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高端专家访谈:共享中国   》 第31节:李强访谈(4)      Yang Linlin

  杨林林:他们是不是普遍会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
  李强:没人买。
  杨林林:为什么?
  李强:他要是买那么多套房子,那他就不是中产阶级了。在绝大多数国家,不要说前苏联,就像美国或是欧洲的一些富裕国家,他们一般的MIDDLE CLASS……
  杨林林:中产阶级?
  李强: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的概念很大,他们是社会的主体,80%都是社会主体。他们基本上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基本上是这一辈子都把全部的财产都放在这套房子里面。真正有所谓别墅的,就是富裕阶级了。实际上有第二套、第三套房子,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真的没有意义(杨笑),他们不会去居住的。当然他们也养不起那么多房子,因为这一点和我们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他们国家是收“房地产税”的。谁有房,国家就巨额地征他的税,(杨:哦)所以他们不敢有第二套房子。我们国家现在这方面的情况很荒诞呀!
  杨林林:那您说我们国家是不是应该征这种税?
  李强:国家正在做这方面的试验。在我国高房价的形势下,社会分为三个阶层:买得起房子的富人阶层,买不起房子的穷人阶层,再就是处在二者之间的“房奴”,中间阶层。由于房价暴涨,越是买得起房子的富人就越是暴富,越是买不起房子的阶层就越被淘汰出局。我们现在这方面是很荒诞的,越有钱越买房,已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所以我说,财富和幸福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曲线——就是说,当他有了能买100套房子的钱的时候,他真正能消费的就是一套房子。就算是他真的要消费5套房子吧,其余那95套房子对他来讲也没有意义。
  杨林林:所以他尽管有了可以买很多房子的钱,但他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加?
  李强:对。没有增加。而且有很多钱的人,后面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家庭矛盾,什么离婚、财产分割等等。比如某个艺术家,他就很有钱,但是他后期幸福吗?我看他很不幸福,家庭打成那个样子,有什么意义呀?您看出来没有?
  杨林林:(笑)听说了。
  李强:结果他突然去世了,他后来的妻子和前妻,为了财产去打官司,那叫幸福吗?那叫痛苦!对不对?那叫家庭矛盾,中国人叫做“家丑不可外扬”——本来这些事是不应该拿出去“炒作”的。(杨:对)所以说明,财富和幸福之间不是一个正比例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的。一开始有钱,会觉得幸福。但继续往前走以后,他开始觉得不幸福了。所以想再幸福的话,他该怎么办呢?比如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他年收入100多亿美元。一开始他是每年捐款50多亿,现在他宣布建立基金会,帮助公益事业,把400亿~500亿美元都捐出去了。所以他要幸福的话,他就得捐!
  杨林林:他的幸福只能从这儿来了?
  李强:对呀。他有社会责任感。
  杨林林:他也从中获得了新的满足感?
  李强:对呀。他开始有了“社会成就感”。
  杨林林:而不仅仅是经济上和科技上的成就?
  李强:对。所以这就证明,财富这个东西和幸福之间,是这样一个曲线关系。
  杨林林: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人们期望值的提高,总会比经济发展的速度快,所以“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杨林林:正好您说到这个问题了啊,我也注意到您在研究和谐社会方面有很充分的论述,但我想在这个之前,请您先就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李:嗯)从社会学家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评价一下,他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理念的价值。
  李强: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呢,讲得很清楚,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的。什么“特殊时期”呢?中国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了,但是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了,现在已经超过1700美元了。在这种情况下,胡锦涛同志说,根据各国经验,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特别关键和高风险的时期。他的讲话里并没有去研究“为什么现在是一个高风险的时期”?所以我们要解释一下,中国为什么在这么一个特殊时期会变成一个高风险的时期?(杨:很好)“高风险时期”的说法是有理论的——较早提出这个理论的,是一个叫“托克维尔”的法国人,很有名。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很多他的书,是一个大思想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经济日报出版社
第1节:林毅夫简介第2节:林毅夫访谈(1)
第3节:林毅夫访谈(2)第4节:林毅夫访谈(3)
第5节:林毅夫访谈(4)第6节:林毅夫访谈(5)
第7节:林毅夫访谈(6)第8节:林毅夫访谈(7)
第9节:林毅夫访谈(8)第10节:林毅夫访谈(9)
第11节:林毅夫访谈(10)第12节:林毅夫访谈(11)
第13节:林毅夫访谈(12)第14节:林毅夫访谈(13)
第15节:林毅夫访谈(14)第16节:汤敏简介
第17节:汤敏访谈(1)第18节:汤敏访谈(2)
第19节:汤敏访谈(3)第20节:汤敏访谈(4)
第21节:汤敏访谈(5)第22节:汤敏访谈(6)
第23节:汤敏访谈(7)第24节:汤敏访谈(8)
No.   I   [II]   [III]   [IV]   [V]   [V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