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实录:乱世浮生   》 第31节:闻一多:走出书斋的斗士(2)      帅彦 Shuai Yan

  闻一多无疑如一座山,他的热血激情和铮铮铁骨让人仰之弥高;同样,闻一多又是活生生的,在他的灵魂里歌唱的不仅有伟大,还有热情、质朴、有欲有爱,甚至还有平凡、落寞和孤独。
  一、"几本破书算得了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说,从出生到抗战爆发以前,闻一多的生活一直都是比较优越的,他个人的生活道路也几乎是一帆风顺的。闻一多出生于湖北浠水的一个乡绅之家,我们完全可以想像闻一多少年时期的物质生活应该是比较殷实的,至少是不会经历贫困的生活。闻一多在这个乡绅之家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更重要的是,闻一多父辈的思想并不如一般乡绅家庭那般僵化,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闻一多的父辈指导闻一多报考清华学校这件事情上得到证实。民国初年,尽管社会风气已经有所改变,但多数乡绅对他们心目中的蛮夷之国还是存有戒心(清华学校的学生八年后可以直接入美国大学),只有对外面世界有所了解的家庭才会让自己的子弟入洋学堂。对此梁实秋就曾经评价说:"闻一多的家乡相当闭塞,而其家庭居然指导他报考清华读书,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闻一多也没有如他同时代的许多人那样经历封建婚姻的痛苦,尽管他也于留美前夕成婚,但妻子为新式女性,闻一多对自己的婚姻也比较满意。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闻一多留美期间写给妻子的信中得到证实。留美归来,闻一多很顺利地在大学谋到教职,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相当不错。
  1932年夏,闻一多回清华大学任教,这是他大学教授生涯的最后归宿。清华任教时期,闻一多有很重的名士气,他的一位学生曾回忆说:"记得是初夏的黄昏,……一到七点钟,电灯已经亮了,闻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秒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地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在清华的五年,可以说是闻一多一生中最安定的一段时间。清华时期,闻一多的薪水是三百四十块大洋,经济上足够敷用,不虑匮乏,生活也非常平静(当时一个普通体力劳动者的月收入大约为二十块大洋)。至于他所居住的环境,闻一多在给友人的信中描绘说:"四周围着常青树,爬墙虎爬在红砖墙壁上,书房窗前种着一丛翠竹,微风中不时给玻璃窗投下几片绿阴。房前的左右两块草坪,是孩子们嬉闹的地方,草坪中各有一大鱼缸,里面游动着良种金鱼。"环境甚为清静,宜于家居读书。这一时期的闻一多,可以说是几乎双耳不闻窗外事,完全沉浸在他的学术研究里,他一生的主要的学术成就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沉浸在学术中的闻一多当然对政治是疏离的,甚至是有几分不屑的。梁实秋曾谈起过发生在闻一多身上的一件往事:"有一天我和努生(罗隆基)到清华园看潘光旦,顺便当然也到隔壁看看一多,他对努生不表同情,正颜厉色的对他的这位老同学说:'历来干禄之阶不外二途,一曰正取,一曰逆取。胁肩谄笑,阿世取容,卖身投靠扶摇直上者为之正取;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比周谩侮,希图幸进者谓之逆取。足下盖逆取者也。'"对于闻一多的观点,我们当然可以不表同意,但联系罗隆基为闻一多清华时期的同学,他对老同学如此不留情面,几可说是尖酸刻薄,就足以说明清华时期的闻一多是如何的与世无争和埋头学术以及对实际政治的厌恶。从根本上说,闻一多对罗隆基直接参与社会政治是非常不满甚至是有几分鄙视的。然而此时对政治的态度几可说是完全不同的闻一多和罗隆基在40年代却最终走到了一起,踏上了同一条战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序言(1)第2节:序言(2)
第3节: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1)第4节: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2)
第5节: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3)第6节: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4)
第7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1)第8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2)
第9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3)第10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4)
第11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5)第12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6)
第13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1)第14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2)
第15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3)第16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4)
第17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5)第18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6)
第19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第20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2)
第21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3)第22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4)
第23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5)第24节:老舍:"提只提箱赴国难"(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