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一代才子钱锺书   》 北京(1949-1978)(3)      汤晏 Tang Yan

  在干校做的所谓“劳动”均是粗工。种豆、种麦是农田粗工,大热天,凌晨三点即起,没有吃东西即下田,做到六点有人送饭到田里;吃罢早饭即一直做到中午休息;黄昏时再下田做到天黑。各连初到干校借住民房,然后自己盖房子,自己做砖块。菜园及厨房里的工作以老弱居多,繁重的工作都得由年富力壮的年轻人去做。杨绛分在菜园班,班长派她看菜园,这算是照顾她,因为菜园工作轻,且距钱锺书的宿舍近,只不过十几分钟就可以走到。钱锺书的职司保管工具,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杨绛说,她的班长常叫她去借工具,借了当然还要还。同伙都笑嘻嘻地看她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钱锺书看守工具只管登记,巡夜也和别人轮值,他的专职是通讯员,每天下午到村上邮电所去领取报纸、信件、包裹等回连分发。邮电所在菜园的东南,钱锺书每天沿着菜地东边的小溪迤逦往南又往东去。他有时绕道到菜地来看杨绛,杨绛大伙儿就停工欢迎。可是他不敢耽搁时间,也不愿常来打搅。杨绛和同伴阿香一起留守菜园的时候,阿香有时会忽然推杨绛说:“瞧!瞧!谁来了!”钱锺书从邮电所拿了邮件,正迎着杨绛的菜地走来。他们三人就隔着小溪叫应一下,问答几句。如果杨绛一人守园的时候,发现小溪干涸,可一跃而过;钱锺书可由菜地过溪往邮电所去,不必绕道。杨绛说:“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过了年(1971年),清明那天(4月5日),学部的干校从息县迁往京汉铁路线上的河南明港,启程前,菜园班同志将菜园所有的建筑均拆除。临行时钱锺书与杨绛特地联袂到菜园去一趟,看一眼,凭吊抑惜别?总之颇有孟浩然所云:“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干校迁往明港后,钱锺书与杨绛住得更近,只隔着一排房子,来回只五六分钟即可。四周环境很好,风景不殊,所以他们老夫妇每天相约黄昏后,可以一起出来散步,罗曼蒂克情调似更胜于息县菜园相会。……
  钱锺书夫妇遣回北京。杨绛说,当她寄居息县杨村民房时,有一次房东家猫恶作剧以“腐鼠飨我”。一天晚上,杨绛准备回房就寝,忽然发现床上有两堆东西,用手电一照,是一只五脏俱裂、膛开肚破的死鼠,另一堆粉红色的是内脏。杨绛惊恐之状当可想见,在错愕之余,找人帮忙,拉着床单四角把死鼠抛在后院积肥的垃圾堆上。后来她把这出猫的恶作剧告诉钱锺书。钱锺书用蔡元培解《石头记》的索隐法来安慰她说:“这是吉兆,也许你要离开此处了。死鼠内脏和身躯分成两堆,离也;鼠者,处也。”那年(1971)年底,钱锺书到菜园来时,他对杨绛说,在邮电所有人告诉他,据说北京打电报给学部干校,叫干校遣送一批“老弱病残”回京,名单上有他[17]。杨绛听了大喜过望,她想,如果钱锺书能回京,和阿圆相依为命,她一人在干校也就放心了。结果希望落空,回京的名单上有俞平伯却没有钱锺书[18]。杨绛认为一定是“轻蔑领袖著作”黑材料作祟所致,钱锺书则说事已如此,还管它做什么。到了1972年3月(时干校已迁至明港),又一批老弱病残被遣回北京,名单上有钱锺书和杨绛的名字。他们当然很高兴,同伙的也为他们高兴,还为他们俩饯行。杨绛说,他们吃了好几顿饯行的汤团,还吃了一顿荠菜肉馄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1)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2)钟情于书不问功名的一生(3)杨绛先生函
引言(1)引言(2)家世(1849-1910)(1)家世(1849-1910)(2)
幼年(1910-1929)(1)幼年(1910-1929)(2)幼年(1910-1929)(3)父亲钱基博(1887-1957)(1)
父亲钱基博(1887-1957)(2)父亲钱基博(1887-1957)(3)清华才子(1929-1933)(1)清华才子(1929-1933)(2)
清华才子(1929-1933)(3)清华才子(1929-1933)(4)清华才子(1929-1933)(5)青年讲师(1933-1935)(1)
青年讲师(1933-1935)(2)青年讲师(1933-1935)(3)青年讲师(1933-1935)(4)牛津(1935—1937)(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