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大鍋飯:公共食堂始末   》 第31節:三、"吃飯不要錢"(14)      羅平漢 Luo Pinghan

  老年幸福院:凡是年老體弱,不能參加生産勞動的老年人,組織到幸福院,集體住宿、吃飯,並根據其勞動力情況,分配給一定的輕體力勞動,如養雞、鴨、兔、豬等。生活上實行飯菜多樣化,吃飯時有專人照管。
  招待所是為社員來客設立的,內有食堂,客人可在此吃飯。托兒所則收一歲至三歲的兒童。
  該大隊實行"三院二所"後,其上級第六基層社黨委會曾總結出了五大好處:
  (一)解放了生産力,幹活行動迅速,指揮統一。婦女擺脫了傢務瑣事,使出勤率由原來的不到70%上升到100%。
  (二)便於集中教育社員,提高廣大社員的政治覺悟。
  (三)便於學習文化,提高社員的文化、技術水平。
  (四)充分發揮了半勞力和輔助勞力的作用,做到了人盡其纔、地盡其力、物盡其用,大大發展了集體經濟,達到了傢禽滿院。
  (五)吃住在一起,有問題及時得到解决,幹部關心社員,社員愛護幹部,幹群關係更加密切。
  這樣的"三院二所"雖然有如此多的"好處",但這種人為地拆散家庭的做法,必定會給群衆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實際上是不能長久的。
  公社化後,許多地方都實行社員集體生活、集體居住。山東滕縣就曾發生一件因誤傳上級精神,造成一個公社的社員大搬傢的荒唐事件。
  1958年11月3日,滕縣界河紅旗人民公社的一位黨委副書記,在濟寧地委開會分組討論時,聽到了滕縣辛莊山頂有幾戶社員從山上搬到山下居住的事。這位副書記在開會時大概是心不在焉,把這件事同會議的主要精神混在一起,當做地委佈置的任務回來後進行傳達,並講到了小村並大村進行大兵團生産的好處。公社黨委第一書記本來頭腦就發熱,聽了這位副書記的匯報後,以為上級已經加快了"鄉村城市化"的工作,匆忙决定全公社並村搬傢。
  第二天,界河紅旗公社在駐地召開全公社黨員、幹部大會。由那位副書記"傳達"地委會議精神,對並村作了具體佈置,辦法是將全社的176個村合併為28個大村,實行按性別、年齡分別居住,男女青年各住一村,男女老人也各住一村。不論青壯年和老年,凡是有配偶的一律過星期六制度。按照軍事化的要求,全社人口編排成團、營、連、班。同時規定,在並村搬傢時,小傢畜傢禽集中喂養,取消私有製,衹準帶生産工具、衣服被褥等,其他一律不帶,糧食更不能帶走。會上還提出了"苦戰一晝夜完成任務,嚮公社黨委報捷"的口號。雖有不少黨員、幹部對此想不通,有意見,但不敢提。他們認為並村搬傢既然是上級佈置的,就是一項全國性工作,同時也由於當時流行"拔白旗、插紅旗",怕提了意見被當做"白旗"受批鬥。
  11月5日,全社開始搬傢。社員對搬傢普遍反對,怨聲載道,哭駡聲不絶,都不願離開自己的傢。有些膽大潑辣的社員大駡幹部,華傢林村五個婦女坐在街上連駡帶哭了一天。個別幹部傢屬因不堪辱駡走上絶路。不少社員以毀破農具、大吃大喝來發泄不滿。搬傢時,社員覺得房子、傢具、其他物件都將不屬自己了,就將鍋、盆扔在路上或砸掉,將傢具、木床當做柴燒,把農具弄斷、弄壞當做廢鐵賣掉。社員更是殺雞宰羊,喝酒吸煙,趙辛街耕作區(介於公社與大隊間的組織,一般相當於原來鄉的範圍)宰羊200餘頭,殺雞3000衹。在搬傢過程中,幹部帶着民兵到社員傢翻糧,司堂耕作區的竜山店共有500戶,被翻的有432戶,共翻出社員收藏的糧食20011斤、花生305斤、地瓜300斤。社員為了藏住糧食,有的將糧食埋在糞堆裏,有的埋在河灘上。11月6日,滕縣縣委得知界河的大搬傢後,立即打電話指示停止搬傢,這一鬧劇纔停演。
  湖北省當陽縣跑馬公社颳"共産風"時,更是發生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1958年10月中旬的一天,跑馬公社黨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帶隊到外地煉鋼鐵)在大會上宣佈:11月7日是社會主義結束之時,11月8日是共産主義開始之日。大會一結束,人們就到街上商店去拿東西,去得早的多拿一點,去得晚的少拿一點,最後去的是一位教師,衹拿了兩筒蠟紙。商店的東西拿完後,就去拿社員傢的東西。別人傢的雞,可以隨便抓來吃;這個隊種的菜,別的隊可隨便來挖,甚至連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因為馬上就共産主義了,子女也就成了大傢的。這個公社衹剩下一條還沒有"共産":老婆還是自己的。不過這一條這位公社黨委第二書記也拿不準是不是可以"共産",說還得請示上級。這種事,今天看來好像是天方夜譚,可這卻是1959年3月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在給中共中央的一個報告中講到的。
  "共産風"的出現,除了因為當時的基層幹部水平低,把共産主義理解為就是"共産"外,根本原因在於人民公社的體製。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既是基層政權組織又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共産"都可用行政命令的方法下達,作為下級組織的管理區、大隊和生産隊都衹能無條件地服從。加之辦起了公共食堂,社員的吃飯權也就是最根本的生存權,實際上掌握在食堂,也就是公社手中。如果社隊幹部心術不正,社員稍有不滿,就會被剝奪其本人甚至全家的吃飯權,社員除了挨餓之外別無出路。這也是社員對"共産風"不能抵製、反抗的原因,從而也導致公社化後"共産風"泛濫成災,給農業生産和農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一、初瀾(1)第3節:一、初瀾(2)
第4節:一、初瀾(3)第5節:一、初瀾(4)第6節:一、初瀾(5)
第7節:一、初瀾(6)第8節:二、大潮(1)第9節:二、大潮(2)
第10節:二、大潮(3)第11節:二、大潮(4)第12節:二、大潮(5)
第13節:二、大潮(6)第14節:二、大潮(7)第15節:二、大潮(8)
第16節:二、大潮(9)第17節:二、大潮(10)第18節:三、"吃飯不要錢"(1)
第19節:三、"吃飯不要錢"(2)第20節:三、"吃飯不要錢"(3)第21節:三、"吃飯不要錢"(4)
第22節:三、"吃飯不要錢"(5)第23節:三、"吃飯不要錢"(6)第24節:三、"吃飯不要錢"(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