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31節:老北京評書、京戲(1)
馮大彪 Feng Dabiao
解放初期, 由於一些原來把持會館的人或南逃或隱蔽, 會館形成沒人管的狀態, 房屋年久失修失養,圮坍倒壞者甚多。在使用上也極不合理, 人口少的占房多, 個別同鄉甚至占用房屋私自高價出租。針對這種情況。人民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將會館財産有步驟地過渡到全民所有, 從1949 年開始進行全面調查,1950 年頒布"北京市各省市會館管理暫行辦法", 經過說服教育, 廢除了舊的管理組織和管理制度,吸收各階層進步人士及住戶中進步分子, 成立了統一的管理委員會。經過大量工作, 收繳和調整了房租, 以其所入, 統籌統支,對房屋作了必要的修理和養護, 並登記和檢查了會館財産。從1951 年起到1956 年止, 陸續將全部會館移交北京市人民政府房管局管理。
近年來國傢重視文物古跡的保護,已將其中有價值的幾所會館, 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以供後人參觀。
附記
在完成此稿的過程中, 承蒙李廷發、王剋昌、劉安瀾、孫興亞、吳鬆泉等同志提供資料、大力協助, 在此謹致谢忱。
老北京評書、京戲
聽京戲可算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從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隨着京劇藝術的發展, 北京出現了一大批有名的戲園子和票房。
老北京人也愛聽評書, 愛猜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 評書和猜謎曾流行了一個時期。
戲 園
葉竜章
清朝管演戲的地方叫茶園, 後來一度稱戲園,以後改稱戲館子。到民國又改稱劇場、劇院、戲院。
廣和樓戲園
地址在前門外肉市街路東, 它是北京外城最早的一個戲園。這個地方原是明末????務巨商姓查的一個花園。
那時候前門大街還是土馬路, 馬路兩邊有好多攤販,賣吃的、喝的、用的都有。姓查的為了湊熱鬧, 就把他的花園改成茶園, 以前都稱它查園, 後又改名廣和茶園, 設有幾十張長桌和長板凳, 衹賣清茶。乾隆年間, 因為前門大街的土馬路改建為石條馬路, 所以馬路兩邊的浮商、攤販也都紛紛蓋起了鋪面房, 這樣一來, 整個廣和茶園就被遮住。後來前
門外商業日漸繁盛, 廣和茶園的買賣也很興隆。查姓人傢為了多盈利, 擴大茶園面積, 加築了一個小型戲臺。開始是說評書, 演雜耍、八角鼓、蓮花落。這些全在掌燈以後纔開演, 白天仍舊是賣清茶。到光緒年間, 廣和茶園重新修建,擴大了戲臺和聽戲的座位。能坐八九百人, 約請北京許多名伶、梆子班、二簧班、高腔班經常演唱。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八國聯軍侵略北京後, 查氏無心再經營廣和茶園, 就賣給當時北京崇文門稅關專辦所獨攬白薯稅收的商人王善堂( 又稱白薯王傢) 經營。王善堂開始將廣和茶園改名廣和樓茶園, 後又改名廣和樓戲園, 內部修建一新; 並在肉市街通往前門大街的一條小鬍同( 叫小二條)西口臨街處, 搭上一個牌樓, 是兩根方木柱子, 高約一丈多, 兩根柱子上面分別寫着"吉祥新戲"、"風雨勿阻"; 正面有鐵板刻花大聚寶盆, 上邊寫着"廣和樓"三個大字, 下邊寫着"富連成社"四個字, 看上去很醒目。這小二條鬍同長約50 米, 寬有3 米, 鬍同東口, 斜對着廣和樓大門。大門兩旁, 左邊是天泰軒二葷鋪, 右邊是天福堂飯店, 中間是寬約五米、長約五十米的一條大甬道。甬道最東邊是個磚影壁墻, 墻的上端寫着"今天準演吉祥新戲"八個大字, 下邊陳列當天大軸子戲應用的小砌末( 今稱道具)。例如, 今天要演大軸戲《豔陽樓》,就擺上石墩、石鎖; 如果演《鐵冠圖》, 那就擺上幾個竹馬; 如果演《金錢豹》, 就擺上幾個大鑔等。戲園既不貼海報, 也不登戲名, 可是所有到這裏聽戲的人, 一看到砌末就能知道當天是演什麽戲。從這座影壁墻右邊往裏去是個四方院, 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樓房, 上下均六間, 左邊樓下是後臺專用帳房, 右邊的樓房是前臺帳房和休息室。這個四方院的東端有一道磚墻, 墻的中央有個橢圓形大門, 大門往裏三四米就是戲園子正中入門處。從這個橢圓門到戲臺正門, 這裏也是個小偏院, 寬約三米, 長十米多。由戲園大門往南是通往後臺的夾道。戲園內分樓上樓下兩層。樓下座位是長條桌子和長板凳, 都是竪嚮舞臺放置, 看戲的人坐下後, 都要側過身來看戲, 兩廊散座全是大長板凳橫放, 最後是大墻。樓上前排全是包廂, 後邊是散座。戲臺是坐東朝西, 四方形, 最前邊有兩根大臺柱子, 柱子上挂有一副油漆對聯, 上聯是"學君臣、學父子、學夫婦、學朋友, 匯千古忠孝節義, 重重演出, 漫道逢場作戲", 下聯是"或富貴、或貧賤、或喜怒、或哀樂, 將一時離合悲歡,細細看來, 管都拍案驚奇。"還有橫匾一塊, 懸挂在通嚮後臺的上下場門中間,上面寫着"盛世元音"四個大字。據說這副對聯是清朝鹹豐年間二甲進士陸潤庠撰寫的。廣和樓後臺地勢很寬敞, 北邊有個大院, 上搭天棚, 南邊是入門處,有木製柵欄。從院裏往西就是後臺的房屋。屋裏南邊正中設祖師爺佛龕, 佛龕係用檀香木雕刻成宮殿式, 高三尺、寬二尺, 內有圓形座椅, 坐着唐明皇塑像,頭帶九竜冠, 身穿杏黃竜袍, 足蹬黑緞厚底官靴, 兩旁有全份鑾駕。桌上有長明油燈、銅製香爐、燭扦, 早晚燒香兩次。如遇到演老爺( 關公) 戲, 扮演人另行燒香, 並把青竜刀放置神前, 上挂黃紙錢焚燒, 以示尊敬。神桌右邊是大衣箱,左邊是二衣箱, 往北是盔頭箱、三衣箱、靴包箱、把匣等。後臺上場門旁邊設有一個長方桌, 上面鋪紅氈子, 桌上放有水牌一個。水牌是硬木架, 牌上鑲有幾排象牙條, 上寫當天戲碼。桌子兩邊擺着四把椅子, 是社長( 富連成社) 和大管事的座位。坐在上場門這個地方, 是為了便於觀察角色是否穿錯戲衣、戴錯盔頭及扮相有沒有錯。後臺南北大墻上, 懸挂着用宣紙墨筆書寫、用樟木鏡框裝着的梨園規則和懲罰條例。民國三年(1914 年), 廣和樓二次和富連成社訂立長期演唱合同以後, 票價還是賣十六枚銅元一位( 那時銅元四百枚換銀元一元)。民國八年(1919 年)加演夜戲, 樓上一律賣女座, 樓下一律賣男座,白天戲還是不賣女座; 到了民國二十年(1931 年)以後, 纔開始男女合座。喜連成社科班從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 年)就在廣和茶園演戲, 演了近三年。那時梅蘭芳、周信芳( 麒麟童) 也正在喜連成科班搭班學藝, 和老生王喜秀、雷喜福,旦角律喜雲等同臺演唱。民國三年(1914年)科班又返回廣和樓演戲時, 已是富連成科班了。喜連成和富連成兩次在廣和樓演戲二十多年, 因此我對於廣和樓的印象較深, 對它知道的也比較詳細。解放後, 廣和樓經政府擴建, 煥然一新,現已改名廣和劇場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