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31节:人生如梦(2)
宋浩浩 Song Haohao
在李先回到京师时,苏东坡也到了湖州。没来得及安置家小,苏东坡就沐浴薰香,然后履行到任后的程序,写了篇谢恩表,上呈朝廷:
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埋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俱存,虽勤何补。伏遇皇帝陛下,用人不求其备,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湖州谢上表》
第一个看到奏表的是丞相王珪,这个王珪资格颇老,甚至连王安石当宰相都有他举荐的功劳。他看了苏东坡的谢表后如芒刺背,转手给了身边的官员蔡确,说这是绝妙好文,一起"欣赏"。蔡确当然知道王珪的意思,看完谢表后先说这个苏东坡确实出手不凡,连谢表也写得极有文采。王珪冷笑着说"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果然文采不差!他苏轼说的新进是谁,还不是说我们这帮在朝的新党官员?王珪既然已这样说了出来,蔡确就暗示他,苏东坡不是寻常官员可比,与其咱们自己生他的闷气,到不如把这份谢表抄个副本,交给御史中丞,他不是叫李定么,就让他定夺。
李先回到家,刚在父亲面前添油加醋地告了苏轼一状,李定听完儿子的诉说大发雷霆,又想起几年前的一段往事。原来这个李定是侍妾所生,三岁时这位仇姓的侍妾嫁给了他人。后来李定做了官,熙宁三年刚拜监察御史,这个时候他的生母死了,即有人弹劾说李定这个人极为不孝,生母死了也不上报朝廷回家丁忧,这次弹劾掀起轩然大波,闹得官员几乎无人不知,李定非常难堪,实际上他到确实不知生母是谁。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件巧合的事,正当李定被人嘲笑不孝时,京城有个叫朱寿冒的人,也是侍妾所生,母子失散五十年,熙宁初年朱寿冒弃官寻母,终于团聚,这个时候母亲已七十岁了。朝廷听闻朱寿冒的孝名,还升了他的官,士大夫多以歌诗赞美他,这些赞美的诗经过文人钱明逸的汇集成了一个册子。钱明逸找到苏轼,让他作序,苏东坡慨然答应,诗集一成,一时京城纸贵,相为传看。李定当然也看到这本诗集和苏轼的序言,他本来就心虚,觉得苏轼在序言里明着是夸赞朱寿冒,实际上是在嘲讽自己,衔恨在心。这个时候蔡确让人抄下的谢表副本已递到了李定手里,李定本来就伺机待发正找不到整苏东坡的机会呢,见到这份谢表真是喜出望外。面对谢表,李定字斟句酌,惟恐找不到入口,当他看到"难陪新进"等字眼时咬牙切齿,不过心里又一阵高兴,该你苏轼倒霉了。他装作激愤地将谢表递给了舒亶、何正臣,这两个人是李定的死党,他们接过谢表,不看则已,一看眼睛就陷在里面出不来了,文章里讽刺的"新进"不就是自己么,说这个苏东坡真是目无君上,愚弄朝廷,讥讽大臣,简直是大逆不道,这样的人不弹劾他是纵容他。李定看这张谢表已达到激起众怒的效果,趁势诱导说打虎要将它打死,打不死自己反会送了命,他苏东坡是当今的名士,颇有一些人缘,许多公卿王侯都赏识他,一纸谢表恐怕奈何不了他,我手里有三卷苏东坡的诗集,这些诗都是满纸狂言,多是讥讽朝廷官员的,只要仔细地搜集罗列出来,才能置这个苏东坡于死地。他们三人一拍即合,互相分好了工,李定总拟弹章,舒亶、何正臣摘录诗句详加剖析,然后分别上奏弹劾。
苏东坡寄出这份谢表后,没有等到朝廷的任何回音,湖州事务繁杂,苏东坡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去,遍访四处调查民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哪里会料到京师已有人要置自己于死地。元丰二年的七月初二,这是个炎热而躁动的日子,御史中丞李定终于弹劾起苏轼,他当着皇帝的面,说苏轼不学无术,只是偶然中了科举,以前他就诽谤过朝政,由于皇帝您的贤明置之未理,可是这个苏轼不明圣恩,不知悔改,狂悖的话每天都不断传来。苏轼是熟读史书的,他不是不知道君臣之礼,他为了一泻情绪公然冒犯陛下,诋毁群臣。记得当年他还写过文章批评变法,要不是陛下您修明政事,力挺变法,还不知道要被苏东坡阻挠成什么样子呢,现在他苏轼在写谢表中又口吐狂言,目无圣上,希望陛下您要严惩苏东坡。这样对天下那些狂妄的士大夫也是个教训。
御史舒亶接过了弹劾的接力棒,凑上前去大进谗言,说李御史说的一点也不错,苏东坡最近到湖州上任后,不知谢圣上之恩,反而讥切时事,弄得满城风雨,那些讥嘲的话忠义之士听得无不愤惋。陛下您自推行变法以来,对此持有异议的人不少,但是没有一个象苏轼一样包藏祸心的。怨责其上,讪渎漫骂而无臣节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苏轼。记得陛下当初发钱给百姓做立业的资本,然而苏东坡怎么说的,他说陛下是"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分明是在诽谤陛下非但没有给百姓带来恩惠,反而让百姓无路可走嘛。陛下您兴修水利,他苏东坡怎么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这分明是诋毁您的功业,甚至暗讽您不是明君啊。我实在不知陛下您哪里辜负了天下,辜负了苏东坡这类人,不然他怎么敢狂悖无所畏忌到这种地步。还有呢,陛下您当初控制盐务,打击私人小盐商,苏东坡又说"岂是闻韶解异味,尔来三月食无盐",他在说什么,他说老百姓三个月无盐食到也罢了,他分明是在讽刺圣明的陛下您不体恤民情嘛。还有,这个苏东坡,做官时不务正业,反诗到写了一箩筐,在杭州做通判时写了本《钱塘集》,在徐州做知州是写了本《黄楼集》,两册诗集不下千首,无一不以诋毁诽谤为能事,讥嘲之语贯穿始终,最要命的是他仰仗自己的文名,大量刊刻诗集,现在那些反诗已经遍布四海,流毒已经传满天下。陛下要是圣明,绝不能放过苏东坡,否则后患无穷,也许会有无数个苏东坡这样的人出来反对变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引子 | 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 | 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 | 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 | 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 | 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 | 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 | 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 | 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 | 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 | 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 | 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 | 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 | 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 | 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 | 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 | 第22节:故 国 晚 秋(3) | 第23节:故 国 晚 秋(4) | 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