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变(中国历代宫廷政变全景)   》 权阉窃国亡秦祀--秦朝的两次宫廷政变(3)      Zhang Huicheng

  赵高深知,这次政变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能够拉过来李斯结成同盟。但怎样才能说服李斯呢?他颇费了一番心计。他把李斯这个人重新认识和判断了一番。他认为,李斯固然是一个有权谋的人,并且也很忠于秦王朝的事业;但李斯也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逐于权势,惜禄保位。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曾为乡里小吏。有一次他偶然看到屋里厕所里的老鼠在吃一些很脏的东西,一见到人和狗走近便非常惊恐;而粮仓里的那些老鼠,吃的是上好的粮食,居住在大厦之下,却没有被人犬惊恐之忧。于是,李斯大发感慨,他觉得人也就像老鼠一样,富贵和贫贱与否关键在于他自己所处的环境。于是,他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就跑到荀子那里去学习辅佐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来到秦国,因为他看到,当时七国之中只有秦才能统一六国。临行前,他对老师讲了一句最能反映其人生观的话:“为人最耻辱的莫过于地位的悲惨,最可悲的莫过于处境贫困。”所以,当他奋斗了几十年,终于获得贵为丞相、位及人臣的权势禄位时,他是不愿意失掉这一切、重新回到过去的卑微贫贱的时代的。何况他为保住自己的宠幸和权势,曾不惜害死比他更有才能的同学韩非呢?赵高看透了李斯这个人的本质,他感到有把握说服李斯。
  于是,赵高找到李斯说:“皇上驾崩前,曾留下给扶苏的一份遗诏,让他回咸阳办理丧事,然后继位。现在遗诏还没有发出,皇上就去世了,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现在遗诏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究竟继位的太子为何人,全凭你我一句话,你看怎么办?”
  李斯闻言大惊:“你怎么说出这种亡国之言?这不是我们作臣子的应该议论的事呀1
  赵高说:“君侯不必惊慌。你仔细想一下,你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你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你的谋略比得上蒙恬吗?你的威望比得上蒙恬吗?你与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连珠炮似的问话把李斯说愣了:“这五个方面我都比不上蒙恬,但你为什么指责我这些呢?”
  赵高说:“我虽然是刑余之人,但有幸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过秦封赏的功臣能够传到二世,很多人都不得善终。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都是你所了解的。长子扶苏刚毅而勇武,若得嗣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之位岂能保全?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我受诏教胡亥学习法律,数年来还没有见他有什么过失。他仁厚老实,轻财重士,诸公子中还没有人比得上他。为什么不立胡亥为帝,共成大功?”
  李斯道:“我奉先帝遗诏,立扶苏嗣位,天意如此,得失利害,无暇多顾了。”
  赵高有些不耐烦了:“安可变危,危可变安。此刻正是转危为安的良机,连这点都看不明白,还算什么明智之士?1
  李斯心里乱糟糟的,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来。他心情沉重地说:“我李斯本是上蔡的一个普通老百姓,蒙先帝宠信,提拔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也都为官。先帝信任我,将事关社稷安危的大事托付给我,我怎能忍心相负呢?况且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惮劳,我但求自尽职守罢了!你不要再说了。”
  赵高见李斯色厉内荏,已不能坚持,便进一步威胁说:“如今权柄已掌握在胡亥手里,没有你参加,我也能办成此事。你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可长为通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如若执意不从,必然祸及子孙,我实在为你寒心。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吧1
  李斯此时心乱如麻。他知道胡亥、赵高早已窜通一气,自己如若不从,必然大祸临头;如若从了,又觉得对不起死去的皇上。思忖再三,最后还是私欲占了上风。他禁不住仰天长叹,垂泪自语:“我生不逢时,偏遭乱世,既不能身随先帝于地下,又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皇上不负臣,臣却要负皇上了。”
  赵高见李斯应允了,便拉着他一块儿来见胡亥。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决定由李斯出面,装着受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又伪造了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诏书中说:“朕巡行天下,祷祀名山诸神以延寿命。扶苏与蒙恬率军队数十万屯边,已有十几年了,损兵折将,无尺寸之功。扶苏多次上书诽谤我所作所为,又以不能回京为太子,怨恨于我。扶苏作人子不孝,现赐剑命其自尽!将军蒙恬与扶苏同谋,为大臣不忠,亦赐死,兵权交副将王离。”伪诏写好后,盖上玉玺,由胡亥找了个心腹作使者,给扶苏和蒙恬送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序言(1)序言(2)
目录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1)
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2)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3)
毒美人祸乱邦国(1)毒美人祸乱邦国(2)
毒美人祸乱邦国(3)毒美人祸乱邦国(4)
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1)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2)
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3)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4)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1)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2)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3)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4)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5)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1)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2)
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3)一本万利--吕不韦窃国始末(1)
No.   I   [II]   [III]   [IV]   [V]   [V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