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东西晋演义   》 第三○九回 刘裕大计破桓谦      Yang Erzeng

  时桓修手下司马刁弘引文武佐吏数百人,在城外屯扎,欲与桓修报仇。刘裕命众兵紧守四门,乃亲自登城楼上,而谓司马军吏曰:“今郭江州已奉乘舆反正于浔阳,我等受密诏诛逆党。今日贼玄首已当枭于大航,诸君非大晋之臣乎?何故助贼为乱耶?”刁弘等老臣,信以为实,乃邀众退散去讫。是日孟昶因劝桓弘出猎,次日天尚未明,弘使人开门出猎,早被刘毅、刘道规等率壮士数百人,直入内堂斩之,因收其众济江。众同推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以昶为长史,守京口。裕率二州之众千七百人,屯于竹里,移檄远近响应。
  却说桓玄设朝,文武出班山呼礼毕。群臣奏曰:“刘裕与刘毅、何无忌谋反,聚众斩桓修及弘,宜火速兴兵去讨。”玄闻弘与修死,垂泪不已,即宜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领兵北拒义兵,又遣桓谦总之,三将受命欲行,玄谓谦曰:“贼兵锐甚,计出万死,若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去矣!不如屯大军于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两日,求战不得,自然散去,此策之上也。”谦辞即行去了。
  游击将军何澹之奏曰:“前刘裕进谒小臣,小臣左右造说裕身光耀满室,小臣恐其不为人下,奏知陛下,陛下不以为意,今日果为患耳!臣观刘裕聚乌合之众,集蚁聚之兵,势必无成。陛下何虑之深也?”玄谓何澹之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足为一世之雄。刘裕家无担石之储,为樗蒱一掷百万。何无忌,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朕前之不料,今噬脐无及也!”言讫,闷闷入宫,群臣罢朝。
  却说刘裕为盟主,以孟昶为长史总后军,刘穆之为司马,其时百姓愿从者千余人。率军分作三队起行,行至竹里遣使移檄都下。
  三月成午,裕兵至江乘,遇吴甫之兵到,刘裕乃亲执大刀,大呼出阵,声若巨雷。甫之一见,只是不敢交锋,拨回马便走。
  裕以身先拍马追斩甫之,麾令三军并进,将士无不苦战,都皆以一当百,斩首数百级。追至罗落桥,方自鸣金收军,屯于桥下。
  裕乃鸣鼓集众,商议进京之计。忽流星马报说:“皇甫敷引大兵前来拒战。”当时檀凭之出谓曰:“不劳盟主亲阵,小将愿与一战。”裕乃许之。凭之即出披挂,引部下兵出阵,与皇甫敷对敌。两马相交,双戟并举,二人战上十余合,凭之气力不加,大败走回本阵,被皇甫敷骤马追赶,射一箭正中后心,翻身落马,死于阵中。刘裕在阵上一见大怒,驱坐下马,挺手中刀,如飞杀出阵来。遇了皇甫敷就战,未上十余合,裕乃佯败拖刀便走。敷只道是败,去赶,不曾提防,被刘裕勒回坐下马,舞起手中刀,望敷迎头一砍,砍死皇甫敷于马下。引兵杀进,杀得楚兵逃走无门,大队兵至离京城二百里下寨。
  至次日,裕乃升帐,号泣檀凭之,情动三军,无不下泪。
  而又使人去寻凭之尸首,以棺木盛之,迁葬京口。初,刘裕与凭之众人欲建大业,有善相者请裕相。裕与何无忌等近当大贵,惟云凭之无相,至此凭之战死,裕知其事已验而深信之。
  却说桓玄闻皇甫敷等皆死,军马已临京城,心中大惧。乃遣桓谦以兵二万,屯于东陵口拒之。又使卞范之以兵二万屯于覆舟山西犄之。
  却说刘裕领义兵先诣升帐,聚众画策进兵。当众将皆言曰:“今桓玄使桓谦屯东陵口,卞范之屯覆舟山西,吾所进者,只此二路。今敌占之,吾兵难以进也。不如退兵,先取别郡,俟其无备,方可进也。”刘裕见说大怒曰:“吾非一功至此,岂可畏而去之,是无始终也!吾明日自有破范之及桓谦之策。”
  次日,使何无忌守寨,寻土人引路,自乘小车于覆舟山僻之处,遍视地理。因山岭峻险,弃车乘轿,或自步行。忽到一山,望见一谷,形如长蛇,皆是峭壁,杂绝树林之间,止有一条小路。
  裕问土人是何地名?土人曰:“此乃覆舟山谷。”裕曰:“此乃天赐吾杀玄兵于此处也。”言讫,即回本寨,唤孟昶监军制油被一千条;又唤何无忌至前,吩咐引兵一千,执皂白二旗,分作两队以为疑兵,屯于覆舟山东等处,使桓谦疑不敢进。又令孟昶监五百军人,将油被挂覆舟山对面诸山谷。又令:“刘毅引兵三千挑战,可佯败,引桓谦至山谷,放火焚谦大军。吾自领兵埋伏,待其兵过,分截接战,汝等诸将,临期如令,不得有误,倘有漏泄,定按军法。”众将得令,各各依计准备而行,计排已定。
  次日,刘裕引兵三千,前来诱敌。谦兵果至,二马相遇,当时刘毅跑马走出阵前,勒马横刀,大骂:“桓谦逆贼,如何不降,拒我义兵?”桓谦亦出马骂曰:“叛贼何敢骂吾!”言讫持枪便刺过来,刘毅舞刀去迎,二马相交,军器并举,两人大战二十余合。毅佯落荒而逃,谦乃挥兵追之,不三五里,追到覆舟山东,乃勒马谓诸将曰:“前日败兵回,夸刘裕用兵如神,所向无敌。今观他之用兵,可见了也。似此等军马为前部,与吾对敌,正如驱羊与虎豹对也!汝等可催赶军马,星夜赶过山东平处下寨,是吾之志也!”言讫,又追数里,前军来报:“山东两下,都有埋伏。”众不敢行,谦欲回兵,只听背后喊起,鼓角喧天,震动天地。后军又报:“后有刘裕领大队兵杀出。”桓谦慌忙传令,令众兵一齐杀过山东。令未及传,望见山上树林之中,一派火光罩地,俄而油被满树,见火就着,狂风大作,四面八方,火光弥天,烧近前来,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知其数。烧得尸横遍野,血满渠池。其时桓谦引了数十心腹军人,冒火冲突,杀出而走,奔投西蜀去了。
  刘裕乃连夜引兵,身先士卒,并力死战,无不以一当百,百战百胜,呼声震动天地,鼓噪之音,大震京邑。诸军大溃,裕兵直至京城之下安营。
  却说桓玄始虽遣军拒裕,而走意已决,乃使殷仲文具舟石头城下,待逃。当夜玄忧无寐,在宫闲行。忽左右来说,谦军败死,目今刘裕兵至京城。玄乃大惊,即引亲随数人,连夜开北门,轻船往南走,奔石头城。
  裕闻玄走,至庚申日,乃引兵众入建康,立留台,总率百官,商议奉迎銮舆,收桓玄宗族在建康者,尽剿诛灭命。刘毅调兵去追桓玄,毅得令以兵去了。又命尚书主瑕率百官奉迎乘舆,亦起行去了。当时司徒王谧与众议同推裕领扬州牧,固辞不肯受,乃以谧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裕自为镇军将军、都督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领军将军。以刘穆之为崇邑太守,总诸大处分皆委于刘穆之。穆之仓卒立定,无不允惬。裕托以心腹,动止谘焉。穆之竭节尽诚,无所遗隐。时晋政宽弛,纲纪不立,豪杰凌纵,小民穷困。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虽欲厘政,而科条烦密,众莫之从。其时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裕以身范物,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不盈旬日间,风俗顿改为美也。
  初,王谧为桓玄佐命元臣,手解帝玺绶以授玄,及玄败,众议宜诛,裕特保全之。刘毅尝因朝会,问谧玺绶所在,王谧内不自安,逃奔曲阿,刘裕遣人追还复位。
  诸葛长民至豫州,失期不敢发。刁逵窃知,乃执之,槛车送桓玄,未至而玄败。送人遂破槛车放出长民,还趋历阳。刁逵乃弃城走,其部下将执刁逵以送刘裕,斩于石头城,子侄皆死。
  裕初名位微薄,轻狡无行,士流皆不与相知,惟王谧独奇赏之。谓曰:“卿当为一代英雄。”刘裕尝与刁逵樗蒱,不时输与逵,被逵缚于柳下。王谧责刁逵而代裕偿,由是裕憾逵而德谧。刘裕既克建康,思昔刘牢之之恩,乃使人往洛阳,召其子刘敬宜入用,使人去了。先是敬宣知桓玄至京师,恐不容己,乃奔走洛阳。敬宜素明天文,见景象彗出,知必有兴复晋室者,尝以告所亲。又尝梦与丸土服之,觉而喜曰:“丸者桓也,桓土既吞,吾当复本土乎?”是日恰好使者至,说刘裕有召,即乃驰还京师,入见刘裕。裕乃大喜,以其为武冈县侯。因问敬宣曰:“吾与刘毅共复晋室,汝看吾与刘毅雄杰谁先?”敬宣曰:“明公天资英迈,赏罚严明,仁德兼著,不世之有,毅公何能及焉?况刘毅外宽内忌,自伐而满,若一旦遭遇,当以凌上取祸,非可与明公为并。”刘裕默然,大悦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一回 王浚王浑大争功第二回 罢武备诸胡兵起第三回 袁甫衔玉于何勖第四回 北魏祖逢天女配
第五回 夷夷兵犯没鹿回第六回 窦龙以谋攻力微第七回 拓跋力微霸长川第八回 束皙诚心祈天雨
第九回 刘毅对帝似桓灵第十回 石崇与王恺斗宝第十一回 刘毅论上中正九品第十二回 武帝托孤立惠帝
第十三回 后父杨骏独秉政第十四回 贾后南风夺朝权第十五回 贾后谋害皇太后第十六回 八王用事相图害
第十七回 司马亮专权执政第十八回 司马玮杀亮夺权第十九回 楚王司马玮执政第二十回 帝用华计杀楚王
第二十一回 陆云县治若神明第二十二回 赵王伦征胡三寇第二十三回 周处合兵讨氐羌第二十四回 周处战死在羌阵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Page

Comments (0)