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花間一壺酒 》
第31節:戰場上兵戎相見不客氣
李零 Li Ling
西方的學術規範好,"就是好就是好",大傢衆口一詞全這麽講,其實倒也不見得。
比如許多年前,法國學者魏立德(Francoiswildt)就跟我說:你甭迷信這些,你們那些規範好多我們也做不到,有些簡直就是作繭自縛。因為這樣的規範,其實衹是在那些比較"科學"比較"現代"的學問上纔比較需要也比較容易做得到,文史哲的很多方面還是古風猶存,古人寫文章的方式也不見得就不好,比如哲學書也來一大堆腳註,就不大可能,也沒有意思。
現在我們談話,後面都有說不完的背景,總得看談話對象,該詳則詳,該略則略,"不言而喻"一樣少不了。還有,也是法國人的福柯,當年寫過一篇《啥叫作者》(Whatisauthor),他竟敢拿天經地義的著作權開玩笑。
古往今來"作者"那麽多,他們的說法一個套一個,誰是真正的"作者"確實是大問題,我們就是想"老實交待",也"交待"不了。還有,前年夏天EarlyChina的主編夏德安(DonaldHarper)教授跟我講,因為商業化和電腦化,已經有人謀劃對學術論文從遣詞用語到腳註數量進行規範化,刪繁就簡一刀切,這對我們習慣上以為衹有術語密密麻麻、腳註密密麻麻纔叫學術論文的想法也是沉重打擊,讓人覺得,"與其現在,何必當初"。
西方的學術規範,好也罷,不好也罷,其實都離不開它的基本特點,即它是脫胎於法律社會,骨子裏作為精神支柱的東西是"法律規範"
。比如美國人,喜歡寫備忘錄,喜歡立字據,喜歡醜話講到前邊,一見面先塞給你一大堆規定,特別是防範規定和懲罰規定。過去我以為這衹是和外交有關,和商業有關,同學術不沾邊,後來纔體會到,他們的學術裏面也有類似的一套。特別是學術討論,而且是和活人而不是死人討論,它和法律的關係更大。
比如論文答辯,一大幫學者往那兒一坐,架式就和上法庭差不多。現在我們的申報職稱也來這一套。西方培養學生,能言善辯很重要,從單口、對口到分隊成組做競技式辯論,這是基本訓練。
他們從小到大,成天看政治競選,看法庭辯論,耳濡目染,做學問也是這種勁頭。近幾年,不知從哪兒颳的風,我們的電視臺,也經常組織大學生或中學生,仿而效之,做這種辯論,正反雙方找茬、頂牛、擡杠,劍拔弩張,張口"難道",閉口"豈不",好像對方蠢得不得了。
跟這種攪渾水相比,我倒更欣賞蘇格拉底的討論方式。他講話,總是先說自己什麽也不懂,和對方擺個平等,然後順着對方的思路,就着對方的話茬兒,一路展開討論,共同推進知識,討論結束,好像助産,孩子是對方自個兒生出來的。
還有,我也比較欣賞古代的武士,戰場上兵戎相見不客氣,打完了,倒倍感親切生敬佩,首先哭祭亡靈的,很可能正是昔日的對手。可問題是,這類"古道熱腸",畢竟很難作為一種規則來操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說校園政治 | 第2節:給不合理制度"火上澆油" | 第3節:"博導"是國際醜聞 | 第4節:給少數人"錦上添花" | 第5節:書不是白菜 | 第6節:渾身都是寶 | 第7節:饑餓是最好的廚師 | 第8節:"經典化"就是為擺脫危險 | 第9節:學校不是養雞場 | 第10節:校園目睹之怪現狀 | 第11節:放下筷子駡娘 | 第12節:大人有錢你有命 | 第13節:清官上面有皇帝 | 第14節:發展不是沒頭蒼蠅 | 第15節:犧牲大傢的學術生命 | 第16節:不說人話專說鬼話 | 第17節:沒有學問,光點鈔票 | 第18節:大國不學外語 | 第19節:"愚兵投險"的禦兵之術 | 第20節:知恥近乎勇 | 第21節:改革就會有犧牲 | 第22節:用不着妄自菲薄 | 第23節:要講兼容並包 | 第24節:馬年說伯樂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