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傳記女作傢張雅文傳奇人生:生命的吶喊 》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10)
張雅文 Zhang Yawen
歐·亨利、馬剋·吐溫、魯索、傑剋·倫敦……
當年,我就是背誦着這些作傢的名字走過來的。我從這些榜樣身上尋找着激勵自己的動力。可今天,有人仍然戴着有色眼鏡,就像城市人看待農民工似的看着我這個“小學生”。其實,這衹不過是某些人為自己的行為尋找藉口罷了。
因為我是小學生,別人就可以有權利輕視我,就可以有權利視我為無知無能無實力。可他們忘了,當一個人把二十年乃至半生的生命全部抵押在一項事業上,不是投入,而是抵押,我相信這項事業即使是鐵打鋼鑄的,也會因這種巨大的生命投入融化而變成一尊高潔的聖杯!
在這裏,我不能不藉用評論傢的筆,為我這個“小學生”說幾句話了。
2002年,黑竜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黑竜江省十一位作傢評傳。由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吳井泉、王秀臣先生撰寫的《以生命做抵押——張雅文論》中,這樣寫道:
“她無論是在小說、報告文學的創作上,還是在影視領域裏都有佳作問世,精品迭出,這不能不令人驚奇。更讓人颳目相看的是,這位在東北廣袤的黑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作傢,卻是迄今中國女作傢中,第一位運動員出身,第一位自費到國外采訪,第一位寫出長達四十餘集電視連續劇的女作傢。這“三個第一”衹是客觀存在,還不能說明她的文學成就和內在的精魂。而她最令人感動、最令人難以忘懷、給我們教益和啓迪最深的是,她僅受過小學五年半的正式教育。就是這樣一位具有小學文化的女作傢,竟有如此非凡的傑出創造,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思維如潮……”
“命運多舛的人生閱歷,使她的作品充滿了剛健蒼涼的理性之光;敏感多思的個性氣質,使她的作品充滿了憂患而智能的理性之光;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構築了她的作品崇高美的風骨;凝重執著的美學追求,使她的作品流淌着昂揚不屈的精神血脈;外傾心態的情感噴射,使她的作品洋溢着汪洋恣肆大氣磅礴的審美氣息……”
兩位教授在完成這部評傳時,我在北京,他們連我本人都沒見過。
我為自己還想多說幾句,權當是自我標榜、自我吹噓吧。本人是國傢一級作傢、黑竜江省作協副主席、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省裏兩屆黨代會代表、兩屆省級“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學成材優秀人物……這是社會對我的承認,而不像有人背後詆毀的那樣,她是一個沒水平、沒創作能力的“小學生”。是的,我不是命運的寵兒,沒有任何背景,從沒有得到過上帝的青睞。我的文學成就是靠自己的根根白發、縷縷皺紋鋪出來的,是靠自己“以生命做抵押”搏出來的。我用自己的作品和人格贏得了社會的承認!
寫到這裏,我想到了鄧亞萍。
人們都知道她是世界乒壇“三連冠”得主,兩屆奧運會冠軍。但沒人知道,她因個子矮小而被所有的教練判過“死刑”。唯有鄭州市隊教練從她眼睛裏看到一種不服輸的勁頭,纔收留了她。從此,“臥薪嚐膽”四個字,在小小鄧亞萍心靈深處生了根、發了芽,長成了比她高出幾十倍、幾百倍的參天大樹。可她打得再好,卻遲遲進不了國傢隊,進了國傢隊也沒有教練要她,最後衹好由幾次力薦她的張燮林教練親自帶她。然而,她卻開創了世界乒壇鄧亞萍時代……
在鄧亞萍身上,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1988年,鄧亞萍第一次參加亞錦賽,最後决賽與李惠芬爭奪冠亞軍。李惠芬最後一個球是擦邊,裁判沒看清,問鄧亞萍看沒看見,她說沒看清。鄧亞萍獲得了冠軍。賽後,張燮林問鄧亞萍:“最後一個球到底是不是擦邊?”
鄧亞萍低下了頭。
張燮林衝她發火了:“你為什麽不承認擦邊?”
鄧亞萍說:“因為這個球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我進國傢隊太難了,大傢都瞧不起我……”
可是,無論鄧亞萍的理由多麽充分,張燮林都絲毫沒有原諒,而是狠狠地批評了她,讓她嚮李惠芬道歉,嚮隊裏寫檢查,並嚴肅地告誡她:“你要記住,你不僅要贏球,還要贏對方的心,你要讓對方心裏服氣!輸贏衹是技術問題,而你這種做法卻是品德問題。它是任何金牌都換不來的!你要記住,你代表的不是你個人,而是一個國傢。你個人的品德將代表着中國人的品德形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評 | 目錄 | 第一章 “絶筆”作品 (1) | 第一章 “絶筆”作品 (2)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2)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3)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4)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5)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6)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7)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8)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9)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0)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1)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2)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3)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4) |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5) |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1) |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2) |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