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二月兰 February Lan   》 第31节:孤独与恐惧      季羡林 Ji Xianlin

  简短截说,牛棚中有很多新的创造发明。里面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阴森刺骨。我们住在里面的人,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让神经紧张到最高限度,让五官的本能发挥到最高限度,处处有荆棘坑坎,时时有横祸飞来。这种生活,对我来说,是绝对空前的。对门外人来说,是无法想像的。当时在全国进入牛棚的人虽然没有确切统计,但定是成千累万。可是同全国人口比,仍然相形见绌,只不过是小数端而已。换句话说,能进入牛棚并不容易,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人们不是常常号召作家在创作之前要深入生活吗?但是有哪个作家心甘情愿地到黑帮大院里来呢?成为黑帮员,也并不容易,需要具备的条件还是非常苛刻的。
  我是有幸进入牛棚的少数人之,几乎把老命搭上才取得了些难得的经验。我认为,这些经验实在应该写出来的。我自己虽非作家,却也有些舞笔弄墨的经验。自己要写,非不可能。但是,我实在不愿意再回忆那段生活,回忆直到今天我还是不寒而栗,不去回忆也罢。我有个渺渺茫茫的希望,希望有哪位蹲过牛棚的作家,提起如椽大笔,把自己不堪回首的经历,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定会开阔全国全世界读者的眼界,为人民立大功。
  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东天出太阳,直盼到今天,虽然读到了个别人写的文章或书,总还觉得很不过瘾,我想要看到的东西始终没有出现。蹲过牛棚,有这种经验而又能提笔写的人无虑百千。为什么竟都沉默不语呢?这样下去,等这批人个个遵照自然规律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些极可宝贵的,转瞬即逝的经验,也将会随之而消泯得无影无踪。对人类全体来说,这是个莫大的损失。对有这种经验而没有写出来的人来说,这是犯了个极大的错误。最可怕的是,我逐渐发现,十年浩劫过去还不到二十年,人们已经快要把它完全遗忘了。我同今天的青年,甚至某些中年人谈起这场灾难来,他们往往瞪大了眼睛,满脸疑云,表示出不理解的样子。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疑问号。他们怀疑,我是在讲"天方夜谭",我是故意夸大其辞。他们怀疑,我别有用心。他们不好意思当面驳斥我;但是他们的眼神却流露出:"天下哪里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呢?"我感到非常悲哀、孤独与恐惧。
  我感到悲哀,是因为我九死生经历了这场巨变,到头来竟然得不到点了解,得不到点同情。我并不要别人会全面理解,整体同情。事实上我对他们讲的只不过是零零碎碎、片片段段。有些细节我甚至对家人好友都没有讲过,至今还闷在我的心中。然而,我主观认为,就是那些片段就足以唤起别人的同情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于是我悲哀。
  我孤独,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届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个人踽踽独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年轻的对我来说像日本人所说的"新人类"那样互不理解。难道我就怀着这些秘密离开这个世界吗?于是我孤独。
  我恐惧,是因为我怕这些千载难得的经验旦泯灭,以千万人遭受难言的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难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了。想再获得这样的教训恐怕是难之又难了。于是我恐惧。
  在悲哀、孤独、恐惧之余,我还有个牢固的信念。如果把这场灾难的经过如实地写了出来,它将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面镜子。常在这面镜子里照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
  就这样,在反反复复考虑之后,我下定决心,自己来写。我在这里先郑重声明:我决不说半句谎言,决不添油加醋。我的经历是什么样子,我就写成什么样子。增之分则太多,减之分则太少。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坦然处之,"只等秋风过耳边"。谎言取宠是个品质问题,非我所能为,亦非我所愿为。我对自己的记忆力还是有信心的。经过了所谓"文化大革命"炼狱的洗礼,"曾经沧海难为水",我现在什么都不怕。如果有人读了我写的东西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是揭了自己的疮疤;如果有人想对号入座,那我在这里先说上声:悉听尊便。尽管我不定能写出什么好文章,但是这文章是用血和泪换来的,我写的不是小说。这点想能得到读者的谅解与同情。
  以上算是缘起。
  1992年
  (选自《牛棚杂忆》)
  牛棚生活
  我们亲手把牛棚建成了,我们被"请君入瓮"了。
  牛棚里面也是有生活的。有些文学家不是宣传过"到处有生活"吗?
  但是,现在要来谈牛棚生活,却还非常不容易,"部十七史,不知从何处说起"。我考虑了好久,忽然灵机动,我想学学过去很长时间内在中国史学界最受欢迎,几乎被认为是金科玉律的"以论带史"的办法,先讲点理论。但是我这套理论,无经可引,二无典可据,完全是我自己通过亲身体验,亲眼观察,又经过深思熟虑,从众多的事实中抽绎出来的。难登大雅之堂,是可以肯定的。但我自己则深信不疑。现在我不敢自秘,公之于众,这难免厚黑之诮,老王卖瓜之讽,也在所不顾了。
  我的理论是什么呢?言以蔽之,可名之为"折磨论"。我觉得,"革命小将"在"文化大革命"中自始至终所搞的切活动,不管他们表面上怎样表白,忠于什么什么人呀,维护什么什么路线呀。这些都是鬼话。要提纲挈领的话,纲只有条,那就是:折磨人。这条纲贯彻始终。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左右切。至于这条纲的心理基础、思想基础,我在上面几个地方都有所涉及,这里不再谈了。从"打倒"抄家开始,直到劳改,花样繁多,令人目迷五色,但是其精华所在则是折磨人。在这方面,他们也有个进化的过程。最初对于折磨人,虽有志于斯,但经验很少,办法不多。主要是从中国过去的小说杂书中学到了点。我在本书开头时讲到的《玉历至宝钞》,就是个例子。此时折磨人的方式比较简单、原始、生硬、粗糙,并不精美、完整。比如打耳光,用脚踹之类,大概在原始社会就已有了。他们不学自通。但是,这批年轻勤奋好学,接受力强,他们广采博取,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正如在战争中武器改良迅速,在"文化大革命"中,折磨人的方式也是时新日异,无时不在改进、丰富中。往往是个学校发明了什么折磨人的办法,比电光还快,立即流布全国,比如北大挂木牌的办法,就应该申请专利。结果是,全国的"革命造反派"共同努力,各尽所能,又集中了群众的智慧,由粗至精,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寡及众,折磨人的办法就成了体系,光被寰宇了。如果有机会下次再使用时,那就方便多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俨然成为古人第2节:值得回忆的花第3节:神奇的丝瓜第4节:幽径悲剧
第5节:二月兰第6节:不可接触者第7节:写完听雨第8节:清塘荷韵
第9节:重返哥廷根第10节:饥饿地狱中第11节:我的老师们第12节:十分刚强的人
第13节:学习吐火罗文第14节:使我毕生难忘第15节:迈耶一家第16节:八十述怀
第17节:场春梦终成空第18节:至今大惑不解第19节:我的大学生活第20节:有勇气承担
第21节:没有丝毫歧视第22节:北京终于解放了第23节:难得的硬汉子第24节:永远不应忘记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