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31節:四、瀟灑東坡(7)
康震 Kang Zhen
但是要真正從這恐懼與畏禍的深淵中走出來,就必須勇於面對自己,勇於反省自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正是一種瀟灑的人生氣度。蘇軾在黃州安國寺長老的指點下,開始用佛教的獨特眼光來尋找"烏臺詩案"的原因。
佛教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業,指人類的一切身心活動。其中又分為身業、口業、意業,分別代表行動、語言、思想。佛教認為,終生作業,必有業報,任何業太過,必遭報應。蘇軾認為,自己嘻笑怒駡皆成詩文,看似瀟灑酣暢,其實就像賭博,有勝有負,自己覺得很得意,其實口業已經太過太重,必然遭到報應(語載蘇軾《勝相院經藏記》)。
那麽口業具體都重在什麽地方呢?
蘇軾認為,自己少年時,作文喜歡高談闊論,引經據典,看似才華橫溢,其實不過專為應試科舉而為,考中進士之後,好大喜功,又緊接着應考製舉,大作策論之文,其實文章本身沒有什麽實際內容。因為應考的科目是"直言極諫",因此作文論說品評古今人物是非,並藉此考中製舉,所以也就認為這就是為文之道。其實這些都不過是書生的泛泛空論,往往意氣用事,好比鳥兒鳴叫,不過自鳴得意罷了,與社會生活的實際相距甚遠,沒有什麽實際的意義。這種洋洋灑灑、盲目議論利害得失的文風,恰恰是十餘年間應試科舉養成的毛病(語載《答李端叔書》)。
記得當初父親給自己取名為軾,就是要自己收斂鋒芒,穩健做人,如今碰得頭破血流纔真正意識到身上的毛病真多,其中最致命的就是過於顯露、炫耀才華。這就好比樹幹上奇特的樹瘤,石頭上美麗的斑紋,好像很能取悅衆人的欣賞的目光,像個寶貝,但其本質不正是樹木與石頭的病癥所在嗎?
蘇軾嘆息道:"我呆在黃州這個小地方,終日無事,默默反省自己,回顧我這三十年來的所作所為,大多犯的就是這個毛病。"(語載《答李端叔書》)
所以,他纔要在讀書著述中,去掉自己身上的恃纔傲物、桀驁不馴的傲氣,養成穩健端莊、謙遜平和的正氣;要在與農夫村民的交往中,去掉尖酸刻薄、恩恩怨怨的小傢子氣,養成虛懷若𠔌、寬以待人的大氣;要在耕種東坡的勞動中,去掉柔弱纏綿、多愁善感的文人氣,養成剛毅堅強、直面人生的丈夫氣。
在給朋友的信中,蘇軾說:"我現在老而且窮,但是心肝骨髓裏充滿了忠義道德,面對生死談笑自如,境遇雖不佳,但是衹要為了國傢、君王,捨生忘死,在所不辭,至於禍福得失,全都交給天地造化了!"(語載《與李公擇二首》之二》)
蘇軾對朋友說:"你看到的我,都是以前的舊我,不是脫胎換骨後的新我啊!"(語載《答李端叔書》)這樣的反省與悔過,沒有一點兒瀟灑的氣度與勇氣是很難做到的。
那麽,這個"新我"、新蘇軾都有哪些不同尋常的表現呢?
在一篇文章中,蘇軾寫到,自己年少的時候雖然並不喜歡殺生,但是並沒有根絶殺生的行為。後來不再殺豬羊一類牲畜,卻因為喜歡吃蟹蛤等海鮮,所以往往不免還要殺生。自從"烏臺詩案"下獄之後,開始以為不能免除死罪,後來居然死裏逃生,撿得一條性命,從此以後堅决不再殺生。看到有蟹蛤一類水産海鮮,就放生到江湖之中。雖然明知它們在江湖水中也難免一死,但也許還有萬分之一逃生的可能,即便不能存活,總比遭受煎炒烹炸的命運要好得多吧!自己不再殺生,並不是對上天有所祈求,希望得到回報,而是因為自己經歷了"烏臺詩案"的患難之後,深感當初被係獄中,就好似雞鴨被關在屠宰場中,因此實在不忍心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使得天下有生命的生物遭受死亡的恐怖(語載《書〈南史·盧度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 | 第2節:一、少年成名(1) | 第3節:一、少年成名(2) | 第4節:一、少年成名(3) | 第5節:一、少年成名(4) | 第6節:一、少年成名(5) | 第7節:一、少年成名(6) | 第8節:二、步入仕途(1) | 第9節:二、步入仕途(2) | 第10節:二、步入仕途(3) | 第11節:二、步入仕途(4) | 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 | 第14節:二、步入仕途(7) | 第15節:二、步入仕途(8) | 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 | 第18節:三、大難臨頭(1) | 第19節:三、大難臨頭(2) | 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 | 第22節:三、大難臨頭(5) | 第23節:三、大難臨頭(6) | 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