上厠所了,從床頭徑尋來智伯的腦殼,接在下面尿尿。“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非常解恨。
  這個尿壺按史書準確地說是漆器:用植物漆塗了傢具,漆皮上繪出色彩生動的禽、獸、神仙,甚至是後羿射日、人蛇相纏等等,這就是漆器。在春秋戰國之交,人們吃飯喝酒不再喜歡用沉重的青銅器了,而是輕便的木胎漆器——現在你去日本飯館還可以看見漆器的碗杯。
  智伯腦殼成了工藝品,身死名裂,本支的、旁支的智氏親族,全都跟着倒了黴。殺頭的殺頭,勒死的勒死,土地全被瓜分了,着實可嘆。但是,智伯灌晉陽的水渠卻保留下來了,用做灌溉,到現在還有,稱作“智伯渠”,澤被晉陽附近的人民。趙無恤為了方便群衆,還在智伯渠上修了一個石橋,但這個橋差點要了他的命,此橋後來得名“豫讓橋”。
  說起豫讓的大名,由於司馬遷的吹捧,無人不知。他的原創名言是“士為知己者死”。豫讓出身於大俠世傢,他的爺爺爺爺爺爺是晉國大俠畢萬,曾擔任晉獻公戰車上的保鏢,武功不俗。他的爺爺也是大俠,叫畢陽,具體事跡不傳,但名氣很大,一說畢陽,晉國人都知道。豫讓一出門,大傢都說:“哦,這是大俠畢陽的孫子,我知道他爺爺。”總之,豫讓自己卻沒有什麽名。
  豫讓早年投奔晉六卿中的范氏,但不太被當回事;後來又侍奉中行氏,還是默默無聞。於是他有點變態,跑到智伯傢當差,智伯寵之。智伯給了他尊嚴,他也要還智伯以尊嚴。智伯水淹晉陽,功虧一簣,被趙氏砍掉了腦袋,死後變成工藝品。樹倒猢猻散,智伯手下人紛紛變節,到趙無恤傢當差。豫讓非常憤怒,他逃入山中,狠狠地發誓:“女為悅已者容,士為知已者死,智伯是我的知已,我要為智伯美容——對不起,報仇1
  豫讓更名換姓,混在一幫民工當中,鑽進晉陽城的宮殿裏,參與厠所裝修。他拿着一把塗墻用的瓦刀,瓦刀的刃被他磨得鋒利逼人,專門對付人脖子,一擊必殺。豫讓每天站在厠所裏抹墻,恭候着趙無恤大駕光臨。
  即使英雄也要上厠所埃趙無恤這天親自來上厠所。剛蹲下,突然心髒驚悸——早搏。這是一種心靈感應——久經戰陣沙場的人,都有這種敏感。趙無恤感到一股逼人的殺氣,忍不住大聲叫道:“有刺客*—”保鏢們立刻衝進來:“刺客在哪裏,刺客在哪裏?”
  附近假模假樣幹活的豫讓和其他一些工作人員被當場揪住,扒光衣服檢查。豫讓懷裏的瓦刀露出來了,閃着青熒渴血的光芒,跟這小子眼中的光芒一樣。刺客就是你!咦,你小子不就是大俠畢陽的孫子嘛?怎麽幹這勾當了。你叫什麽名字來着?
  “豫讓。”
  “哼,是嗎?你也配來行刺我們主君?”
  “算了,放他走吧1趙無恤吩咐道,“他不過是要替他主子智伯報仇罷了。
  “放他走?”
  “放了吧。不過,豫讓你記着,下次你再幹的時候要利索點,別給你爺爺再丟臉了。”
  “還不快走!不是看你的大俠爺爺的面子,我們就——吭。”
  豫讓被氣得鼓鼓得,爬起來,接過衣服,走了。旁人趕緊追問趙無恤:“主君,他這十惡不赦的罪人,怎麽能放他走呢?”
  “自從智伯死了,所有姓智的人都滅族了,一個後人也沒留下。這小子能為主子復仇,也是個義士。以後我避開他走就是了。”趙無恤站起來,拉起下裳,束好帶子(當時人是上下兩截穿衣:上衣很長,垂到膝蓋下面;下身的下裳像裙子一樣,被外面的長上衣遮住很多。上衣的外面,在腰間束好帶子)。趙無恤在前呼後擁之下離開了——厠所。
  趙無恤最推重臣子對上級的忠貞了,所以對豫讓網開一面,以鼓勵忠貞的風氣,以強化“君主”一元專製權。
  厠所行刺失敗,行跡暴露,行刺更加睏難了。豫讓苦悶地很。豫讓不象專諸,有魔鬼訓練營的培訓,有政府高官的指點和強大的政治勢力資助。他衹是為了個人恩怨,自費去殺人,吃穿和武器以及信息打點費,都得自己出錢。而他挑戰的,卻是一個未來偉大的諸候國的開創者。
  小夥子豫讓有股子撅勁兒,他就象拉登一樣,給自己整了容。他拿古代剃須刀,剃光了所有的鬍須和眉毛。接着,處理自己的身體,他想到了用漆。當時漆都是植物精華。拿個小竹管插在漆樹的樹皮上,半天流出一小碗漆,用來塗在箱子碗上作漆器,純天然環保,塗在人身上臉上就沒那麽環保了,畢竟那不是護膚品。豫讓把生漆塗在身上,皮膚就潰瘍了,腫脹變形,遍體癩瘡,就象麻風病人一樣。豫讓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裏邊,都滴着生漆味兒的血和報仇的字眼。這種痛楚常人誰能忍受?豫讓這回終於超過他爺爺了(兒童切勿模仿)。
  一切收拾完畢,豫讓心滿意足,帶着一身漆黑的癩瘡跑到大街上行乞,結果,連他的媳婦都認不出他來了。他媳婦說:“咦,這新來要飯的是誰啊,怎麽這麽酷啊,而且說話聲音這象我老公哇。不過他不會是我老公的。我老公在外面作官呢。”說完,就走進市場買菜去了。
  豫讓一聽,壞了,我的聲音還像豫讓,趕緊變聲。采取的辦法是吞炭。把冶煉青銅器使用的木炭塞到嗓子眼裏去,去燒嗓子。嗓子一冒火,聲音沙啞嚇人,象個鬼。
  他妻子買菜回來,路過一看:“咦,聲音不象我老公了,可牙齒怎麽還象我老公啊?”
  哎呀老婆!還有沒有完啊*—豫讓趕緊用石塊敲掉了所有的牙齒,滿嘴噴血,這回連老婆也認不出他來了。他心滿意足了。但是,有比老婆更熟悉他的人,那就是他的鐵哥們!這個鐵哥們以前是他在智伯傢時的同僚,現在已經投靠趙無恤了,在大街上走,一眼就認出了豫讓。昔日的好友變成這個樣子,看着怎能不心酸。鐵哥們鏗然流淚,拍着他的肩膀,另一隻手擦面,說:“豫讓啊豫讓,你何苦如此摧殘自己呀。憑藉你的才能,去事奉趙無恤的話,必定得到重用,何愁飛黃騰達。你真要報仇,到那時也可以呀。”
  豫讓笑了笑說:“我如果委身侍奉趙無恤,那就要忠於他,我要再刺去殺他,那就是不忠埃我今天這麽做,就是要讓天下後世那些身為人臣而心懷二心者,感到無比慚愧1(話說得好啊!激壯慷慨。可惜啊,2000多年過去了,心懷二心的人,何時慚愧過埃)
  終於沒過多久機會又來了,趙無恤出行。隊伍前呼後應,旃、鉞、戟、蓋的依仗,格外顯眼。而垢頭散發,滿身癩瘡的豫讓,把他要飯的攤兒也挪到趙無恤必然經過的橋頭,蜷縮在那裏,伺機行事。他懷藏利刃,神色安詳,靜如山嶽,目光詭秘,等待着趙無恤,等待着自己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輝迸進。趙無恤坐着車,看着自己治理的城市晉陽。短短兩年時間,晉陽從戰火浩劫的餘燼中站立起來,恢復元氣,老百姓豐衣足食,人們熙熙攘攘。
  趙無恤的車隊揚鞭嚮前,開近橋頭,眼看就剩幾步了。就在這個當口,豫讓把手探進懷裏。大傢都沒有介意前面臥着的這個乞丐,可是趙無恤的馬沒見過麻風病人,被豫讓的模樣嚇得驚呆了。馬兒一聲咆哮,揚蹄長嘶,鬃毛狂扯,躥起一人多高。趙無恤的第一反應竟是:“沒的說,又有刺客。”保鏢趕緊組成人墻,叫喚:“護主——抄傢夥*—拿人1一陣奔跑,塵土飛揚。
  大傢萬分激動,忽地一下,上前把豫讓給圍起來了。豫讓本來希望自己毀形之後,降低敵人的提防,能夠在趙無恤走近橋頭足夠近距離時,伺機下手。不料馬兒一鬧,還差十幾步距離,就被趙無恤識破了。
  豫讓站在人環中,不動,半分象人,九分半象鬼:“不錯!我就是豫讓1他把手從懷裏退了出來。
  趙無恤以手招之:“豫讓,你過來——”
  豫讓在人環包圍之中移動過來。
  “豫讓,你上次行刺於我,我繞了你。你為智伯竭忠盡義,也算是一舉成名。晉陽城裏,乃至諸侯列國,都知道你的名氣了。你也夠了,還要幹嗎?1
  “為智伯報仇。”
  “哼,我問你。你從前事奉范氏,對不對?范氏滅亡,你怎麽不復仇?你又侍奉中行氏,中行氏滅亡,你怎麽又不報仇!智伯盡滅范氏、中行氏,你反倒效忠智氏。呵呵,你就是這麽當忠臣的嗎!你怎麽解釋1
  豫讓一愣,低頭略想一下,擡頭說出了一句千古士人的肺腑之言:“我事奉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以衆人遇我,我固然以衆人報之。而智伯以國士遇我,我故以國士報之。”
  慨哉斯言,擲地千鈞,趙無恤很受振動,詫異之餘,喟然嘆息,乃至下淚:“嗟乎,豫子!我知道你的心意了!敬佩!但我已經饒過你一次了。這次你好自為之吧。”
  豫讓明白了,今天已經走到人生盡頭,他說:“前者您寬赦我,天下莫不稱您賢。今天我自當領取死罪,沒有話說。”豫讓轉過身去,又轉回來:“最後一件事,我請領您一副衣袍,以劍擊之,以致為智伯報仇之意,雖死無恨。”
  趙無恤被對方的俠義精神所震撼感動,壯之!一介布衣的人格力量,可以折服王侯將相!趙無恤深深為之動容。他當下脫掉深衣(類似袍子)以成全豫讓的志節。豫讓拔出配劍,跳起來長嘯連連,嚮趙無恤的深衣連擊三下:“智伯!你知道嗎?我為你報仇啦!報你於九泉之下了1說完大叫一聲,舉劍自裁,英雄氣絶,血流五步。登時天地為之變色,凄風慘惻。足可發人一大哭!
  趙地舉國之士聞之,無不掩面而泣下!
  (六)
  豫讓,與專諸、要離、荊軻,並為千秋俠烈之客,揚名青史,他們都是為了信用、忠誠和名譽而活着,骨頭是硬的。“我心非石,不可轉也;我心非席,不可捲也。”這是戰國士人的人格表白。我的心不是石頭,它不能隨便被人搬轉,我的心不是席子,它不能隨便被人翻捲。如此的倔傲,千古慷慨。
  所謂士人,就是城市平民中的佼佼者。他們習文練武,目標是去政府或卿大夫傢族裏幹事(當傢臣),戰時則登上戰車保傢衛國。所以士人最珍貴的就是效忠他所供職的傢族或政府,豫讓那“士為知已者死”的人生信條,就一語道破了士人的千古原則,在未來中國影響深遠,類似西方的騎士精神。
  這種精神,隨着後來皇權社會的來臨,漫漫淡化了,不再強調對主傢的效忠,而衹有強調對最上面的皇權的效忠,可惜的是,在儒傢思想愚弄下,它演化成了一種對皇帝的媚態和奴性。豫讓這種死報知己的俠烈之氣,遂成為歷史絶唱。
  豫讓死掉的那個石橋——豫讓橋,至今還有,就在太原晉祠附近。喜歡憑吊懷古的人,旅遊時候可以去打聽。
  但是時光到了明朝初年,在歷代褒揚豫讓的文章中,也出現了反對的聲音。反對者,就是那個被燕王朱棣割了下巴、滅了十族、凌遲處死的硬老頭——方孝儒先生。方老師不喜歡豫讓之極,他在《豫讓論》中對豫讓進行了惡狠狠的批評:“當智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欲荒暴之時,豫讓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智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士君子立身事主,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1
  方老頭的大致意思是,豫讓沽名釣譽,不能規諫主子智伯於危難萌發之前,徒能爭死於其後,附於刺客之流,不足以當國士。這個脾氣剛烈的方孝儒老頭,寫這文章的時候大約還在發跡之時。他對建文皇帝有又什麽“規諫、開悟”呢,當反叛大軍殺過來的時候,他躲在深宮裏和皇帝徹夜談論的卻是先代禮儀。等到皇帝敗亡,他卻變得逞能起來,使勁駡街,朱棣不想殺他,他就使勁駡,直到把自己和十族人全部搞死為止。方孝儒也是“徒然爭死於其後”,甚至不如豫讓能礪志復仇。?
  自從宋代理學盛行以後,儒者往往高懸道德標準以苛求別人,方孝儒之責備豫讓就是如此。以過高標準來苛求別人,則任何人都可以被指責,結果形成了“三代以下無完人”的局面。如此懸旨過高(靶子立得太高),誰的箭也射不上去,索性不射。目標也就沒激勵性了,大傢索性放棄標準,放任自流。但口頭上還是要尊重標準的,於是滿嘴仁義道德,實際貪鄙作姦。道德標準衹是嘴上說說,騙人騙自己罷了(衹在處理寡婦改嫁問題上才格外認真),終於把中國人培養成酷愛形式主義、上下敷衍的好習慣。宋明大儒難辭其咎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跡(46億——約5000年前)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第三章 堯風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銅時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錄
青銅時代的恐竜戰爭 引子 (關於上一本書)第一章 笑傲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傾國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強齊(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漢新貴(B.C.770—B.C.645的楚國)第五章 獻公之恨(B.C.768—B.C.650的晉國)
第六章 秦晉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晉文踐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獨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第十章 問鼎中原(B.C.607—B.C.590)附錄
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 第一章 強哉驕,大晉風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禍起蕭墻(555B.C.-545B.C.)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