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東度記   》 第三十一回度嚮氏一門復孝 化鬱全五子邪心      方汝浩 Fang Ruhao

  話說嚮古三人得了聖僧度脫,不獨反逆為孝,心情便正大起來。出了寺門遇見許多婦女,老的、小的,醜的、俏的,那小的執扇遮面,這老的捧燭拈香,可憐那醜的無人顧視,獨嫌那俏的偏惹人觀。他三人便道:“是誰傢沒禮義男子,放縱閨門婦女外遊?有這等不知羞婦女,藉口燒香,庵觀混雜。雖然是釋門,清淨慈悲,普度善男信女,衹恐藏姦導欲,引惹市井無賴頑心。女菩薩有這善心,何不守婦道,不出閨門,在傢堂焚香拜聖;何必瞞丈夫,信僧尼,入寺觀,出身露面,見像焚修!清白世傢說無,恐有村鄉小戶,傳引偏多。”他三人正說,衹見這些婦女中有兩個乃是嚮古弟兄妻小。妯娌二人,見了丈夫,便問道:“演化高僧在何處?”嚮古答道:“在殿上。為何你二人到此?”其妻答道:“昨見公公回傢,回心轉意,說了一篇好言好語,都是這東度師父勸化他的。我想這僧人定是高賢聖衆,我們前怪公公請和尚來傢,說我們不孝,故此把素齋內放了葷腥。誰知他不舉箸,天使給你們掀倒了。今日鄉村奶奶、大娘,傳說萬聖寺有高僧演化,故此我們來瞻拜燒香。”嚮古三人聽了,說道:“你為何不同婆婆來?這便還是你等不孝。”二婦道:“我們與婆說,反被她說了幾句沒好氣的言語。”三人道:“聖僧在殿上,你們既有村鄰伴來,我們且回傢勸母,也來隨喜。”舅氏道:“你我方纔講婦女不可出閨門,卻怎不叫二媳回傢,任她們進寺,還要回傢勸母來隨喜?”嚮古笑道:“二婦既回心信佛,已來寺內,且就她這好意。萬一高僧再有開度她們好言語,從前罪孽或可消除。我們回傢勸母,他係老人傢,便出了閨門,也無甚大過。”嚮今笑道:“千載難逢高僧聖道,衹要我們父子們跟從出來,以免嫌疑。”三人回去,兩婦同着衆女人到了正殿,瞻拜聖像,便走到殿旁。見幾多男女,來來往往,觀看祖師師徒。二婦上前合掌深深拜倒,口內念佛,懺悔前愆。道副卻認得是嚮古傢執棒打出屋來的二婦,便對尼總持說道:“化轉二婦之心,便是他一傢之幸。”尼總持道:“這理真當,人傢每每忤逆公姑,唆使不明的漢子。若是漢子賢孝,不聽長舌婦言,世間哪有說公道婆,背前面後搬是非,唆男子,還是個良婦。為丈夫的,衹是一味不聽,把那偏心溺愛私情,做個光明正大道理。”道育在旁也說道:“人傢三代五代積出富貴兒孫,都從此造。”尼總持道:“哪裏等三代五代之後,衹說眼前,一門歡慶,災害不生,婦女産育無難,丈夫傢道興隆,皆出於此。”祖師聽得,開眼說道:“徒弟言,太迫切了。”當下二婦衹是磕頭,衆婦個個稱道好言語,起身出殿門而去。後有贊揚漢子莫聽長舌一篇道:切莫聽,切莫聽,是非都是婦爭競。
  說長道短漢遮攔,枕邊耳內何時靜;數公道婆駡小姑,吵鄰聒噪親姻聽。
  敗傢門,夫不幸,聽了是非亂了性。
  多少不孝出此門,多少不義由斯徑。
  聽了不辨惹官非,聽了果是生空病。
  身傢若是行得正,除卻忠言俱莫聽。
  話說二婦聽了師徒言語,個個自思,悔想己身不是。回傢把這好言,你勸我,我勸你。就有鄰傢媽媽娘子,說嚮嫂不當纔悔公婆。這二婦省悟,便去孝敬晚婆。卻說這晚娶婆子,果然初嫁入門,見前妻子媳雖也賢順,衹因些小拂意,當自想不守前夫之節,失身再醮鰥夫,百事含容忍耐,以圖過個平安日子。乃有心情強狠的,說我是母,我是婆便欺凌子媳;遇着那道理不明的,道他是晚,他是繼,不忿生嫌。後夫忘了前妻遺愛,衹要後娶心歡,偏聽成隙,日長歲增,真乃傢門不幸。賢的做了不賢,順的成了不順。婦人傢水性積了些,無處解散悶氣,多少染了些沒來由的疾病災危。嚮傢晚婆子正是這宗根因孽障,自揣不明,積忿成病。卻得嚮老聞知祖師東行普度,請齋解救這怪異,誰想子婦又不明,鬧吵這一番。費了師徒唇吻,化解得一傢復舊歡好。這婆子見了嚮老,來說些好話,二子一舅又來問安,兩個媳婦雙雙悔過前非,都藉着和尚的良言,聖僧的勸解。這婆子一時也悔過更新,心和意快,疾病安愈,梳洗起來,也去會兩個尼姑道婆,往寺裏懺罪保安。嚮老好生歡喜,忙備香燭幣帛,跟隨婆子到萬聖寺來。哪知嚮老平日一傢父慈子孝,衹因他既有子媳,又復續弦,除了這淫欲根因,便惹了那王陽輩陰中攪擾。他這輩怕聖僧東度,人人崇信正道,不得遂他迷亂人心,乃遇着事機暗生魔阻。卻說嚮老同着婆子入得寺來,她不便上前謁聖,乃叫尼姑引着婆子,近師前瞻拜。祖師知其為嚮老續娶,釀成這一種根因,乘她悔悟前來,乃說一偈道:前節既失,後悍作禍。
  自不忍心,於人何過。
  婆子聽了偈語,哪裏知道?衹是合掌望着祖師拜禮。同着尼姑道婆出得殿門,把偈語念與嚮老聽。嚮老卻明白說道:“高僧偈語,衹要你忍耐免災,把你與二子、兩媳從前以後是非過惡俱消釋了。衹照你初到我傢看待子媳的心腸,便無氣無惱,那疾病也不生。”婆子滿口答應。嚮老一心歡喜到傢,一門仍舊和好。卻說人生五體,有個“三屍”魔孽。這三屍不喜人鎮靜長遠,專一鼓弄人作孽為非,鑿喪天真,所以修真悟道之傢,屏卻三屍之魔。世間好事,他使的人不去做,便是那七情六欲,種種邪魔,都依附人心,弄得人七顛八倒,他纔遂意。卻說王陽輩混跡世間,分門逐類,結構在那不明道理人心。這嚮傢一戶,都也是他。今被聖僧點化了,他這些業障,計議道:“世間有正原無邪,有善原無惡,衹因人心不古,已生出我等,既有我們,怎肯容他?這僧人一念要演化度脫人心,從了正道善行,必然福壽資生。我輩怎得容留,把世人愚弄?”這些業障,乃就乘着國度中寺院遠近,不明道理的愚夫愚婦,使作的那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養;使作的那博奕好飲酒,不聽父母訓;使作的好勇鬥狠、惹禍生非,連累父母傷;使作的那作惡犯法,把父母身體發膚毀;使作的那違和遷怒,不把父母柔聲悅色待;使作的那為利為名、爭忿輕生,為父母憂。種種愚夫,不孝之罪滔天。還有一等愚婦,被他使作的偏愛子女、忘孝公姑;使作的妒夫納妾,老至無兒;使作的咒公詛姑,中饋不潔;使作的偷饞抹嘴、暗地藏葷;使作的在傢不奉母儀,出嫁不聽婆教,般般惡孽。雖說是“三屍”鼓噪,總是這七情六欲吳厭輩附和。因嚮尚正父子婆媳復舊孝順歡好,一門興旺,六畜滋生。這種種男女,有聞知度化的,惡念不悔,反生譏誚;也有誤遭邪惑,一念省悟的,到寺超脫,望求釋前非。
  祖師於靜室中,慧光普照,洞知這不齊情由,乃嚮尼總持道:“徒弟,汝為父母出傢,不當完一身之孝。若能充此善行,普及一切衆生,同歸正道,功德無量。”尼總持領了師旨,乃嚮道副問道:“師兄,這善行如何充滿?”道副答道:“可度化的,須要言說;不可言說的,須要法力。師弟自揣近來道心善行,積成法力何如?若尚淺,當仗佛祖慈心方便,贊成功果。”總持道:“我知師兄道力弘深,仰仗扶持。”
  二人正說間,衹見許多善男信女,到殿中瞻拜祖師,紛紛雜雜。一個老漢說道:“聞知師父度化嚮老官長,父子婆媳悖逆復孝,老漢卻也遇着這宗怪事。老漢夫妻兩口,生了五子二女,也無一個孝順。若是師父慈悲,救正他們,也似嚮傢一般改悔,老漢夫婦定然厚備金帛酬謝。”總持答道:“老善人,世間凡事有因,譬如地中布種,種豆出豆,種瓜出瓜。你前輩祖父,恐有失了孝順的,後代定然生出不孝不順子孫。”老漢答道:“先世無有這樣祖父,便是老漢也不敢誇口。”總持道:“為何不敢誇口?”老漢道:不是誇口,我老漢為子時,父母在堂,師父聽我說:父母在,不遠遊,戲彩斑衣解憂愁。
  飽食暖衣供早夕,下氣和顔聲更柔。
  這孝敬,在心留,少有違拂獨自尤。
  衹願雙親心喜悅,福壽康寧到白頭。
  老漢說了笑道:“師父莫怪老漢誇口,其實祖代傳來並無不孝的。”尼總持道:“世間怪事,多從積惡牛來。衹恐老善人祖父積來過惡。”老漢道:這也不敢欺瞞,我祖父--都積善,不行惡,代代務本不逐末。
  無有姦盜與邪業,寬厚居傢常守約。
  不趨勢利與炎涼,安分守己為生活。
  老漢說罷,尼總持道:“據老善人說來,祖父都行善,無有過惡,宜子孫代代孝順。今五子二女無一個行孝,想是老善人溺愛不明,未得教子之方,縱放他的良心。你莫知他惡,這去難勸化。教訓已遲,其實在老善人,修省也無用。”老漢道:“師父,如今仰仗道力,與老漢做個功德,使他們悔過前非,也見佛法無邊。”尼總持道:“善功德力固可感化,將來衹是轉變得你五子良心發見。我佛門不設怪誕,不行成令,順善心自然,成就菩提已耳。”道副聽得,乃對尼總持道:“師弟你答老漢之言,雖是一團至理,卻衹是收拾已壞之人心,不得不行個激濁揚清之術。比如雷霆懲惡,天道無私;五刑禁姦,王法不赦。若衹拘於我釋門慈悲方法,一聽其自化,衹恐那幼失教訓,執惡堅意不回的,卻怎生覺悟他悔改?”尼總持聽了,哪裏有個主意!兩衹眼衹看着老漢。老漢乃自袖中取出寶珠十數顆,奉尼總持說道:“師父,你定是能教誨我子女轉心改意,有道法的。願以此珠奉獻。”尼總持見老漢手捧着寶珠,卻又把眼看那右廡,見第二位阿羅尊者合掌笑着,傍有琉璃捨利之光,乃生覺悟,便嚮老漢說道:“小僧們為生死出傢,一切世法金珠寶貝俱以塵土視之,受此無用。老善人何不把這些寶珠分給你子女,世間父子分顔生出那違拂情狀,多係財帛愛多竟少。”祖師聽得總持說出這兩句,便睜眼看着那老漢,道了四句偈語說道:種惠生愛,種施生因。
  為失愛施,何不反惠?
  祖師說偈畢,依舊閉目端坐。老漢哪裏知解?衹求師父超脫他子女回心轉意。道副說道:“老善人,我師尊說偈之意,也叫你回傢分佈些金寶與你子女,他自然孝順敬愛你。”老漢道:“實不瞞師父說,老漢莊田地土也不少,金銀財寶也略充,每每分給子女,反惹得他們怨懟,毫無遜順,每每幹犯我老漢。”道育在旁聽得笑道:“老善人,此情易測,人心無有厭足,易起爭端,衹恐你分佈不均,偏多偏少,得少便憎。若是有教訓,知道理,安分受惠,方且感父母之遺愛。若是失教誨,不明理,爭多嫌少,便生起木均之怨恨。”老漢道:“我從來公平,哪有偏多偏少。師父總是你說得好,人心無厭足。又且少年失了教訓,他個個不明白道理,如今釀成了個忤逆的性情。欲要呈明官府,衹恐王法不宥。他卻反說我老漢不慈。”道副說道:“老善人,你請回傢,我小僧親來拜探你五位善人。”老漢大喜道:“老漢姓鬱名全,傢住地方,就呼做鬱全村。師父若肯降臨,當齊相候。”老漢說罷回傢。衹見五子已有人說與他道:“你父在寺與僧人備細講你弟兄不孝事情,卻也一問一答,都有道理。”五子聽了,個個生嗔,說道:“我等有何不孝之事?與和尚傢講甚道理?”他這五人,心胸都是那邪魅鼓弄,三屍魔倡,一個個忿恨起來,直奔到寺。衹見殿上:香煙雲繞,鐘鼓聲敲,聖像莊嚴,高坐蓮花寶座;僧人凜肅,分誦海會經文。傍列着一十八尊阿羅漢,位位金身;背坐着五十三參觀世音,活活菩薩。兩廡廓塑十殿閻羅,一山門排四金剛聖像。護法執杵降魔,彌勒開顔笑世。笑的是,忙忙愚俗墮紅塵;降的是,昧昧邪心沉苦海。
  話說這五人忿恨,走到寺來,見無數善男信女,燒香禮懺,又見了許多佛像菩薩,心裏便有幾分敬畏。及至到得祖師前,見衆人瞻拜,衹得也合掌敬禮。便嚮祖師前說道:“我等五人,即是鬱傢老父之子。聞老父在師父這裏備細講說我等不是,不知有何不是?故此特來請問。”祖師閉目衹是不答。尼總持便問道:“列位善人名號?”五人齊聲答應。卻是何名,下回自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南印度王建佛會 密多尊者闡禪宗第二回道童騎鶴闖妖氛 梵志惺庵留幻法
第三回蒲草接翅放青鸞 槍棒化蛇降衆少第四回衆道徒設法移師 說方便尊者開度
第五回三尖嶺衆賊劫庵 兩刃山一言化盜第六回本智設法弄師兄 美男奪俏疑歌妓
第七回純一報恩留長老 酒傭懷忿算高僧第八回巫師假托白鰻怪 尊者慈仁螻蟻生
第九回擾靜功頑石化婦 報仇忿衆惡當關第十回賽新園巫師釋道 靈通關商客持經
第十一回兇黨回心因善解 牛童正念轉輪回第十二回元通說破靈通關 梵志擴充法裏法
第十三回指迷人回頭苦海 持正念靜浪平風第十四回破幻法一句真詮 妙禪機五空覺悟
第十五回茶杯入見度傢僧 一品遺書薦梵志第十六回弄戲法暗調佳麗 降甘霖衆感巫師
第十七回賽新園復修舊廟 東印度重禮真僧第十八回二十七祖傳大法 達摩老祖度元通
第十九回清寧觀道副投師 輪轉司元通閱捲第二十回陶情逞能誇造酒 風魔設法警陶情
第二十一回妾婦備細說衷腸 王範相逢謀道路第二十二回詠月王陽招諷誚 載酒陶情說轉輪
第二十三回貪嗔癡路過分心 清寧觀僧投老祖第二十四回神司善惡送投生 和尚風魔警破戒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