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宋詞鑒賞辭典   》 王安石      夏承燾 Xia Chengdao

  生平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慶歷二年(1042)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書仁宗,提倡變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學士兼侍講,再次上書,力主革新。熙寧二年(1069),拜參知政事,設製置三司條例司,主持變法,積極推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寧府。八年,再相,次年復罷。十年(1077)封舒國公。元豐二年(1079),復拜尚書左僕射,改封荊國公。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城外半山園,自號半山老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聖中,謚文。崇寧三年(1104),追封舒王。《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自少博極群書,工詩擅文,有《臨川先生集》一百捲,為“唐宋八大傢”之一。《全宋詞》用《彊村叢書》本《臨川先生歌麯》增補,凡二十九首。
  ●菩薩蠻
  王安石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裏。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王安石詞作鑒賞
  此詞為作者晚年隱居江寧半山之作。《能改齋漫錄》雲:“王荊公築草堂於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疊石作橋,為集句填菩薩蠻。”全篇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使之如出己口,真正為自己表情達意服務,敘寫自己的閑適生活與故作放達的情懷。
  開首“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裏”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環境與身份。往昔重樓飛檐、雕欄畫棟的官宦居處換成了築籬為墻,結草作捨的水邊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閑人裝束取代了過去的冠帶蟒服。作者從九重宸闕的丹墀前來到了水邊橋畔的垂楊裏。對於這種遭際的變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種安然自適的態度。一個“閑”字渲染出淡泊寧靜的生活環境,也點出了作者擺脫宦海遠離風塵的村野情趣。兩句閑雅從容,雖然是從前人詩句中摘錄而成,但指事類情,貼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兩句是寫景:一夕春風來,吹開萬紫千紅,風光正似去年。但是,作為一個曾經銳意改革的政治傢,他對花事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僅僅是時光流逝、老之將至的嘆息,更包含着他壯志未酬的憂愁。因此,即使看似閑適的生活裏,自然界的月色風聲,都會引起這位政治傢的敏感與關註,而被賦予某種象徵的意義:“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作者醉酒晝寢,再不必隨班上朝參預政事,生活是如此閑逸,但是,酒醒夢回,陪伴他的並不是清風明月,而是風吹雲走、月翳半規的昏沉夜色。
  最後二句自然地歸結到閑情上:“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作者自問自答,寫得含蓄而餘韻悠長。據馮贄《雲仙雜記》引《高隱外書》雲:“顒攜黃柑鬥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可見王安石的寄情黃鸝,不僅是表現鳥語花香中的閑情逸趣,更是顯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塵拔俗的鯁直人格。
  此詞與王安石晚年的詩作相似,以精煉的筆墨描繪了美麗如畫的湖光山色。詞中營造出清雋秀麗、悠閑恬靜的意境,以此來抒發灑脫放達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脫。詞人描繪春景時,無典故,不雕琢,語言清新、自然,數筆就勾出一幅鮮明秀麗、清俊嫻靜的畫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緑水、花紅柳翠的明麗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黃鸝鳴囀的聲響,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這畫面中。全詞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傢的襟懷心志,嫻雅流麗的風格中顯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體現了王安石詞素潔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詞風。
  ●浪淘沙令
  王安石
  ×呂兩衰翁,歷遍窮通。
  一為釣叟一耕傭。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竜。
  興亡衹笑談中。
  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王安石詞作鑒賞
  這首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遭際和名垂千載的功業,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它不同於一般古代詩人詞客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傢鑒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藴含作者稱贊明君之情,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處。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後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後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於莘(《孟子。萬章》):”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莘,古國名,其地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着歸屬於商,後來得到湯王的重用,纔有了作為。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衹得垂釣於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纔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於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二人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後通,度過了睏窘之後纔遇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所以說他們”歷遍窮通“;呂尚顯達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封建時代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幸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畢竟是少數,此並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時身不遇。“作者頗有自許之意。”若使“即假如。當伊、呂為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岩壑。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為那些人沒有被發現、被賞識、被任用機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點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夠遇合,那就會出現“風虎雲竜”的局面。《易。乾。文言》:“雲從竜,風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意思是說,雲跟隨着竜出現,風跟隨着虎出出,人世間如果出現了聖明的君主,那末,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傢的大事業。伊、呂有真實的本領,果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這樣,纔真正稱得起是人才。因這這是問題的實質之所,所以“興王”一句全詞中是很有分量的。結尾,也是對這一句的引申,說伊、呂不僅功蓋當世,至今超越千載,也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歌頌伊、呂的不朽功業的背後,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於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决心和勇氣。
  ●漁傢傲
  王安石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
  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
  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岩萬壑春風暖。
  一弄鬆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王安石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退隱之後定林院生活的一個剪影式寫照。
  上片寫一次騎驢春遊,起拍二句點明節令,描繪鐘山春意盎然的景象。燈火,指元宵節彩燈。宋時元夜燈節,熱鬧異常。蔡縧《鐵圍山叢談》:“上元張燈,天下止三日。”當時收燈後,又有出城探春的習俗,而江南孟春,不同於北方,往往收燈後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滿野。而鐘山一帶,竹木蔥蘢,萬花競秀,景色更為誘人。“撩亂”,寫出山花爭奇鬥豔,撩惹行人。“燈火已收”而山花滿眼,用筆正所謂掃處還生。這二句,即寫了江寧附近的季候特徵,又點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環境。美景良辰,引逗起詞人覽賞春色的興致,於是筆鋒一轉,由“聞說”領起以下三句,寫洊(jiàn)亭之遊。洊亭鐘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綉,是作者喜愛遊賞的風景勝地。王安石《馬死》詩李壁註引《建康續志》雲:“金華俞紫琳清老,嘗冠禿巾,掃搭服,抱《字說》,逐公之驢,往來法雲、定林,過八功德水,逍遙洊亭之上。”“新水漫”,說明是雨後,經春雨洗禮,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馬行遲緩貌。語出於《後漢書。馬援傳》“乘下澤車,禦款段馬”,李賢註:“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後藉指駑馬。這裏作者實用以指他所騎的毛驢,亦取其“形段遲緩”之意。作者退居江寧時,神宗賜他一匹馬,後來馬死了,他外出旅遊就騎毛驢。“蹇”謂蹇驢。魏泰《東軒筆錄》捲十二載,王安石江寧,“築第於白門外七裏,去蔣山亦七裏,平日乘一驢,從數僮遊諸山寺。欲入城則乘小舫,泛潮溝以行,蓋未嘗乘馬與肩輿也。”這次正是騎毛驢野遊,心閑意靜,恬然自若,什麽升沉得失、堯桀是非,仿佛早拋至九霄雲外,其精神超然塵外。定林寺左右,峰巒復沓,後環屏風,前障桂嶺,其間雲霧繚繞,跨驢繞行山徑,時要通過雲層,故曰“穿雲”。山間𠔌壑毗連,四周巒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叢生的天然塢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塢,洊亭附近有桃花塢等。
  詞人行經此種地帶,不免停轡徜徉,訪勝探幽,故曰“入塢”。纔行高岡,又入低𠔌,故曰“穿雲入塢”。
  不畏雲霧迷茫,不避𠔌堐低濕窈深,不計山路崎嶇回環,而去尋訪遊伴,探奇覽勝,一句中連用“穿”、“入”、“尋”三個動作詞,充分表現了詞人一心尋春的濃厚遊興,描繪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下寫僧齋晝寢,詞人遊興已盡,依然回歸山寺,就床而臥。過片另起一意,意脈不斷。卻,還也,仍也。上寫遊山,此寫憩寢,事有轉折,故用“卻”字。
  因為孤身棲居山寺,故要拂拭僧床,撩起白色的帷帳。“僧床”、“素幔”,寫明作者生活清寂雅素,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點。“千岩萬壑”承上“山南山北”,“春風暖”回應“正月半”。值此東風駘蕩,春光融融,詞人怡然自適的心境也仿佛與大地春色融契而為一,加之遊山的睏乏,於是他漸漸沉入靜謐而深穩的夢中。不知何時,山間的一派鬆濤之聲,把他從酣夢中驚醒,擡眼望去,紅日照臨西窗,而詞人的睡意猶未足。煞拍三句寫夢醒。“悲急管”,謂鬆濤猶如急切的笛聲,深山中嗚咽地悲鳴,仍切山林環境下筆,鬆聲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這首寫政治傢兼文學家的王安石,野遊尋春與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靜,沉入了暫時的酣眠,然而,一時的心理平衡,卻被四周突然闖入的急切悲涼的鬆濤聲所打破,無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夢境之短了,這正隱隱透露了作者身雖幽閑而內心並不平靜的精神狀態。全篇即事寫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氣韻蕭散,充滿脂膩粉香的北宋前期詞壇上,這首詞頗有一枝獨秀的風緻。
  ●漁傢傲
  王安石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
  茅屋數間窗窈窕。
  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
  忽憶故人今總老。
  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王安石詞作鑒賞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的是一種恬靜的美,就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臺後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嚮往,動輒藉自然景物以抒發自己的幽懷。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寫得極為娟秀,為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詩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於江上人傢壁間見一絶,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此見詞人善於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菁花,調合得巧妙自然。“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茅屋數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裏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裏》詩可與此參讀:“竹裏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此即詞中“茅屋數間”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裏》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融成一片,更見精嚴。“午枕覺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閑的情緻與恬淡的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並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於平淡後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如今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忽憶故人今總老”,反襯自己之已老。而今貪愛閑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瀋既濟《枕中記》)。王安石二次罷相隱居金陵以後,心境漸漸平淡下來。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王荊公不愛靜坐,非臥即行。晚卜居鐘山謝公墩,畜一驢,每食罷,必日一至鐘山,縱步山間,倦則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歸。”這種曠日的遊歷體察,引發詞人創作了不少描寫水光山色的景物詞。這首詞,藝術的錘煉上比早年更為成熟。歷來的評論傢,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得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於融詩入詞。
  ●千秋歲引
  王安石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廖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嚮沙頭落。
  楚臺風,庾樓月,宛如咋。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
  夢闌時,酒醒後,思量着。
  王安石詞作鑒賞
  此詞的創作年代不詳,但從詞的情調來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敗、退居金陵後的晚年作品,因為它沒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沒有《浪淘沙令》的躊躇滿志。全詞采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情真心切、惻惻動人、空靈婉麯地反映了作者積極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發了功名誤身、及時退隱的的慨嘆。
  上片以寫景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聲賦,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雋的秋光圖。旅捨客館本已令羈身異鄉的客子心中抑鬱,而砧上的搗衣之聲表明天時漸寒,已是“寒衣處處催刀尺”的時分了。古人有秋夜搗衣、遠寄邊人的習俗,因而寒砧上的搗衣之聲便成了離愁別恨的象徵。“孤城畫角”則是以城頭角聲來狀秋聲蕭條。畫角是古代軍中的樂器,其音哀厲清越,高亢動人,詩人筆下常作為悲涼之聲來描寫。
  “孤城畫角”四字便喚起了人們對空曠寥闊的異鄉秋色的聯想。下面接着說:“一派秋聲入寥廓”,“一派”本應修飾秋色、秋景,而藉以形容秋聲,正道出了秋聲的悠遠哀長,給人以空間的廣度感,“入廖廓”的“入”字更將無形的聲音寫活了。開頭三句以極凝練的筆墨繪寫秋聲,而且純然是人為的聲響,並非是單純的自然聲氣。
  下兩句主要寫作者目之所見。燕子東歸,大雁南飛,都是秋日尋常景物,而燕子飛往那蒼茫的海上,大雁落嚮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別返傢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詞人久客異鄉、身不由己的思緒,於是很自然地過度到下面兩句的憶舊。
  “楚臺風”用典。宋玉《風賦》中說:楚王遊於蘭臺,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庾樓月”亦用典。《世說新語。容止》中說:瘐亮武昌,與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樓賞月,據鬍床詠謔。這裏以清風明月指昔日遊賞之快,而於“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對於往日的歡情與佳景未嘗一刻忘懷。
  下片即景抒懷,說的是:無奈名繮利鎖,縛人手腳;世情俗態,耽擱了自的生活。風流之事可惜總被拋一邊。“當初”以下便從“風流”二字鋪展開去,說當初與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約私諾,然終於辜負紅顔,未能兌現當時的期約。“華表語”用了《搜神後記》中的故事:遼東人丁令威學仙得道,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唱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象千年今來歸。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
  這裏的“華表語”就指“去傢來歸”雲雲。“秦樓”本指婦女的居處,漢東府《陌上桑》中說:“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樓即為美貌堅貞的女子羅敷的居處。李白的《憶秦娥》中說:“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也以秦樓為思婦傷別之處,因而此處的“秦樓約”顯係男女私約。這裏王安石表面上寫的是思念昔日歡會,空負情人期約,其實是藉以抒發自己對政治的厭倦之情、對無羈無絆生活的留戀與嚮往。因而這幾句可視為美人香草式的比興,其意義遠一般的懷戀舊情之名,故《寥園詞選》中說此詞“意緻清迥,翛然有出塵之想。”詞意至此也已發揮殆盡,然末尾三句又宕開一筆作結,說夢回酒醒的時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夢和酒,令人渾渾噩噩,暫時忘卻了心頭的煩亂,然而夢終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時。一旦夢回酒醒,那憂思離恨豈不是更深地噬人心胸嗎?這裏的夢和酒也不單純是指實的夢和酒。人生本是一場大夢,《莊子。齊物論》上說衹有從夢中醒來的人才知道原先是夢。而世情渾沌,衆人皆醉,衹有備受艱苦如屈原纔自知獨醒。因而,此處的“夢闌酒醒”正可視為作者歷盡滄桑後的憣然反悟。
  作為一代風雲人物的政治傢,王安石也並未擺脫舊時知識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兩者中間徘徊。他一面以雄纔大略、執拗果斷著稱於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渦中也時時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誤身的感慨。這首小詞便是他後一方面思想的表露。無怪明代的楊慎說:“荊公此詞,大有感慨,大有見道語。既勘破乃爾,何執拗新法,鏟除正人哉?”(《詞品》)楊慎對王安石政治上的評價未必得當,但以此詞為表現了作者思想中與熱衷政治相反的另一個側面,卻還是頗有見地的。
  ●桂枝香
  王安石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裏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徵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緑。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麯。
  王安石詞作鑒賞
  此詞抒發金陵懷古人之情,為作者別創一格、非同凡響的傑作,大約寫於作者再次罷相、出知江寧府之時。詞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無聊之時頤情自然風光的情懷。
  全詞開門見山,寫作者南朝古都金陵勝地,於一個深秋的傍晚,臨江攬勝,憑高吊古。他雖以登高望遠為主題,卻是以故國晚秋為眼目。“正”、“初”、“肅”三個字逐步將其主旨點醒。
  以下兩句,藉六朝謝傢名句“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之意,點化如同已出。即一個“似練”,一個“如簇”,形勝已赫然而出。然後專寫江色,縱目一望,衹見斜陽映照之下,數不清的帆風檣影,交錯於閃閃江波之上。細看凝眸處,卻又見西風緊處,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風飄拂。帆檣為廣景,酒旗為細景,而詞人之意以風物為導引,而以人事為着落。一個“背”字,一個“矗”字,用得極妙,把個江邊景緻寫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寫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變化。“彩舟”、“星河”兩句一聯,頓增明麗之色。然而詞拍已到上片歇處,故而筆亦就此斂住,以“畫圖難足”一句,抒贊美嗟賞之懷,頗有大傢風範。“彩舟雲淡”,寫日落之江天:“星河鷺起”,狀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換一幅筆墨,感嘆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繼亡覆的史實。寫的是悲恨榮辱,空貽後人憑吊之資;往事無痕,唯見秋草凄碧,觸目驚心而已。“門外樓頭”,用杜牧《臺城麯》句加以點染,亦簡淨有力。
  詞至結語,更為奇妙,詞人寫道:時至今日,六朝已遠,但其遺麯,往往猶似可聞。此處用典。“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唐賢小杜於“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傢”時所吟之名句,詞人復加運用,便覺尺幅千裏,饒有有餘不盡之情緻,而嗟嘆之意,千古彌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王禹稱寇準錢惟演
陳堯佐潘閬林逋楊億
陳亞夏竦范仲淹柳永
張先晏殊張昪石延年
李冠宋祁梅堯臣葉清臣
歐陽修王琪解昉韓琦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