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徹底破解二十篇謀局之謎:隱藏的論語   》 以德治國(5)      新燕頓旺 Xin Yandunwang

  其他代表道的名詞還有很多,比如性、心、天等。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也能創造出個新名詞來。朱熹弄了個“理”學,我們可以叫“狗不理”學,又香又好吃,一定更受歡迎。
  綜上我們就知道:平常所認為的“我”,是“小我”,或說“假我”,那個真正的我,是周遍一切世界,融通天地萬物的。他清淨無為,沒有對立,衹有感通。打個比方,我們不同的人就象不同的燈泡,燈泡發出各色的光,不是燈泡的作用,而是燈泡後那無形的電流所起的作用。孔子知天命,就相當於明白了燈泡發光是由於“電流”的作用,這下子一通百通,與萬物一體無礙了。
  天命是人的本來面目,可它又無形無相,叫人怎麽印證?佛、道、儒三傢都有一套自己的修行方法,引導我們去認識、體驗它。如靜坐、念佛、念咒、觀想等,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研究。孔子之所以能悟天命,與他四十不惑,能真正徹信人事因果規律,剋己復禮,守死善道關係非常大。
  六十而耳順。耳順不是說耳朵沒毛病,而是說能平等聽取順逆之言,平等心發起了。孔子五十歲通達天命是個分水嶺,之後孔子“我”的執着的習氣漸漸就減損,而能平等對待他人的順逆之言。“耳順”的其他解釋非常多,有說是“聽他人之言,而知他人之心”等。我這裏取平等心、平等聽聞,是由整章記錄孔子心性修行的報告而言的,強調的不是一般的能力智慧,而是孔子的心路歷程。
  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孔子的修為已經相當純熟,達到“思無邪”的境界,連壞的念頭都沒有了。
  以上是我對於孔子修學報告的看法,至於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等的解釋,古今註釋不一,是非難論。本篇以“為政”為題,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學報告,其實想是藉他本人的修學經驗,來表達與為政以德相關的幾層含義:
  其一,人人皆可成聖賢。通過學習,每個人都可以通達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實上人們遵守社會禮法,能更好地通達天命,徹悟道體,成就道德學問。
  其二,藉以表明以德導民的效果,並不會限製人的自由。孔子三十而立——能融於社會禮法作一番事業,可見德政非但不影響人們建功立業,而且能幫助人們成就。到七十歲更是可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極緻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與解放。
  其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政以德仍需要時間來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孔子的修學報告,是以德為政觀點的小結,更具體地闡述了德治的各種優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同心出版社
作者簡介序:《論語》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論語》今註逐個捉(1)《論語》今註逐個捉(2)
《論語》今註逐個捉(3)《論語》今註逐個捉(4)《論語》今註逐個捉(5)《論語》今註逐個捉(6)
《論語》今註逐個捉(7)目錄(1)目錄(2)目錄(3)
學以致用(1)學以致用(2)本立而道生(1)本立而道生(2)
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1)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2)態度决定一切(1)態度决定一切(2)
態度决定一切(3)態度决定一切(4)知人識禮(1)知人識禮(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