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我当代表十年   》 第31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9)      赵咏秋 Zhao Yongqiu

  有一个场面令人难忘。3月18日,新老国家领导人在宴会大厅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结束时,领导人绕场一周,向代表挥手致意。当领导人走到山东、湖北团面前时,代表们一下打破了整齐安静的秩序,纷纷挤下台阶将两位新老总理团团围住。致使到大厅出口的距离不过十几米的路程,两位总理走了将近半个小时。身边有代表感叹说,这样狂热的场面在"文革"后是第一次。我慢慢跟随着人流,默默目送着两位总理在代表的簇拥下走到宴会厅门外,被工作人员接进另一通道。
  另一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是,在大会选举的日子里,北京的大雨下个不停。几次散会时,工作人员们不得不手举雨伞排着长队组成伞的长龙,从大会堂门口一直排到广场的大交通车,代表就从这特殊的伞下通道上车。北京的干燥天气是著名的。我在北京连续开了6年两会,这样的天气真的没有见过。在与老同事李莹高工打电话时,我说:"天气好反常,北京老下大雨啊。"她说:"我们在报上看到了。大家都在议论呢。国家要换主席了,江水要往湖(胡)里涨,天下大雨是上天助力。这是顺天意呀。""啊!是这样啊!"我们放声笑了。从这些谈话中我感到了人民群众对新任国家领导人的拥戴。
  "江水要往湖(胡)里涨,天下大雨是上天助力。这是顺天意呀。"我将这个经典的评论传给我的朋友们。
  辛喜玉是我团新上任的农民女代表。我们两个同龄人之间总有知心话要说。选举后,她来到我的房间,贴着我的耳朵悄悄说:"我跟你说呀,国家主席就要像胡锦涛这样的脸型,这样脸型的人当主席我们国家就好,就能够繁荣太平。"她看着我,用力地肯定的点着头。
  "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也使劲点头。我们对视着,轻轻地、由衷而畅快地笑了。
  神圣的一票
  大会闭幕以后,社会各界对于新组阁的"胡温新政"的评价不断推出。这是我必然关注的大事。
  香港大公报:
  --"胡温新政"关怀弱势族群真正是"执政为民"
  《光明观察》:
  --"胡温新政"是一个科学体系
  网友评论:
  --胡锦涛被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确定为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和温家宝被确定为总理已经有一年多了。他们两人以中共历史上少有的密切配合,形成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开明、开放、亲民、务实、重法的执政风格,这被国内外媒体赞誉为"胡温新政"。
  --"胡温新政" 的"新"在哪里?我认为,它的"新"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是可以"浓缩"到以下二条:一条是"科学发展观",另一条是"和谐社会论"。
  --"胡温新政"之"新"就"新"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新三民主义"。
  --"胡温新政",平民领袖赢得民心。
  --"胡温新政"贯穿着人道主义。
  --"胡温新政"之新还在于敢打老虎……反腐败抓小不放大,敢于向高官叫板,拿高官是问,向高官下手。这也是胡温新政所以得民心的原因之一。
  --胡哥的称呼也只是来自网民,我还不习惯于这样的称呼,大多数老百姓可能也还不习惯于这样的称呼,但不论如何,他表明了胡温新一代领导集体得到了普通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我在关注现实中的"胡温新政"。温家宝总理提出"把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的轨道",他"关注三农",减少矿难,慰问灾民,体现了温总理性格的柔和与坚定的统一。"亲民爱民"的执政作风深深感动着中国。新总理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断升级,政策深入人心。
  "下岗职工的事情有何新政策?"我在心里惦记着。"胡温新政"在不动声色中,却让我们感到了微妙的变化。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在向"以人为本、关怀弱势群体"的新轨道上偏移,下岗的步伐减慢了,对政府安置就业的要求提高了。尤其针对不同企业出台了安置再就业职工的鼓励政策,社会矛盾被钝化,这是按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措施。我确信,"胡温新政"将给老工业基地的工人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机遇。
  2003年9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妥善处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特别对于下岗职工出中心的经济补偿资金问题提出要求: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企业经营状况,指导企业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问题,并督促企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偿还拖欠下岗职工的各种债务。同时,要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后的再就业、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在工作中要充分考虑财政、企业、职工和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加强分类指导,把握好工作进度,确保工作稳妥进行,保证社会稳定。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应首先考虑那些已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依法支付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所需的经济补偿金。对特别困难的企业,地方政府可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补助。
  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稳定性、强化职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措施。其中有几项属方向性的重要调整:
  --国有企业实施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职工安置方案须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凡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保障办法不明确、资金不落实的企业,不得进入重组改制和破产程序。
  --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要事前向当地政府报告。凡不能依法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并妥善解决拖欠职工债务的,不得裁减人员。
  湖北省从1998年开始,累计下岗失业人员达200多万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170多万人实现再就业。2006年,罗清泉省长作出庄严承诺:年内消除"零就业家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深怀感情对全省3.9万户10万人进行了特殊帮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自序第2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1)
第3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2)第4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3)
第5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4)第6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5)
第7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6)第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第1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4)第1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5)
第13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6)第14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7)
第15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8)第16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9)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第1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1)
第1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2)第2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3)
第2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4)第2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5)
第23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第24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