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盐与文明 》
6.盐路(上)(3)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伯乐应当说史有其人,他是秦穆公时代的人。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伯乐路过虞坂,“有骐骥伏盐车,见伯乐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
盐车经过的虞坂,又称吴坂。《元和郡县志》说:“吴山即吴坂也,伯乐遇骐骥驾盐车之地,其坂自上及下七山相重。”《太平寰宇记》也说,虞坂就是吴山即吴坂,是中条山间的一条道路。
虞坂的由来,是周武王封吴泰伯之弟仲雍之后虞仲于夏墟,因虞为称,谓之虞坂。古时骐骥驾盐车,走的就是这个虞坂。
这是一条重要的通道,历史上又名为青石槽,古道今日尤存。它横穿中条山,途经虞国(今晋南平陆县),到达通往南方的黄河茅津渡渡口。青石槽古道是盐道,又不仅仅是一条盐道。
盐车官路寻踪
吴坂所在的青石槽,是一条著名的官路。一般的官路,并不是专用的盐路,可以运盐通商,也可以行军作战。
春秋战国时,河东盐池的池盐通过一条条盐道被运往四面八方,史称“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扩散到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四省。
据《山西通志》所言,在临晋西南三十里有城子埒桥,桥通运城“盐车官路”。这又说明,有的官路就是专事运盐之路,或者当初是专为运盐所修。
有一个考古发现,不仅见证了古代盐道的存在,而且见证了吴坂的存在,这便是山西运城市东郭镇刘家窑村的“牛家院摩崖刻石题记”。
牛家院地处运城南端15公里的中条山腹部,从东郭镇刘家窑村村西南口入山,攀登约1公里的陡坡,再行约2公里崎岖坎坷的盘山小道,即到牛家院。牛家院并非有院,而是一个宽约10余米,长约20余米,呈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小台地,台地南面是一道深约20余米的峡谷,谷底有水,北面是一突兀的悬崖。摩崖刻石题记分上、下两篇,就依自然山石,打磨平整之后勒文于上。
刻石题记上篇:面积约90厘米×90厘米,共刻字11行,每行13字至15字不等,字径6厘米至7厘米,书法魏体。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多漫漶不清,仔细辨认,勉强可读:
大象二年开修此路崩临崖□□
微有痕迹余相度开通直疾好路
缓急无涧水□□惟有五处盘曲坡峻
车牛难转古人皆□未到余今乃改峻
处延平至□兼十里□□□有□□□
众□不惟大利盐及行商复又便客
□延晋□西路□解其有障故□□□
□事端并役使兵□次第并在都运
□□尉□都官记(下阙)
□□□十八日再修毕工(下阙)
合门□□□举盐池公事王文□题
刻石题记下篇:高68厘米,阔64厘米,刻文9行,字径2厘米至3厘米,书法魏体,刻文较上篇保存略好:
大周大象二年岁次庚子二月丁巳
朔日□丙寅□诏遣御正中长夫义
阳公□□绩司仓下长夫北平子叱
罗兴开两谷古路通陕州三门□□
从盐池东通海门向陕州直于虞坂
道四十里向三门直廿里一百步使道
夫一千二百人十日功息治道监盐
池总副监田□副□□□郡丞宇文□
盐池南面监尹盛等卅人
刻石题记上、下两篇中均有大周大象二年(580)字样,说明两篇题记刻于同年。刻石题记的内容,记述了大象二年开修由河东盐池通往茅津渡口的一条运盐古道。下篇题记对开修的路线、里程、使役人数、用工天数等,都记载极详,说明当时朝廷对开修此路十分重视,故诏遣重要官员督办此事。
历史上河东池盐销往河南途经平陆有三条古道:
第一条是虞茅道,自运城磨河村抵虞坂入平陆境,经卸牛坪、侯王、张店、桥、太宽、八政、圣人涧至茅津渡。
第二条是曲太道,始自运城的曲村,翻越中条山入平陆境,经干槐树、土地庙、下乐街、张村、老县城至太阳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玄滋素液(1) | 1.玄滋素液(2) | 1.玄滋素液(3) | 1.玄滋素液(4) | 1.玄滋素液(5) | 1.玄滋素液(6) | 1.玄滋素液(7) | 1.玄滋素液(8) | 2.穿井取卤(1) | 2.穿井取卤(2) | 2.穿井取卤(3) | 2.穿井取卤(4) | 2.穿井取卤(5) | 2.穿井取卤(6) | 2.穿井取卤(7) | 2.穿井取卤(8) | 2.穿井取卤(9) | 3.煮海熬波(1) | 3.煮海熬波(2) | 3.煮海熬波(3) | 4.阳光产品(1) | 4.阳光产品(2) | 4.阳光产品(3) | 5.造盐者:盐丁(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