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6日軍受阻摩天嶺與山縣大將離職回國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大山岩率領的第二軍攻下金州、大連灣和旅順後,金州半島大部分為日軍占領。清軍此時據復州,使日本第二軍不便與第一軍取得聯絡而進攻營口、海城。因此乃木希典率領步兵第一聯隊、騎兵一中隊和山炮兵一中隊,於12月1日由金州出發,攻打復州。當天到達五十裏堡,2日到普蘭莊,3日到三官廟,5日到馬關子,6日進至復州,探馬來報復州城中已無敵影。原來清軍探知日軍北進,就退到蓋平去了。第一聯隊長隱岐中佐不勞一兵,即入城門,接着乃木也入城。至此,第二軍與第一軍取得聯絡。
回頭再說第一軍。第一軍第十旅團長立見尚文占領鳳凰城後,日軍分兵兩路進攻奉天。一為東路,從鳳凰城經遼陽到奉天,這是從鴨緑江到奉天的主道;另一為西路,從鳳凰城繞道岫岩、海城,出遼陽之西到奉天。因此遼東戰場便一分為二。
東路戰場本由宋慶指揮,他主動放棄鳳凰城,退守摩天嶺。不久宋慶奉命回援遼東半島,東路改由聶士成指揮。聶士成是李鴻章淮軍的謫係,秉性忠厚,做事踏實,沉毅果敢,滿腔報國熱情。他以摩天嶺為屏障,采用遊擊戰術,在遼東東路戰場與敵人周旋了兩個多月,日軍不僅受阻於摩天嶺,由東路進犯奉天的計劃遭到失敗,而且被迫放棄攻勢而轉為守勢,衹好龜縮在九連、鳳凰諸城,無力再發動攻勢。因此立見尚文少將悶悶不樂,作詩感嘆道:“留守鳳城四閱月,每聞戰捷劍空鳴。難忍功名爭競念,夢魂一夜屠清京。”
正當立見尚文夢想攻打北京的時候,司令山縣有朋差人來傳令:“即日起由第三師團攻打海城,第十旅團仍堅守鳳凰城,不可出擊。切戒!”山縣有朋是日本陸軍元老,素有武士道精神,一貫獨斷專行。早在11月3日,山縣就嚮大本營提出《徵清三策》說:“此次徵軍戰爭,海陸兩軍均連戰連捷,且常不失先發製人之機。今已占領若幹要地,宜乘此時機進兵山海關附近,盡全力陷敵之首都,使彼結城下之盟。從海路至山海關登陸,建立根據地,以進行直隸作戰,此為第一策;嚮旅順進擊,以使兵站基地移至不凍港,此為第二策;立即北進,以攻取奉天,此為第三策。此第三策中取其一策可也。”
伊藤博文看了山縣的這個戰略方針,便召集大本營諸參謀討論。伊藤說:“山縣大將的戰略,本來是符合大本營在戰前製定的作戰方針的。但是從外交方面來考慮,便有許多不妥當的地方。”伊藤接着又說:“試想,第一軍部分留守九連城,其主力進擊奉天,進而南攻北京;第二軍也部分留守金州半島,其餘全部渡海叩山海關。此雖是壯舉,但談何容易。面臨天寒地凍之氣候,要在渤海尋求交通工具乃是至難之事。且敵艦隊自黃海一敗後,並非完全喪失戰鬥力,而第二軍運至山海關又需要大量海軍掩護。即使此策能行,清廷瓦解,中國成為無政府狀態。若至此時,勢必導致西方列強聯合干涉。若清國一旦陷於無政府境地,則將來時機成熟,誰能代表彼國與我談判?”
衆參謀接着發言,也都否定山縣的《徵清三策》。大本營最後否决了山縣鼕季作戰的方針,而作出了鼕季宿營的决定。因而11月9日大本營致電山縣:“第一軍退至九連城附近,在雲愛河與大洋河之間建立營地。全軍鼕營待命,為明年開春發動攻勢作好準備。”
山縣有朋自尊心特別強,對自己的意見被否定感到十分不滿。他對一個部下說:“如你所知,皇上完全瞭解我。我仍然認為,使戰爭半途而廢的策略是不對的。”山縣一意孤行,抵製大本營關於鼕季宿營的命令,並打電報給大本營,提出自己的鼕季作戰理由:“一、停止戰鬥會使士氣低沉;二、清兵將利用我軍鼕訓加強備戰;三、為斷然進行直隸作戰,必須確保後路的安全。”與此同時,山縣下令進攻海城。
伊藤博文見山縣不服從命令,極為惱怒,决定罷免山縣第一軍司令的職務。川上操六和桂太郎得悉此事,立即打電報到廣島,對伊藤說:“若公開罷職,山縣受辱,勢必切腹以保持武士的面子。不如奏請養病召回為好。”伊藤覺得此法妥當,便寫一奏摺,致電明治天皇道:“第一軍司令官山縣大將,宿痾忽作,請求回國休養,萬望陛下允準。”11月29日,天皇下達山縣回國養病的詔書:“朕不見卿久矣。今又聞卿身染疾病,不勝軫念。朕更欲親聞卿述敵軍之全部情況,卿宜迅速歸朝奏之。
敕使帶着明治天皇的詔書從東京出發,由橫濱坐船至廣島,然而渡海趕到前綫,為時已晚,山縣已經命令駐安東的第三師團嚮海城方面進軍了。山縣接到詔書,立即電告大本營:“第三師團已作為獨立師團嚮海城進發,臨戰易帥,對士氣不利。我病已好轉,可以指揮進攻海城的作戰。請轉奏天皇,免予卸職。”
伊藤博文當然不會轉奏,而且敕令已下,勢難收回。12月9日,山縣有朋被迫從安東動身回國。部下野津道貫、桂太郎兩師團長為他送行。山縣極其悲傷,老淚橫流,寫下詩一首:“馬革裹屍原所期,出師未半豈空歸?如何天子召還急,臨別陣頭淚滿衣。”野津安慰說:“帥座,別傷心,我們會繼承你未竟的事業,放心回國休養吧。”說畢,即揮毫和詩一首:“軍旅易帥不足奇,徵程雖半决不回。直搗黃竜指日待,班師回朝見皇上。”山縣收下津野的詩,心情稍為舒暢,將它放入懷裏,說一聲“祝君馬到成功”,快馬加鞭而去。
山縣離職後,日本大本營即以野津中將補第一軍司令官之職。同時升近衛旅團長奧保鞏為中將,補第五師團長之缺,作為野津中將的後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1野心初露 | 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 | 4火燒日本公使館 | 5《濟物浦條約》簽訂 |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 | 7開化黨發動政變 | 8甲申政變失敗 | 9再燒日本使館與 | 1金玉均之死 | 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 3中日出兵朝鮮 | 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 | 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 | 7演出“逼宮”醜劇 | 8李鴻章的幻想 | 1豐島海戰 | 2屈辱與光榮 | 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 | 5平壤大會戰 | 6黃海海戰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