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31节:创造历史的人如何进入历史      葛剑雄 Ge Jianxiong

  7创造历史的人如何进入历史
  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人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历史是谁创造的?回答起来似乎很容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英雄的作用不容否认。也有的人说,历史是人民与英雄共同创造的。无论哪种说法,显然没有人会全部否定人民的作用的。但一到具体的研究就麻烦了,因为现在留下来的史料中,无论是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还是稗官野史、笔记小说,有名有姓的人物中不是帝王将相,就是才子佳人,或者是与他们有关系的“劳动人民”,真正的平民百姓、普普通通的人,几乎没有什么人能留下姓名和事迹。为数不多见于记载的普通人,除非后来发达成为不普通的人,例如因十年寒窗而金榜题名,风云际会而出人头地,或因反抗官府而列为“盗贼”,当了“盗贼”后受招安成了官,或“起义”成功当上了开国皇帝。除此以外的机会实在太少,以至有些有重大业绩、发明创造、独立卓行的人都成了无名氏,或者连姓名都不完整。
  所以每当我们面对历史时,对英雄的论述可以栩栩如生、精彩传神,而对“人民”只能作抽象的肯定,至多只能作些推断想像。例如令人叹为观止的秦始皇兵马俑,除了从遗物、遗址中获得的信息外,对于具体的创造者我们一无所知,现存史料中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记载,不像秦始皇那样,虽然事隔2200多年,还留下不同版本的故事和传说,当年郭沫若还能推断秦始皇患有什么疾玻又如我们踏进巍峨壮丽的故宫,都会想到这些都是明清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贡献,但具体是谁?如何创造?翻遍明清史料、故宫档案,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新发现。其实大可不必作此无效劳动,因为古代的历史一般是不会记载与所谓“大历史”无关的人和事的,偶然留下的也早已被别人用过很多次了。
  近代以来,西方和中国的史学家都逐渐认识到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言行对历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注重此类记载。解放以来,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号召下,更有一批劳动人民成为英雄模范,被树为标兵典型,有的成为党政官员,直至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但他们之所以被载入历史,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已经不再是普通人,还在于他们已经有了与普通人不同的事迹和地位。正因为如此,等后人研究这一段历史时,还会对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的失载,至少很不充分,而感到遗憾和无奈。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感觉到这一点了,有时我忆及往事,向较年轻的同事或学生作些具体的描述,他们竟如闻天书。他们都从事历史学习或研究,看过的书不少,见闻也颇广,可见当时不留下记载,以后无论如何重视,如何收罗挖掘,也未必有效。
  中国的史学界、新闻界、文学艺术界和知识界学了多少年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都接受、至少都承认人民对创造历史的作用,但真正重视将普通人的日常言行记录下来,载入历史,显然还远远不够。所以当我读到一条题为《上海平民英雄走上街头海报》的消息时,感到此举很有意义。据报道,在世纪大道、浦东南路竖起的22块画着普通市民头像的巨幅海报,包括5年坚持不懈唤醒植物人妻子的好丈夫、三年出了112名遗体捐献者的好街道……。这些海报今后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而人选将由市民推荐。我以为,这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历史提供可信可靠的基础史料,也是切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他们都是普通人,即使其中有的人有一定的身份或社会地位,但所记录的事完全是普通人可以做而没有完全做到的。所反映的事,有的是千古不变的优良传统、人伦道德,但已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如传颂近2000年的梁鸿、孟光夫妻互敬互爱故事实际还是以丈夫为中心,而如今的好丈夫真正体现了夫妻间的平等;从“身体肤发受之父母”珍惜生命、孝敬父母的教诲,到将遗体捐诸于人,使生命实现更高价值的情怀;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继承,并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被宣传的对象或许并不完美,但所宣传的一点却是社会所需要的,或者是代表的大家的努力方向。而且当一个人的形象被如此显著的宣传时,也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促使他向更完美的方向进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第2节:中国的形成(2)
第3节:中国的形成(3)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第8节:中国与世界(1)
第9节:中国与世界(2)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