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饮食文化 》 ????與文明 》
6.????路(上)(3)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伯樂應當說史有其人,他是秦穆公時代的人。伯樂姓孫名陽,字伯樂。伯樂路過虞坂,“有騏驥伏????車,見伯樂而長鳴,伯樂下車泣之”。
????車經過的虞坂,又稱吳坂。《元和郡縣志》說:“吳山即吳坂也,伯樂遇騏驥駕????車之地,其坂自上及下七山相重。”《太平寰宇記》也說,虞坂就是吳山即吳坂,是中條山間的一條道路。
虞坂的由來,是周武王封吳泰伯之弟仲雍之後虞仲於夏墟,因虞為稱,謂之虞坂。古時騏驥駕????車,走的就是這個虞坂。
這是一條重要的通道,歷史上又名為青石槽,古道今日尤存。它橫穿中條山,途經虞國(今晉南平陸縣),到達通往南方的黃河茅津渡渡口。青石槽古道是????道,又不僅僅是一條????道。
????車官路尋蹤
吳坂所在的青石槽,是一條著名的官路。一般的官路,並不是專用的????路,可以運????通商,也可以行軍作戰。
春秋戰國時,河東????池的池????通過一條條????道被運往四面八方,史稱“西出秦隴,南達樊鄧,北及燕代,東逾周宋”,擴散到今天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四省。
據《山西通志》所言,在臨晉西南三十裏有城子埒橋,橋通運城“????車官路”。這又說明,有的官路就是專事運????之路,或者當初是專為運????所修。
有一個考古發現,不僅見證了古代????道的存在,而且見證了吳坂的存在,這便是山西運城市東郭鎮劉傢窯村的“牛傢院摩崖刻石題記”。
牛傢院地處運城南端15公裏的中條山腹部,從東郭鎮劉傢窯村村西南口入山,攀登約1公裏的陡坡,再行約2公裏崎嶇坎坷的盤山小道,即到牛傢院。牛傢院並非有院,而是一個寬約10餘米,長約20餘米,呈東南至西北走嚮的小臺地,臺地南面是一道深約20餘米的峽𠔌,𠔌底有水,北面是一突兀的懸崖。摩崖刻石題記分上、下兩篇,就依自然山石,打磨平整之後勒文於上。
刻石題記上篇:面積約90釐米×90釐米,共刻字11行,每行13字至15字不等,字徑6釐米至7釐米,書法魏體。由於年代久遠,字跡多漫漶不清,仔細辨認,勉強可讀:
大象二年開修此路崩臨崖□□
微有痕跡餘相度開通直疾好路
緩急無澗水□□惟有五處盤麯坡峻
車牛難轉古人皆□未到餘今乃改峻
處延平至□兼十裏□□□有□□□
衆□不惟大利????及行商復又便客
□延晉□西路□解其有障故□□□
□事端並役使兵□次第並在都運
□□尉□都官記(下闕)
□□□十八日再修畢工(下闕)
閤門□□□舉????池公事王文□題
刻石題記下篇:高68釐米,闊64釐米,刻文9行,字徑2釐米至3釐米,書法魏體,刻文較上篇保存略好:
大周大象二年歲次庚子二月丁巳
朔日□丙寅□詔遣禦正中長夫義
陽公□□績司倉下長夫北平子叱
羅興開兩𠔌古路通陝州三門□□
從????池東通海門嚮陝州直於虞坂
道四十裏嚮三門直廿裏一百步使道
夫一千二百人十日功息治道監????
池總副監田□副□□□郡丞宇文□
????池南面監尹盛等卅人
刻石題記上、下兩篇中均有大周大象二年(580)字樣,說明兩篇題記刻於同年。刻石題記的內容,記述了大象二年開修由河東????池通往茅津渡口的一條運????古道。下篇題記對開修的路綫、里程、使役人數、用工天數等,都記載極詳,說明當時朝廷對開修此路十分重視,故詔遣重要官員督辦此事。
歷史上河東池????銷往河南途經平陸有三條古道:
第一條是虞茅道,自運城磨河村抵虞坂入平陸境,經卸牛坪、侯王、張店、橋、太寬、八政、聖人澗至茅津渡。
第二條是麯太道,始自運城的麯村,翻越中條山入平陸境,經幹槐樹、土地廟、下樂街、張村、老縣城至太陽渡。
上一頁
[返回目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1.玄滋素液(1) | 1.玄滋素液(2) | 1.玄滋素液(3) | 1.玄滋素液(4) | | 1.玄滋素液(5) | 1.玄滋素液(6) | 1.玄滋素液(7) | 1.玄滋素液(8) | | 2.穿井取鹵(1) | 2.穿井取鹵(2) | 2.穿井取鹵(3) | 2.穿井取鹵(4) | | 2.穿井取鹵(5) | 2.穿井取鹵(6) | 2.穿井取鹵(7) | 2.穿井取鹵(8) | | 2.穿井取鹵(9) | 3.煮海熬波(1) | 3.煮海熬波(2) | 3.煮海熬波(3) | | 4.陽光産品(1) | 4.陽光産品(2) | 4.陽光産品(3) | 5.造????者:????丁(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