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百年奇迹的人生:周有光百岁口述 》
第31节:一九 环游世界
周有光 Zhou Youguang
李怀宇 Li Huaiyu
一九 环游世界
我在美国工作,条件太好了,可以到世界各国,眼界开阔了,了解不一样了。欧洲也是"左倾",我一到意大利,不得了,罗马市中心就是共产党的旗帜,共产党在意大利的国会里占了三分之一的席位。一到法国,法国共产党在议会里占了四分之一的席位。人家都说整个欧洲很快要被共产党接收了,可是后来没有成功,欧洲还是有民主基础。到了英国,我也是"左倾"幼稚病,很快要找共产党的机关报《每日工人》,在伦敦到处买不到,后来人家告诉我要到一个小地方才买到。共产党在英国始终搞不起来,没有群众跟上去。英国对共产党没有印象,大英博物馆是马克思待的地方,结果共产党在英国影响最小。工党在英国有很长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旁的地方闹得很厉害,在英国不行。
银行要不断派人到世界各地了解情况,主要是经济情况,可是经济情况跟政治、历史背景有关系。这一点重要性在中国还不能感觉到。特别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国家,跟中国完全不一样。讲一个小事情,在中国买小菜,就是买本国的小菜,在美国买小菜,全世界的小菜都有。现在我们在中国买苹果,已经有好几种苹果了,到美国去,多少种苹果,不知道选哪一种好。美国一早就是世界性的,这一点跟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不是世界性的国家。这要经过一百年才懂。
游览世界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必须有的基础知识,开阔眼界。假如眼界不能开阔,你就什么事情都不行,这在中国是完全不了解的事情。那时候到世界各国去,不是玩,当然也是玩,是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在银行工作,一到外面就感觉到世界性,在中国不大感觉到,我到许多国家,一种是风景旅游,一种是历史旅游。我的旅游是历史旅游,可是着重经济的特点,养成一种习惯,到一个地方,要敏感经济特点在什么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来在中国很难体会,读书大家都懂,"行万里路"在中国很难理解,到外国去,才体会到"行万里路"的确跟"读万卷书"一样重要。
在中国,我进大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利用百科全书,今天中国人还是很少人用百科全书,在中国跟外国差距很大。我们是1980年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编成十本,到1985年又重新翻译,新版变成二十本,中国开始有一部百科全书,我们这种地方都落后于世界。我了解百科全书的重要性是进了教会学校。中国始终是一个大国,不是一个世界性的国家,今天还只是看到中国,实际上没有看到世界。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譬如讲一个小事情,中国跟美国一样,到火车站,要放行李,给了行李房,就给你一个条子,你下来就凭条子拿行李。我到英国的火车站,交给他行李,他没有条子给我,我说:"条子呢?""什么条子啊?"我说:"我的行李怎么拿?"他说:"你不是告诉我们到什么地方什么旅馆吗?"我到了订好的旅馆,行李已经放在房间里面了,我很不放心:东西丢掉了怎么办呢?这种情况是一个中国人跑到外国去,变成乡下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第1节:序(1) | 第2节:序(2) | 第3节:序(3) | 第4节:一 常州青果巷(1) | 第5节:一 常州青果巷(2) | 第6节:二 育志小学 | 第7节:三 常州中学(1) | 第8节:三 常州中学(2) | 第9节:四 五四运动 | 第10节:五 圣约翰大学(1) | 第11节:五 圣约翰大学(2) | 第12节:六 光华大学(1) | 第13节:六 光华大学(2) | 第14节:七 拉丁化运动 | 第15节:八 妻子张允和(1) | 第16节:八 妻子张允和(2) | 第17节:九 "流水式"的恋爱(1) | 第18节:九 "流水式"的恋爱(2) | 第19节:一○ "举杯齐眉" | 第20节:一一 四姐妹 | 第21节:一二 连襟沈从文 | 第22节:一三 留学日本(1) | 第23节:一三 留学日本(2) | 第24节:一四 抗日战争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