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守望的距離 》
第31節:海德格爾的死亡觀2
周國平 Zhou Guoping
死是不可超越的可能性。"非真正的為死而在"怯懦地逃避死,"真正的為死而在"卻勇敢地"先行到死中去",這裏就有消極與積極、被動與主動之分。死是逃避不了的。可是,在此不可超越的可能性之前,卻延伸着種種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海德格爾認為,正是先行到死中去的真實體驗使人從凡人瑣事中解脫了出來,"打斷了每一種堅執於所已達到的存在上的情況",從而獲得自由,開始對嚮着自己的死延伸過去的那些可能性進行選擇。所以他說:真正的為死而在就是"使自身自由地去為此不可超越的境界而先行"。又說:"沒有'無'所啓示出來的原始境界,就沒有自我存在,就沒有自由。"(《形而上學是什麽?》)
一般來說,個人在社會中的異化狀態、個人的真實存在、個人的自由是存在主義哲學所關心的課題。而在海德格爾看來,"先行到死中去"這一"真正的為死而在"的方式正是擺脫"沉淪"(異化)、恢復個人的真實存在、贏得個人的自由的途徑。這樣,"先行到死中去"就是海德格爾哲學的一個關鍵性命題了。那麽,究竟怎樣才能"先行到死中去"呢?海德格爾的回答是:依靠一種"焦慮"(Angst)的情緒體驗。
三"懼怕"和"焦慮"
正如把非真正的存在、非真正的為死而在與真正的存在、真正的為死而在加以區分一樣,海德格爾把"懼怕"與"焦慮"加以區分。在這些概念之間存在着對應關係。"懼怕"是一種屬於非真正的存在的情緒。表現在死亡問題上,就是對死的懼怕,是一種非真正的為死而在的方式。而因為怕死,就更加執著於日常生活中的在,更加沉淪於非真正的存在。懼怕總是指嚮某種確定的對象,為這對象所局限住,"所以懼怕與怯懦的人是被他現身於其中的東西執著住的。這種人在努力回避此確定的東西時,對其他東西也變得惶惶不安,也就是說,整個變得'昏頭沒腦'的了。"(《形而上學是什麽?》)即如怕死,並非真正領會到死的本質即虛無,而僅僅關註着死的現象,諸如臨終的痛苦啦,遺産的處置啦,身後傢室的安排啦。總之,死仍然被當作人世間的一個不幸事件來對待,失去了對人的真正存在的啓示意義。
焦慮卻不然。"焦慮與懼怕根本不同"。它是一種真正的為死而在並且啓示着真正的存在的"基本情緒"。焦慮無確定的對象,當焦慮的情緒襲來時,人衹是感到茫然失措。"我說不出我對什麽感到茫然失措,我就是感到整個是這樣"。在焦慮中,周圍的一切存在物都變得與己漠不相幹了,消隱不見了。這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無傢可歸的感覺。我們平時與萬物與他人打交道,以為這紛紛擾擾的身外世界就是自己的傢。可是這時,突然升起一種隔膜之感,意識到這並非自己的傢。那麽,我們的傢在哪裏呢?根本就沒有傢。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是毫無根基的,我們從虛無中來,又要回到虛無中去。虛無纔是我們的傢,可是以虛無為傢,不正是無傢可歸嗎?於是,通過這種突然襲來的不知伊於鬍底的焦慮之感,我們就在一剎那間瞥見了虛無本身。所以,海德格爾說:"焦慮啓示着虛無。""體會到焦慮的基本情緒,我們就體會到此在的遭際了;在此在的遭際中,虛無就可被揭示出來,而且虛無必須從此在遭際中纔可得而追問。"(《形而上學是什麽?》)
與懼怕相反,焦慮所領會的正是死亡的本質即虛無。在焦慮中個人的真正存在直接面對虛無,從而大徹大悟,不再執著於日常生活中的在,個別化到自身上來。所以,"為死而在,在基本上就是焦慮"。
海德格爾認為,虛無是一切存在物的本質,可是,唯有人這種存在物能夠領會此種本質,從而優越於一切存在物。反過來說,倘若人不去領會此種本質,那麽他實際上就喪失了自己的優越之處,把自己混同於其他存在物了。這就是沉淪。可是超越於存在物之上的傾嚮包含在人的本性之中,既然這種超越衹能通過焦慮的情緒體驗來實現,那麽,人的心理中就必然包含着一種"原始的焦慮"。不過,"這原始的焦慮在存在中多半是被壓製住的。焦慮就在此,不過它睡着了。"(《形而上學是什麽?》)"真正的焦慮在沉淪與公衆意見占主導地位時候是罕有的。"(《存在與時間》第40節)當然,被壓製住不等於消失了。人儘管不自覺地試圖靠沉淪於日常生活來逃避虛無,逃避深藏在他本質之中的無傢可歸狀態,但是虛無和無傢可歸之感常常暗中緊隨着、威脅着他。"焦慮可以在最無痛癢的境況中上升。"(《存在與時間》第40節)"原始的焦慮任何時刻都可以在此在中蘇醒,它無需靠非常事件來喚醒。它浸透得非常之深,但可能發作的機緣則微乎其微。它經常如箭在弦,但真正發動而使我們動蕩不安,則是極稀少之事。"(《形而上學是什麽?》)在人的一生中,真正被焦慮之感震動,窺見虛無之本體,不過是"若幹瞬間"。受此震動的機緣,與其說來自外界,不如說發自內心。這是一種貌似無來由的突發的感觸,其來由實際上深藏在人的本性之中。而且,在海德格爾看來,焦慮體驗之多少、早晚和強弱,簡直取决於個人的優秀程度,反過來也成了衡量個人的優秀程度的標準。這種體驗愈多、愈早、愈強烈,就表明個人的存在愈為真實,他愈是保住了真實的自我。與此同時,焦慮取得了超凡入化之功,它嚮個人啓示虛無之本體從而把個人"從其消散於世界的沉淪中抽出來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自序 | 第2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 第3節:幸福的悖論1 | 第4節:幸福的悖論2 | 第5節:幸福的悖論3 | 第6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1 | 第7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2 | 第8節: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3 | 第9節:自我二重奏1 | 第10節:自我二重奏2 | 第11節:自我二重奏3 | 第12節:失去的歲月1 | 第13節:失去的歲月2 | 第14節:探究存在之謎1 | 第15節:探究存在之謎2 | 第16節:永遠未完成 | 第17節:悲觀·執著·超脫1 | 第18節:悲觀·執著·超脫2 | 第19節:悲觀·執著·超脫3 | 第20節:有意義的徒勞1 | 第21節:有意義的徒勞2 | 第22節:有意義的徒勞3 | 第23節:有意義的徒勞4 | 第24節:有意義的徒勞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