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又厚又黑红楼梦   》 第31节:第四篇天香楼夜总会(4)      Wang Xiaoshan

  说样板戏是"文革"的一个标志,一点没有夸大其词。最近教育部门打算在中小学教育内容里加上些京剧内容,但让人疑惑的是,他们给出的15段京剧里,居然有9段来自样板戏,这是谁在为"文革"摇旗呐喊、借尸还魂呢?
  相应地,《新京报》消息:"所有音乐老师都能开口唱京剧,这是最低标准。"新学期开始,北京将试点在20余所中小学引入京剧。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昨天表示,短期培训不奢望老师的京剧唱功如何,但让每个教京剧的老师都能开口唱是一个基本要求。
  那么,在基本要求之下,就是会唱包括9段样板戏在内的15段了,要达到这个要求还真不难,到40岁往上的人里面找就是了,容易得紧--他们愿意不愿意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永远的恶搞
  永远的恶搞,意思是恶搞这个事似乎成了永远的话题。一件事情能成为话题,肯定是很多人对其看法不同,从前很著名的相声演员姜昆就是个不支持恶搞的。其实我也很想天下太平,没人恶搞,但姜昆的理由实在说服不了我。
  《新快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昨天对时下流行的"恶搞"进行了抨击。他认为,恶搞和创意是两回事儿,恶搞是"下三路"的东西,是"流氓文化"。"恶搞和创意是两回事儿,大家都很欣赏美国文化的强势,但人家那个创意都恶搞了吗?我们为什么非得要去恶搞,非得要搞成'流氓文化'才算有创意呢?我们为什么非得要走'下三路'呢?'上三路'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拥有的吗?"
  "上三路"肯定是中国人应该拥有的,但全世界无论哪儿的人,也都拥有"下三路",所以我们也学姜昆说:"我们为什么非得要走'上三路'呢?'下三路'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拥有的吗?"一个人,既有上三路也有下三路,否则裤子就卖不出去了,制衣行业将大受打击,大家也别想生儿育女了。--这是调侃一下,其实更大的问题是姜昆的思维方式,按他的分析,美国文化的强势=创意不恶搞,美国人不恶搞=我们也不能恶搞,哦呵,这话要让愤青们听到,肯定会把姜昆骂成汉奸了,他们该会问:"难道中国文化一定要以美国马首是瞻吗?"不知道姜昆该怎么回答。
  我心眼不坏,替姜昆回答一下吧,其实美国人也恶搞的,而且恶搞得堂而皇之,比如伍迪·艾伦的每部电影都是恶搞,如果说伍迪·艾伦的说服力不够的话,再看看电影《白头神探》,一二三,恶搞,简直潇潇洒洒一塌糊涂。
  再往深了说,相声本身就是恶搞的行业,姜昆恶搞了一辈子,老了老了开始反对恶搞,这本身是不是也是恶搞呢?正如贾政,自己年轻的时候诗酒风流,被老爹打过皮开肉绽,但等自己老了,却己所不欲,施给了自己的儿子贾宝玉,要么孔子说"老而不死谓之贼"呢。
  反三俗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牡丹亭》里的句子,于丹教授说,她当年是读中学时第一次在课本中读到的。林黛玉的课本大致是《女儿经》之类,她爹算开明的,把她当儿子养,课本不过是四书五经,没于丹教授那么好的运气,可以在课本里读《牡丹亭》。林黛玉要想听这两句千古好词,还须听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序:关于"黑心杀手"王小山的黑材料(1)第2节:序:关于"黑心杀手"王小山的黑材料(2)
第3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1)第4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2)
第5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3)第6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4)
第7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5)第8节:第一篇红楼大讲坛(6)
第9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1)第10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2)
第11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3)第12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4)
第13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5)第14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6)
第15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7)第16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8)
第17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9)第18节:第二篇太虚影视基地(10)
第19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1)第20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2)
第21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3)第22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4)
第23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5)第24节:第三篇贾府官方博客(6)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