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日本人
十年前,一个同事拿一张纸让我看,上面用铅笔写了很多外国人的名字,我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些美国摇滚歌星、爵士音乐家的名字,只是这些人的名字绝大部分都翻译错了。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同事从来不听外国音乐,倒更像个文学青年,不管是写的文章还是她平时抱着本书在办公室里阅读,感觉她跟音乐没什么关系,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
"你能给我介绍一下这些人都是怎么回事么?他们的音乐什么样?"她问。音乐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我只能告诉她一些关于这些人的背景资料,具体的还要自己去听,什么感觉自己听了才知道。而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突然对这些中国人都比较陌生的音乐家发生了兴趣。她遮遮掩掩,不说。不久,当这个同事隆重向我推荐一本书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这本书是村上春树的《舞舞舞》,里面不止一处提到了一些音乐家的名字。
而就在同时,北京每年的国际爵士音乐节却因观众不多而面临停办的尴尬,历史似乎在开玩笑,当村上春树的小说在中国大陆风靡,爵士乐成了人们的新宠后,每年一度的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也寿终正寝。
国内有很多音乐家和爵士乐爱好者在普及爵士乐的时候身体力行,尤其是搞了十年的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但是收效甚微。而如今,音像店里玲琅满目的爵士乐唱片,Blue Note 、ECM这类国外爵士乐厂牌已成了爵士乐爱好者衡量爵士乐好坏的指标,有关爵士音乐的书籍也出了不少。几年前,曾经看到一张盗版的Chet Baker唱片封面上赫然印着这么一行字:"村上春树最喜欢的爵士音乐家。"做盗版的都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诱惑那些消费者。一个村上春树,比那些聒噪的媒体和乐评人管用多了,这就是爱屋及乌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