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影響一生的心態修養書:處世智典   》 第31節:以心換心(2)      方廣 Fang An

  □ 自己和別人
  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少年問:“我怎樣才能成為既能讓自己愉快,又能給別人快樂的人呢?”
  這位長者笑着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很難得了,許多比你年齡大得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無論怎樣解釋,他們都不能明白人生在世真正重要的道理。好的,我送給你四句話吧。第一句是,‘把自己當別人’,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
  少年聽後,馬上回答:“哦,是不是說,在我感到十分悲傷的時候,如果我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一來,我的痛苦自然就減輕了,反之,當我欣喜若狂之時,仍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一些?”
  長者點了點頭,接着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會兒,輕聲回答:“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要,而且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長者兩眼放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別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大聲回答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長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你留着以後慢慢品味吧!”故事解讀:
  世上之人,熙熙攘攘,為利而來,為利而往。然而,多少人懂得站在自己和別人的立場去領悟人生呢?這樣一來,我們又如何尋找內心嚮往的人間幸福呢!平時人們所說的處世,其實質就是“處人”,與人相處得是否融洽,是否通達順遂,一要靠理解,二要靠理解,三還要靠理解。應用之道:
  人都會體貼自己,為自己打算,將自己的一切都擺在第一位,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為中心。有一首名為《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詞麯聽起來都實在令人神往。但是,如何才能讓世界充滿愛呢?這倒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中,我對這個問題有所體驗和感悟。如果人們希望讓世界充滿愛,首先要解决人與人之間相處時的最大問題——自我中心。我個人認為,為解决自我中心,首先要解决兩個重要的心理問題:一是待人如同待自己,二是要常常感到對人的虧欠。
  待人如同待自己。有一句話說得好:“無論何事,你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這句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待人如同待自己的最簡明的方法,不必另訂條文細則。一方面我所願意的就體現在人身上:我要什麽,就給人什麽;我所怕就不要給人;我們需要人愛護,就先去愛護人;我們需要別人以誠相待,我們就先以誠相待。另一方面是我所不願意做的,就不要強加於人:我怕被人欺侮,我就不要欺侮人;我怕人虧待自己,我就不要虧待別人;我怕別人議論我,我就不去議論別人。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有些消極。因此,應改為“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即:己之所欲,施之於人,似乎比較積極一些。這就是愛人如愛己之理。人沒有不愛自己的。許多時候,人總是主觀自私的,從來不肯為對方設想,而替自己想得太多,找許多理由為自己辯護。所以,你要問如何愛人,衹要問你如何愛己。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會消除了。這也是讓世界充滿愛的最佳途徑之一。
  要常常感到對人的虧欠。西方先哲說:“要常以為虧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尤其是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常覺得自己是個欠債的人,不要老覺得別人欠你的債,這種欠債人的觀點是非常寶貴的。你既欠債,你就把自己放在債務人的地位,這個地位一旦確定,你的看法、做法就大大不同了,你就會原諒人,就會體貼人,也肯為人犧牲。你真正做到這一點,常常感到對人的虧欠,你就能把自己從怨天尤人、消極灰心、愁苦煩惱的光景中解放出來。因為你想不到虧欠人,總認為人對不起我,所以就會自怨自艾,煩惱憂傷,發脾氣,鬧情緒,怨恨人。寬容不是沒有理由的,我們常常對人說,人總是講理由的,如果無理由可講,即使寬容了別人也是形式,並不是真心。你找到理由了,這理由會支持你去寬容人,這樣才能令你自己心悅誠服,寬容他人也是甘心樂意。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的寬容心有如降落傘,傘打開人才能安全降落。所以,我們要常常感到對人有虧欠,這是讓世界充滿愛的第二個途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西北大學出版社
第1節:有容乃大(1)第2節:有容乃大(2)第3節:有容乃大(3)第4節:有容乃大(4)
第5節:有容乃大(5)第6節:有容乃大(6)第7節:有容乃大(7)第8節:有容乃大(8)
第9節:有容乃大(9)第10節:有容乃大(10)第11節:人在江湖(1)第12節:人在江湖(2)
第13節:人在江湖(3)第14節:人在江湖(4)第15節:人在江湖(5)第16節:人在江湖(6)
第17節:人在江湖(7)第18節:人在江湖(8)第19節:人在江湖(9)第20節:協作共贏(1)
第21節:協作共贏(2)第22節:協作共贏(3)第23節:協作共贏(4)第24節:協作共贏(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